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跃  王钰玺 《证据科学》2023,(1):95-110
司法鉴定选任模式分为一元模式和二元模式,一元模式只允许当事人或法院选择鉴定机构,二元模式在认可司法鉴定选任对象首先是鉴定机构的前提下,同时允许当事人双方协商选择鉴定人。两大法系司法鉴定选任制度相互借鉴、彼此交融,实现了从一元模式到二元模式的转变,兼顾了对抗式诉讼与公正鉴定的要求,合理平衡了法院职权与当事人参与权,突出了鉴定人在司法鉴定中的核心主体地位,有助于提升司法鉴定质量与公信力。借鉴域外国家成熟经验作法,我国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以来,历经数次修订,终于实现了司法鉴定选任一元模式到二元模式的立法转变,但司法实践中却一直奉行一元选任模式传统,导致立法与司法实践“两张皮”现象。我国司法鉴定选任的二元模式难以落实源于多方面阻因:立法层面“鉴定人”术语引发歧义、法律实施层面一元模式“潜规则”阻碍以及鉴定人选任的客观实施条件不完善。本文在现实可行的情况下,针对二元模式在立法层面、法律实施层面以及客观条件层面出现的问题,一一回应,提出重构法律术语、破除实施环节潜规则、推动智慧司法建设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以期我国司法鉴定选任二元模式在实践中早日与立法完成统一。  相似文献   

2.
艾尔肯  方博 《时代法学》2009,7(5):20-26
医疗损害鉴定及其鉴定结论是决定医疗纠纷案件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的关键环节。对医疗损害鉴定应当采用司法鉴定程序,以解决司法实务中存在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二元化状况。建议正在制定的《侵权责任法》建立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并作出授权性立法,为制定专门的《医疗损害鉴定规则》提供法律依据。只有明确规定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才能有效解决医疗损害赔偿法律适用二元化问题。这对切实保护医惠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法公正解决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是实现国家司法鉴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存在的理念片面化、体系复杂化、法律碎片化等问题,亟需一部综合性的国家层面法律予以消解和纾困。我国制定《司法鉴定法》已经具备了必要性、可行性与正当性。《司法鉴定法》通过整合和协调从而实现法律的秩序价值,通过衡量和补偿从而实现法律的正义价值。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司法鉴定法》应当采取“单一制+分层型”的立法模式。在具体制度构建上,《司法鉴定法》应当通过构建“管理+程序+审查+责任”的四组制度体系完成对我国司法制度的嵌入。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鉴定过程中,“知情权”是法律赋予鉴定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赋予鉴定人“知情权”有助于其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司法鉴定,若完全剥夺鉴定人的“知情权”,将严重阻碍司法鉴定活动的正常进行.但赋予鉴定人过多的“知情权”,又会影响鉴定人的中立性与客观性.可以说,这一尖锐的矛盾在笔迹鉴定实践中有着深刻的反映.解决这一矛盾,法律需要将鉴定人的“知情权”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并通过当事人、法院以及技术顾问等采取配套措施进行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5.
复杂且专业的技术问题一直是专利案件审判中难以回避的主要障碍,实践中采用司法鉴定是针对此类问题的重要解决方式.但过于依赖鉴定结论所造成的审判权让渡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尽管关于鉴定范围应限于技术事实判断这一原则存在共识,但无论理论或实务中,均未对专利案件判断过程中的事实问题与法律适用作出细化区分,这也是专利案件中司法鉴定存有争议与质疑的根本原因.就这一问题来说,应结合专利案件裁判之逻辑过程,细化技术比对过程中的事实判断与法律判断,在此基础上厘定鉴定范围与鉴定事项,并根据不同事实查明机制的特点,协调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静  刘艳徕 《中国司法》2010,(1):98-101
“目前,司法鉴定工作仍处于开创阶段,要想实现司法鉴定的科学发展,必须真正并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必须从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实现途径上不断实现新转变、取得新进展”①。不同于江西、重庆、云南等极少数省市通过地方立法或仅由司法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联合出台规定将“其他类”鉴定纳入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模式,贵州省在推进“其他类”鉴定统一管理进程中进行了另外一种探索和尝试,即在现有法律和制度框架下,充分发挥我省已经建立起的司法鉴定协调指导机构即省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司鉴委)在推进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改革中全局性、基础性的协调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作为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改革牵头者、法律实施推进者、政策落实组织者的作用,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积极促进“其他类”鉴定事项纳入统一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7.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导致出现社会信任危机与社会恐慌,有鉴于此,国家提出“完善疫苗药品刑事法律制度”。法律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社会复杂性的增长需要并促进法律结构的变迁,法律的变化又导致重大社会变化。因此假劣疫苗的刑法规制,不只是满足一种专业需要,更要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整合功能。作为整全性的法律,要求保持协调一致性及价值的融贯性。假劣疫苗的刑法规制,既要与假劣药犯罪相协调,又要与刑法典相协调,还要在整个法律体系中与《疫苗管理法》《药品管理法》相协调。疫苗刑法制度的修改完善,承担着回应社会和价值融贯的追求,既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8.
司法鉴定意见是司法鉴定人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的个人认识和判断,不仅受到仪器设备、鉴定方法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会受到司法鉴定人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于同一专门性问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鉴定意见,其可靠性和科学性也无可避免会受到当事人的质疑。通过对司法鉴定的属性、可诉性的审判实践、法理上的分析以及我国现行法律对一些法律行为的可诉性规定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寻找司法鉴定意见是否可诉的答案以及司法鉴定意见争议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法.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主要是法律冲突问题、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生态及环境保护问题、民间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之法律地位问题以及国内相关立法之衔接与修改问题.为此,一方面,应通过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建立协商谈判和决策协调机制、确立共同行为规则等来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宏观问题;另一方面,以解决相应微观问题为目的,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法律冲突协调机制、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法治保障机制、生态及环境保护中的法治合作机制、民间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法律地位之确立、推进国内相关立法的完善修改等方面予以法治化建构.  相似文献   

10.
刑法解释的常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钧 《法学研究》2006,(6):102-112
条文解释的常识化和学理研究的经验化,是我国刑法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显著特点。刑法学中的所谓“常识化”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表述形式:一是刑法解释上的“公众认同”,二是所谓的“社会相当性”。刑法解释常识化是实现法律认识统一性的基础,是实现刑法公正与效率有机结合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刑法目的的重要手段。但是,运用常识化方法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协调该方法中内在的矛盾关系,即常识与专业之间的关系、科学解释与效力解释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目前的刑法解释中,需要走出将生活常识等同于专业知识、以感性经验替代科学理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倾斜”抑或“一元”:劳动权法律保护机制之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二元的、倾斜性理论与制度设计无法真正保障劳动权。从理论基础看,社会分层、追求实质正义、二元经济结构、二元劳动力市场并不必然导致二元的、倾斜性法律保护。已有的倾斜性法律保护理论与制度产生了诸多问题,如重新陷入“身份”陷阱、诱发道德风险、提高社会成本、激化社会矛盾、损害资方利益、影响经济发展进程。而劳动权保障的理想出路是剔除二元、倾斜的保护思路,实行平等的、一元的法律保护机制,在理论层面,构建从身份到契约到权利、提高劳资双方合作协调能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在制度层面,强化国家保护劳动权的能力,界定国家对劳动权干预的边界,建立一元化的就业制度和一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阳春三月,江西南昌风和日丽。4月24日-27日,由《中国司法鉴定》杂志与《法医学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医疗纠纷防范与司法鉴定研讨会”就在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市南昌举行。来自全国司法鉴定界、法医界及医务界近90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司法鉴定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及其法律关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工程建设中,涉及建筑工程项目审计的纠纷案件不断呈现,解决这些技术性争议需要司法鉴定提供证据并在解决争议中发挥作用。建筑工程项目审计方法如何与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在方法上的统一、规范在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两者之间的不同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保证建设工程司法鉴定与建筑工程项目审计意见在解决建筑工程纠纷中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史料,对汉语和我国法律中的“鉴定”与“司法鉴定”两个词语的来源与演变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同时,还对鉴定一词当初引入法律和司法鉴定法律界定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5.
袁铖 《法商研究》2007,24(3):9-15
中国农地法律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高度相关性。现行农地法律制度与我国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亟待改革。受传统二元结构的影响,中国农地法律制度的二元性特征显著,作为在中国经济转型中产生的特殊问题,必须随着二元结构的转型而与时俱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确保农民与国家、集体在土地关系中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应成为今后农地法律制度创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医疗侵权过错司法鉴定之缺陷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疗侵权诉讼中,要件事实涉及医学专业知识,法官通常委托司法鉴定人进行侵权“过错”与“因果关系”鉴定。然而,司法权之公权性决定了在诉讼中法官垄断案件的事实认定权和法律适用权。法官只能将部分医学专业事实委托司法鉴定人进行事实判断,司法鉴定人绝无权认定属于法律事项的当事人的“过错”,唯有法官有权进行“过错”认定。因此,在医疗侵权民事诉讼中,法官的法律适用权与司法鉴定人之医学专业事实判断权应当协同进行“过错”认定。  相似文献   

17.
王世凡 《证据科学》2007,14(2):148-160,I0001
本文结合史料,对汉语和我国法律中的“鉴定”与“司法鉴定”两个词语的来源与演变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同时,还对鉴定一词当初引入法律和司法鉴定法律界定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8.
试论司法鉴定的权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适应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这一立法目的看,目前司法鉴定机构存在着不适应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以及不利于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状况。这种不适应,可以归结为一点:司法鉴定丧失了他本来应当具有的权威性。颁布决定的法律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为了解决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司法鉴定的权威,使司法鉴定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19.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第一个经过商“两高”程序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类别。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践中,如何准确界定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进而科学量化损害价值是环境损害鉴定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通过系统总结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重点领域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鉴定评估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促进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解读司法鉴定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期以来,我国对司法鉴定人没有统一管理,鉴定人的资质没有统一标准可循。我国法律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但是确定"专门知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认定司法鉴定人具有解决案件中的"专门知识",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变成享有指派、聘请司法鉴定人的司法人员说了算。他们指派、聘请谁,谁就成了具有解决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专门知识"。于是不具有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