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德国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可创 《德国研究》2003,18(4):46-53
本文对德国和中国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对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性别因素是影响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 ,家庭来源、所学专业和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取向类型等因素对两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年龄因素对两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7,22(1):43-49
基于文化价值取向影响人的文化行为这一文化认知假设,本文面向中西文化价值和文化行为,试图通过比较方式界定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和文化行为方面的不同性层面,在这方面中国文化倾向于等级取向、群体意识和礼治/人治,而西方则更多倾向于平等意识、个体取向和法治,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性也影响中西文化行为,其不同性主要有:就事论事与就事论人、务实性与关系取向、法理重于情理与情理重于法理、明确行为方式与模糊行为方式、平等取向与等级取向.从文化不同性视角界定中西文化价值和文化行为不同性,这将有助于我们化解存在于中西文化之间的跨文化困境,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05,20(3):64-70
<尼伯龙根之歌>这部德国中世纪的英雄史诗伴随着德国历史沉浮走到今天.不同时期德国人对该史诗的不同接受真实地反映出德国主要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变迁.本文旨在沿着德国历史脉络,透视该史诗的接受历史.  相似文献   

4.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换,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随着这次转折,我党的执政理念和领导价值取向也实现了重大的更新和转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政治目标价值取向的确立标志着我党执政理念的成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价值取向的确立,实现了从以政治斗争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其中有关中国历史的描述,通过对所选教科书中国历史描述内容的梳理和分析,界定其对中国历史认知的取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五种中国形象建构类型。相关研究旨在了解德国中学教育历史观和中国历史观,促进中德人文交流,这也是本文学术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战后对纳粹罪行的审判与德国反省历史的自觉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德国司法进行的纳粹罪行审判是德国反省纳粹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乌尔姆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以及联邦议院对纳粹罪犯追诉时效的辩论,对德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德国人反省纳粹历史的自觉意识的产生和变化是其主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光锐 《德国研究》2014,(3):107-120
1938-1939年的党卫军入藏考察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西藏考察,德国首次建立了与西藏之间的直接联系,德国人第一次进入了拉萨,获取了西藏地区数量惊人的科学资料。对西藏的强烈研究兴趣、寻找原始雅利安人在喜马拉雅地区的遗存、通过科学考察提高党卫军的声誉等因素相互交织,促成了此次西藏考察。考察同时展现了以二战为背景的德英政治关系。尽管党卫军西藏考察的神秘主义色彩在当代被过分渲染和夸大,但德国人在此次西藏之行中所作的观察和记录对于国内近代西藏研究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萨维尼的生平与学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德国研究》2003,18(4):54-59
萨维尼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历史法学派的创立人.他主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坚决反对制订民法典.他的理论对世界各国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曜 《美国研究》2001,15(1):89-100
在建构国际关系理论的过程中,研究者的视角和假设差异决定了他们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更使得他们对因果关系有不同的选择.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假定与目的,价值判断与因果关系来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开放性理论,每一种理论流派的相关性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劳石 《德国研究》2001,16(3):73-74
本文介绍了德国少数民族索布人的历史、文化、生活及其居住区施普雷瓦尔德的景色。文中还谈到了德国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