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文化治理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从总体上看,城市文化治理逐渐从政府一元主导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模式转型,城市文化治理的空间实践机制随之也发生变化。政党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和市民自治组成多元协同治理网络,推动城市文化治理向基层下沉。大型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成为过去式,城市基层小尺度空间成为城市文化治理的重要领域。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文化治理,促使城市基层的街区和社区成为满足普通市民需求的文化空间,是城市文化治理向基层下沉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龙山经验”创新和发展了新时代的“枫桥经验”,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提高了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以基层治理的“龙山经验”为研究样本,考察基层治理嬗变的客观背景与现实动因,剖析“龙山经验”从双轨走向耦合的发展逻辑,进而探索“龙山经验”在实践中取得的质性突破,形成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耦合、法治理念与基层治理的耦合、机关部门与镇(街道、区)的职能耦合等一系列耦合性治理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治理主体和治理模式多元的背景下,以往单纯的行政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成为必然。新疆库尔勒市以构建"智慧社区"为突破口,试图构建信息全覆盖的"大社区"模式,对当地提升社区服务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卫卿 《求实》2016,(1):68-75
城市新建社区是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平台,在厘定其概念、凝练其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当前城市新建社区治理困境的现实缘由,诸如阶层分化、治理弱化、主体缺位、资源稀缺等等。推进城市新建社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建构多元互动的社区协同治理机制:培育多元治理主体、打造多元信息平台、建立多元监督格局、借鉴西方治理理念,从而实现新建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保障新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纠纷问题相互交错,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太原市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在加快转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冲突。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典型模式,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实践。在太原市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过程中,需进一步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内在联系,明确分析推进太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的必要性与现实困境,创新发展出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太原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求实》2021,(6)
从现代风险社会的发展特征来看,提升社区应急管理韧性是夯实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借鉴"韧性城市""韧性社区"理论,搭建强调主体能力发展、网络化参与、巩固社会资本和注重数智治理的韧性治理可以发现,该模式依托"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全面关注脆弱性群体、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等行动策略,构筑基层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了城市应急治理效度。然而,要建立具有韧性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需警惕社区应急能力内卷、社会资本分散、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及技术治理悬浮等现实问题。迈向韧性治理,实现社区在多元风险情景下的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有利于改善城市或区域应对突发公共风险的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7.
迟行刚 《前线》2022,(10):80-82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党的全面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具体落实,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创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内容形式不断拓展、主体更加多元、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不断增强等新特征,对基层党组织把好治理方向、协调各方共同参与、抓好具体落实提出了新要求。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引领带动和调节平衡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周庆智 《求实》2016,(10):4-14
权威主义基层治理的特征:一方面是集权下的强势政府,即政府有强大的执政资源与治理能力,以权力集中和结构集中来控制和平衡权力分散和结构多元;另一方面是集权下的分权,即以民主化为方向的分权来适应社会多元化。但一个社会只要走向开放与市场经济,就会形成价值多元化和社会利益多元化,难以用一元化集权来取代社会多元化。因此,权威主义基层治理存在一个悖论:既要加强党政权力,提高管控和治理社会能力;又要适应市场经济多元、社会文化多元与思想多元的发展态势。所以,社会资源分散造成的权力分散进而导致的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扩大要求,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用一元来取代社会多元,乃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转型所面对的挑战和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9.
王阳 《求实》2023,(1):55-65+111
基层治理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地域性社会团结既是基层治理的目标,也构成了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地域性社会团结主要包括文化性团结、生产性团结和治理性团结这三种理想类型,其中,文化性团结保留了更多的传统色彩,也更适应基层的简约治理;生产性团结整合了利益相关群体的共识,是法团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基础;治理性团结则体现了政府与市场主导的社会团结,是基层精细化治理的前提。不同类型的地域性社会团结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基层治理模式导致了基层在危机治理中的不同表现。充分认识治理模式与社会基础的适配性问题,对于应对常态化治理向危机治理转化时产生的“治理滞距”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利津县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把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改革创新"一号工程",积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社区助力、居民自治"的城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一、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利用政治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政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独具特色的全新政党政治模式,作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创造,在国家运行的结构关系中体现了独特政治逻辑和治理优势。用新型政党制度之箭射基层治理之矢,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性。万州区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进行全面探索,用基层党建引领和服务基层治理、以基层治理促进基层党建良性循环,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在多元主体参与下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呼组轩 《实践》2020,(3):17-18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提升党的城市工作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我区各地结合市域实际积极创新实践,摸索出一系列“党建+”社会治理的模式。比如,呼和浩特市坚持各领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全区域推进,积极推动城市基层各领域党建融合、资源共享,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我们探索了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青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经济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促成了多元文化格局的出现,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背景。多元文化格局下出现不同价值主体的冲突频发,基层共同体建设滞后于城市规模的扩张速度,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基层治理机制运转不够顺畅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要积极借鉴最新理论资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关系,参考多中心治理理论中对调动多种治理力量的要求。具体来看,为了应对多元文化格局下的社会治理,应重视深化党组织的价值整合能力,推动城市基层共同体构建,实现资源共享与政社共治,以及提高城市基层政府统筹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强调话语为中心的协商已经成为当前民主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多元而创新的实践正渗透到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学者多角度的研究也勾画了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城市社区探索形成的"公民论坛""议事会"等实践模式成为当前协商治理的具体形式,在增强居民参与、提高政策合法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市社区协商治理建立在我国政治语境研究基础之上,是基层治理与协商民主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通过对协商治理提出的背景以及实践形态进行分析,以"协商"作为出发点解析协商治理的深刻内涵,当前城市社会协商治理的关键和重点研究议题主要包括协商性与合法性、监察化与制度化、协商程序与结果质量以及相互理解与公共责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格局重构,自然带来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表达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对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群体的基层社会矛盾,需要用包容性发展理念和思路妥善处理,化解社会基层矛盾,不断提升社会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能力,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沟通交流中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基层治理向着"善治"方向发展,从而保持社会基本稳定,促进社会科学发展,使社会基层治理机制更加科学与合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既是工会应有的职责,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我国工会的特点和优势表明,工会有能力、有条件参与社会治理,成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中的一支重要参与力量。为此,一方面需要各级党政组织为工会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创造有力的保障条件,另一方面工会也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密切相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多元治理的结构,增强民众参与的效能感,创设协作发展的机制,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米恒 《理论建设》2017,(6):78-83
新型城镇化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传统治理模式难以应对流动人口多元诉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立足于本地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现状,进行整体规划,要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坚持依法治理,倡导多元共治,培育社会公德,最终实现流动人口在城镇中文化、身份上认同,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是多元主体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推动着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构建和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需要重新定位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培育多元化的社区治理主体,构建多元互动的网络型运作机制,推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加强社区法治建设,推动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基层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各种社会要素组织起来,理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可治理、能稳定的治理秩序。通过重新设计和安排多元社会主体的权能及其关系,组织化的过程最终形成了新的治理秩序。从改革开放至今,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组织化方案经历了从“多元分化”到“一体整合”的重要转型,分别建构了专业化的秩序和协同性的秩序。两种治理秩序面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分别遵循了不同的价值观,使用了不同的组织工具,也具有各自的正当性基础,形成了特殊的权力结构及其互动体系,内涵着特殊的运行逻辑。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及其发展路径,应以社会主体及其关系为中心,从主体结构、互动机制、问题解决以及秩序设计等组织化维度,理解和阐释基层治理的行动者、关系状况和治理效能,从而深入把握基层治理演进的趋向及其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