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4年,中俄将迎来建交75周年。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定位历经数次提升,稳步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当前,中俄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高度成熟的一对大国关系,堪称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在中俄双边关系方面,中俄两国需要继续推进务实合作。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稳定方面,中俄两国的双边关系存在溢出效应,对世界安全、稳定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中俄两国需要继续就转向东方和面对西方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并避免在两国关系性质的判定方面出现异常。俄乌冲突的发生使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出现了“新格局”。对中俄而言,“新格局”意味着整个世界的供应链、产业链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能源体系的变化、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以及北亚板块的出现。中俄两国需协作提高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协作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带来的挑战;协作外交事务,提升两国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创新性发展,聚焦对中俄和所有金砖国家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互联互通、产能建设、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俄合作是未来一个时期内国际格局变革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之一。除了原有的双边机制外,中俄还可通过网状伙伴外交机制进行多边机制下的合作。网状伙伴外交机制主要是指中俄在各个相关多边机制内的互动合作,是双方彼此需要、彼此借重、有效处理双边关系、共同应对国际事务的灵活机制。它有自身的逻辑,并具有多边性、协调性、合作性、灵活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加强和深化中俄合作并不意味着中俄要结盟。网状伙伴外交机制的提出更多是中俄合作的新路径,对于缓解中俄关系中的竞争与博弈困境、促进相关国际机制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23年3月21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系统阐释了在双边和多边、全球和地区等层面全面深化战略协作的重点领域与共同任务。《联合声明》基于对中俄关系历史逻辑、现实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为中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并引领时代潮流指明了目标与方向。《俄罗斯研究》编辑部特别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深入探讨中俄关系的历史逻辑、相处之道、内生动力和世界意义。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阶段,得益于两国领导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睦邻友好”、“平等互利”、“战略协作”为原则,探索出“平等互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大国相处之道,提供了新型大国关系的示范。中俄关系是有内生动力的大国关系,以高层交往为战略引领,以政治互信保证行稳致远,以经济互补助力合作与发展,以人文交流深化传统友谊的社会基础。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俄关系的影响已超出双边范畴,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前途命运至关重要。中俄都是全球性大国,又互为邻国,睦邻友好,持续深化战略协作,有利于国际形势稳定,...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研究》2021,(4):148-175
冷战结束以来,中俄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越来越紧密。中俄太空合作是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的表征。就太空技术而言,以2014年乌克兰危机为分界线,中俄太空合作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合作由浅入深。在太空外交方面,两国相互配合,为预防太空军备竞赛与太空武器化开展密切合作。中俄太空合作是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具体表现,也是针对美国太空武器化政策的回应。同时,两国太空合作也势必塑造太空地缘政治,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俄太空技术合作,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中俄太空合作是应对太空地缘政治挑战的必然结果,对于维护太空多极化与总体稳定的中美俄太空三角关系、维护太空的"全球公地"地位与属性,制定未来公平公正的太空治理规则,从而确保太空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俄太空合作,尤其是建立联合月球科研站,是贯彻"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尝试,也是中国为变革太空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中俄太空合作的扩大与深化,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南非祖马政府出于发展经济、推动对非议程、参与全球治理等因素的考虑,多次表示希望加入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个发展中大国组成的“金砖四国”(BRIC)组织。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于南非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金砖国家对非关系,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具有一定的意义。鉴于南非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存在较强...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对华认知延续着多年友好合作的方向。近年来的事实表明,这一趋势体现为总体上进一步积极评价中国在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治理经验,强调互信互鉴,深化与中国在多领域的合作。当前这种变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形成之中,在舆论多元的背景下,尚显示一定的脆弱性。为此,有必要深化实践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加强相互信任,进一步充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拓展其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与美国、中国等国家相比,俄罗斯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并非全球卫生治理的首要贡献者,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回顾俄罗斯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过程,可以发现,自2011年以来,俄罗斯从融入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以防治艾滋病为核心的全球卫生治理,逐步转变为追求全球卫生治理中的独立主导地位。俄罗斯围绕世卫组织等联合国机构,以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为抓手,以重大峰会为契机,优先推动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理,建立并维护独立于西方的、以俄罗斯周边地区为核心的卫生安全体系。维护日益演变的卫生安全利益、扩大基于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全球影响力、应对西方国家对俄卫生利益的挑战,是俄罗斯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主要动因。当前,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俄罗斯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合作空间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也为未来中俄全球卫生合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塔什干峰会后,随着上合组织扩员进程的正式开启,上合组织的发展阶段及前景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认为上合组织的发展会经历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上合组织的组织职能、机制建设、组织规模和合作内容将不断趋于稳定和深化。在现阶段,上合组织仍处于成长期,虽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障碍和困境,但总体来说,具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上合组织有必要通过加强组织协调、增强组织认同、提高行为能力、发展对外合作等途径来促进自身的良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机制,是为实现成员国广泛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金砖成员国内部认同感将是保障金砖国家机制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只有增强内部认同感,才能保障金砖国家在具体问题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推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通过国际合作来摆脱"治理困境"。本文以俄罗斯主流印刷媒体2013-2014年间对金砖国家的报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媒介话语设置的议程,探讨俄罗斯对金砖国家身份的建构,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内部政治、经济问题的情况下,俄罗斯对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认识以及由此对金砖国家这一合作机制的期待。研究成果将为预测未来金砖国家合作的走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砖国家进一步深化经济协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金砖合作,激发示范引领效应,可有效带动“一带一路”建设,夯实“南南合作”根基。金砖国家禀赋条件不同,经济互补性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建设经济协作体系具有良好基础。未来,金砖国家经济协作体系建设要以技术孵化为切入点,以产能合作为根基,以金融合作为催化器。在此基础上,推动构建以金砖合作为基础的“一带一路”经济协作体系。在能源资源、农业、基建、纺织、汽车等传统行业,应针对各国禀赋和行业发展特点,创新产能合作方式,激发行业活力。在新能源、高科技等新兴领域,应充分发挥各国企业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通过强化投资、共享研究、产业孵化、共建科技园区等方式推动实现技术突破。为了更好地推动金砖国家经济协作体系建设,未来各国应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完善产能合作机制;创新金融合作方式,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和本币合作,更好地服务金砖国家产能合作;深化金砖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为产能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于滨 《俄罗斯研究》2012,(6):124-150
普京2012年5月再次出任俄罗斯联邦总统以来,其外交政策表现为先近后远,以独联体为基础,推进对华、对上合组织的关系;对西方则厚欧薄美,拉住欧洲,暂时"绕过"美国,但不放过与其改善关系的机遇;经济上积极进取,打造欧亚经济联盟,同时利用WTO、APEC和G20等多边经济平台,扩展俄影响并赚取经济实惠,并有选择地倾斜亚太。维护和推进中俄关系是"普京3.0"外交重点之一。尽管双边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双边关系的结构和中俄对此的认知,都存有若干"瓶颈"问题。此外,中俄在协调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关系、应对西方对两国周边和利益的挤压、维护国际战略和经济稳定方面,都有进一步协调的必要和空间。  相似文献   

12.
作为金砖国家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金砖国家扩容的基础、路径和风险具有特殊性,须予以特别关注。在跨越制度非中性与机制内部矛盾性之间的悖论、偏好上的同质性与集体行动的困境之间的悖论,以及深化合作内涵与扩大合作外延之间的悖论的基础上,以软性扩容的方式推进"金砖+新成员"模式与"金砖+区域"模式,是金砖国家扩容的合理路径。而扩容的风险如影随形,金砖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兼容性、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弥合性,以及成员国之间的包容性将经受考验。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国际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的“全球化”浪潮、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要求等方面。中俄关系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国际关系这种结构性变化的产物。同时,作为指导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及其框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关系的意义,将给整个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大国协调继承了传统大国协调通过外交会议、协商来决策的方式,治理领域由传统的军事安全扩展到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从新大国协调的起源看,美国作为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开始起领导作用。本文通过考察"七国集团"的治理结构,发现美国领导下的多国合作是新大国协调最有意义的制度创新。这种一国领导、多国合作的特点不同于历史上的传统大国协调的治理体制,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多边安全治理机制。由于这种领导的存在,新大国协调产生了明显的治理效果,主要包括:形成美国意志主导下的大国共同立场、应对国际危机的大国集体反应、其他大国对美国身份的认可以及美国对其他大国分配治理任务。  相似文献   

15.
李燕 《俄罗斯学刊》2022,12(2):115-136
2021年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公布了当前俄罗斯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国家安全的未来规划。《2021年安全战略》与之前的2009年版、2015年版相比有较大改变,体现了俄罗斯政府对国内外新形势与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的准确把握。该安全战略呈现出涵盖面广、“综合性”强、“战略内倾”突出、“去西方化”明显等特征。自俄罗斯独立后,中俄两国就开始了安全合作,双方在政治、军事与国防、经济和能源、文化信息与科技以及地区反恐和全球战略稳定等领域的安全合作不断深化,合作呈现出安全理念和安全战略理论上共通性强、在国家和地区及全球安全领域实践中配合默契、双方安全合作方式与途径差异明显、地区安全战略和全球安全理念存在国家利益差别等特征。今后双方将在理论创新、实践深化、区域与全球层面加强配合、推动全球安全秩序更合理及推动构建安全命运共同体方面继续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对于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中俄双边关系都是具有丰富纪念意义的年份.在庆祝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的同时,今年又恰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10周年和“中俄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发表15周年.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正在走向新的发展十字路口。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成为两国巩固共同利益、最大限度维护地区秩序、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抓手。在欧亚内陆广袤的经济空间中,"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并行不悖,相互融通,推动两国战略一致性的形成与互联互通的深化推进。尽管当前两国在"带盟"对接上仍有部分问题有待解决,但双方都秉持积极开放心态推进对接合作。"带盟"对接能够给欧亚地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此外,展现两国高水平合作的"带盟"对接,也将成为建设亚欧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示范,必能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促进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实现中国周边外交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基于"上海精神"与"丝路精神"的高度契合,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上合组织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作为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间最重要的合作平台,上合组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诸如政治安全保障、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与人文合作机制等重要公共物品。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蕴藏的合作潜力有助于扩员后的上合组织整合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利益需求,提升组织的凝聚力与竞争力。但上合组织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与配套措施还不足以有效地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持续深入推进。因此,上合组织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组织定位,通过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战略协调与政策沟通,提升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与塑造组织认同等路径来实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9.
上海合作组织是欧亚地区重要的多边安全组织,在传统安全威胁并未消失的形势下,上合还要面对全球化进程带来的非传统安全的多重影响。国际社会安全体系出现新的特征,要求上舍组织必须在已有的安全合作精神的基础上,实现合作的理念创新和转型。本文总结上合组织互信机制的基础和安全合作理念的基本因素,强调安全合作转型必须以“上海精神”为重...  相似文献   

20.
李孝天 《当代亚太》2023,(4):94-130+167-168
在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新时期,上合组织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开创了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上合模式”。明确这种模式的核心特征、发掘该模式生成的内在动力,对整体把握上合组织的新发展、推动该组织行稳致远有所裨益。文章通过结合地区主义及其他相关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上合组织的新发展已成为全球地区主义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开创了地区主义的“上合模式”。“上合模式”的核心特征有三:践行“反霸权、制度化”的“国家主义”理念;遵循“大国引领、中小国平等决定”的“开放外溢”路径;拓展“以中亚为核心区、周边为重要延伸”的“跨地区合作”定位。“上合模式”在理念践行、路径遵循和地区定位方面均表现出超越“欧盟模式”“东盟模式”“北约模式”的新特征。“理念践行”培育集体认同、“中俄引领”构筑新型伙伴关系网络、“对外开放”强化地区代表性,这些蕴含着“上合模式”生成的内在动力,同时也隐含着上合组织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