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总体发展顺利,但仍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要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软实力的关键作用,通过软实力的成功运用消除双方合作的各种障碍,解决好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建设、构建一个更具亲和力的国际合作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东亚地区机制建设这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G20崛起是当前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中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2009年10月29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特邀中央部委和解放军的相关研究单位以及北京、上海一些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举行了题为"G20崛起与国际大变局"的专题研讨会,会议议题包括:G20崛起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它与金融危机、世界力量结构的变化、全球化有何关系?G20崛起的影响和意义何在?它是否意味着国际体制转型的开始?是否意味着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全球治理趋势的加强?G20在危机过后是回归平庸还是取代G8而成为世界经济协调与合作的首要机制?如果G20真正机制化,它与G8、联合国等组织的关系如何处理?G20崛起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应怎样看待和利用G20,等等。与会者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交锋,提出了不少有新意、有深度、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的见解。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文明在中世纪达到高峰后逐步走向衰落。近几个世纪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风起云涌。而过去几十年中东等地区的伊斯兰复兴思潮和运动,大致可分为保守派、温和派与激进派,其中的激进派鼓吹的就是宗教极端主义。现代穆斯林激进主义及其所采用的暴力恐怖主义手段给国际安全造成危害,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不仅要对其进行军事上的打击,还要在思想层面有所行动。  相似文献   

4.
2017年,俄罗斯在逆境中主动作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内外困境,迎来乌克兰危机以来形势最好的一年。内政上,虽有新挑战,但普京总统地位稳固,连任总统几无悬念;经济上,摆脱衰退踏上恢复性增长轨道;外交上,虽与西方关系重启失败,但在中东、亚太方向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5.
冷战时期,中国在中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先支持反帝、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后推动反美、反苏的不结盟运动。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经济利益的重要性日趋增长,中国与中东各国展开全方位经济合作,同时坚持不干涉内政、不卷入地区冲突的原则。积极进取的经济政策和谨慎保守的政治安全政策构成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中东战略的主要特征,也让中国成为近年来没有在中东问题上犯大错的唯一大国。然而,近年来两股力量相向而行,把中国向中东政治的中心舞台推送。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权力被认为在发生转移。在世界格局中物质、力量因素仍是最基本的,但其重要性在下降,而非物质、非力量因素在上升,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和国际格局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力量分布、力量对比的基础上,而会越来越建立在价值、观念、规范、制度的分布与对比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全球化、多极化、多边化、多元化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9·11”恐怖事件袭击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撬动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进而搅动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美国出于一己私利,试图以两场“反恐战争”来“改造”中东和中亚,但效果乏善可陈。当前,“伊斯兰国”全面肆虐,美国虽未放弃反恐领导权,但行动上畏首畏尾。可以预计,美国反恐的退缩、欧洲反恐的无力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反恐的困境,难以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猖獗势头,使国际反恐面临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五年间中国对外战略的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新布局,是在中国深刻变化、世界深刻变化、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为寻求和充分利用新型战略机遇而采取的系统性长远性举措。要理解其重大意义,不能用一时一事的利弊得失来衡量,必须从过去几十年和未来几十年的长远历史维度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9.
美国-伊斯兰世界关系与"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间互不信任、渐行渐远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特点。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文明冲突”的因素的确存在 ,但主要应归因于美国的相关政策。冷战结束以来 ,意识形态斗争并未完全被“文明的冲突”所取代 ,价值观的对立与“碰撞”凸显。不同价值观并非水火不容 ,关键是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现在还不能说不同文明之间已经全面发生冲突 ,但是迫切需要进行文明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常规石油开采峰值到来之后,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开始从边缘走向核心。国际金融危机和油砂资源的勘探开发使国际能源市场发生重大变化,阻碍中国向发达国家能源市场进军的障碍大幅减少。加拿大油砂储量世界第一,其油砂项目的大规模商业化量产确立了加拿大在世界能源新版图中的"石油超级大国"地位。为摆脱对美国能源市场的过度依赖,加拿大亟需实施能源投资和出口的多元化战略,这为中国能源外交发力提供了新的运作空间。中国应加强与加能源合作,尤其应加强与其在油砂项目上中下游产业链全面开发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为冷战后分析国家实力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中国学界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分析维度,使其在描述中国软实力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中国通过经济外交加强了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中拉文化交流则提升了拉美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中国模式为拉美在后华盛顿头识时代重新腾飞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拉美中左翼力量的崛起为中国的政治价值观在拉美扩大影响提供了可能。中国在拉美的形象呈上升趋势,中拉多边外交也进一步丰富了双方接触的途径。尽管中拉交往有经贸强、文化弱的不足,但随着中拉双方自身实力的增强以及中拉联系的日益密切,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战争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严重失衡的必然产物。目前,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和由之引发的问题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利比亚很可能成为西方体系中的附庸和跟班,阿拉伯民族复兴之梦日趋渺茫。战争的非正义性使西方赢得眼前,却可能失掉长远。  相似文献   

13.
优化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及其世界影响已经成为检验新时期中国软实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中国对非政策的实质与风格是构建在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文化影响力是彰显对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形式,发展模式的示范作用是当前扩大在非洲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中非多边合作机制则是提升在非洲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还对如何提升和优化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末,关于日本军事、安全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让日本的战略动向再次受到外界关注。首先是2013年制定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拟于2018年底推出新版,该战略原以10年为期。据信日本政府拟考虑加入“印太战略”、构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等内容。与此相关,日本将在2018年初启动修改《防卫计划大纲》的全面讨论,大纲将以新安全战略为指导,其中如何反映新安保法实施之后的美日军事合作,以及如何回应美国增购美制武器的要求成为焦点。这些动向,是在10月大选后政局趋于稳定的背景下,安倍政府着手推进安全战略调整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国家是亚投行的积极响应者和支持者,也是该机构主要的投资对象。亚投行在东南亚的项目投资情况需要获得更高的学术关注度和更深入的研究,其演进历程及成因需要重点分析。总体来看,亚投行对东南亚的项目投资虽然在数量上不是特别突出,但项目的部门分布等特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016—2022年间,亚投行对东南亚项目投资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年度批准项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二是国别分布不均且在印尼投资数量最多,三是项目所属部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经历了由“以基建融资为主”到“重视危机援助”的演变。国际制度竞争研究中的现实制度主义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疫情暴发前,基于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进行“错位竞争”的逻辑,亚投行对东南亚的项目投资高度集中在基建领域;疫情暴发后,考虑到亚投行在东南亚基建项目遇到的问题以及东南亚国家对于经济复苏的迫切需求,亚投行因势利导,对该地区的项目投资暂时转向危机援助。上述转变展现了亚投行的制度韧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谭笑  刘炳香 《东南亚》2010,(3):29-36
冷战后,软实力的重要性开始上升。对中美两国而言,国力的竞争将更多的集中在"软实力"领域。本文在对"软实力"内涵进行分析与梳理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状况进行了衡量与评估,同时就该评估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有何启示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是冷战结束25周年与"9·11事件"15周年,国际关系的持续调整并未使世界变得更加稳定有序。相反,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触发的国际秩序重塑日趋深化,各种乱象层出不穷。社会政治领域,美大选"特朗普现象"与英脱欧公投等深刻折射传统政治体制与精英的权威严重削弱。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领域,西方与新兴大国消长竞合,美俄、中美战略博弈尤为激烈,全球及地区安全风险明显上升。全球治理领域,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多边治理调整艰难推进,各方博弈日益触及核心问题,深化全球治理的紧迫性与难度同步增大。  相似文献   

18.
软实力在国家的对外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的上升在美国的舆论界和学术界引起了警觉,认为中国要超越甚至排挤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作者考察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实际影响,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影响上升的原因,并指出了这种影响的局限性。最后呼吁,为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美两国应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19.
20.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