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汉开国之君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他以一介平民之身,从农民起义中崛起,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并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治理成为繁荣富庶的强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奇迹。“约法三章”得民心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陈胜、吴广之后,农民出身的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脱颖而出,成为反秦农民起义的领袖。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军攻入关中,进驻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起义大军进入秦的首都咸阳之后,一部分将士纷纷抢掠金帛财物,引起咸阳一片混乱。针对这种情况,刘邦派人封存了…  相似文献   

2.
张建国 《法学研究》1996,(1):154-160
关于汉初的法制概况,《汉书·刑法志》是这样说的:“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蠲削繁苛,兆民大悦。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肖何攥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历来研究家们班固的上述说法基本上深信不疑。本文想结合有关史籍记载,做些新的分析与推测。  相似文献   

3.
<正> “三章之法”是汉高祖刘邦在秦末农民战争期间制定的三条简便的法律。秦王朝“法密于秋茶,而网密于凝脂”,广大人民“苦秦苛法久矣。”公元前206年,刘邦帅起义军率先进入关中,为笼络人心,扩大政治影响,宣布废除秦朝苛法,与民约法三章。结果,“秦民大喜”一时竟相拥护刘邦为王。三章之法,“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始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相同。但自汉代起各史家对其解释就有所不同。《史记集解》中各家注释均把条文中的“及”字当作连词“和”,把“抵罪”解释为至罪。李斐还具体说明:“伤人有曲直,盗脏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总的意思是说,刘邦废除秦朝苛法,除杀人以外,唯有伤人和盗窃至使于罪,或是说杀人伤人和盗窃各当其罪,以表示刘邦约法。这样解释虽然也能顺理成章,但  相似文献   

4.
王军晖 《政府法制》2014,(26):24-25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  相似文献   

5.
治国须法。所以“以法治国”的观念古已有之;法家早在春秋战国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派。“约法三章”,还是汉高祖刘邦为安邦定国而首创的。那是临时制定的法律,大意是“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可见法者,无非是“有定式可以遵循则效”之谓。问题在于什么体制  相似文献   

6.
话说"提醒"     
楚汉相争,刘邦正被项羽追杀得惶惶不可终日。这时,韩信却差人来要求封自己为齐国假王。刘邦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发作,张良立即不动声色地悄悄在桌下踢了踢他的脚,提醒他:现在可不是发火的时候。极聪明的刘邦心领神会地迅即改口道:“韩信立了汗马功劳,封什么假王,现在我就封他  相似文献   

7.
儒家刑法思想对秦律影响之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刑法思想对秦律影响之管见崔永东秦律是以法家之刑法思想为指导而制定出来的,这已为学界所周知。至于儒家的刑法思想对秦律有何影响,却未见专文探讨。本文以睡虎地秦简为根据,对秦律中反映出的儒家刑法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从“不孝罪”的规定中,可以考见儒...  相似文献   

8.
<正> 秦律是我国公元前四世纪中叶至前三世纪末秦国和秦朝法律总称。秦律相当完备、严密,其律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皆有法式”,并为汉律所直接继承,即所谓“汉承秦制,进而对中华法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主观认识的局限和客观上史料的不足、失实以及研究的断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直到今天学术界对秦律的价值评判基本上仍沿袭秦汉以来的极端论、其至逆转论。这里所谓极端论是指秦律专任刑罚、严刑峻法,野蛮残酷为历代所罕见,把法家的主张发展到极端地步;所谓逆转论是指秦律走向法家所崇尚的“以刑去刑”、“以杀去杀”的  相似文献   

9.
萧何(?~公元前193年) ,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政治家 ,汉高祖、惠帝时任宰相。秦时 ,为沛县主吏功曹掾。后与秦御史监郡者共事 ,办事修明而有方略。秦末刘邦率众起义 ,占领沛县号称沛公 ,何为沛丞 ,专督众事。西进反秦战斗中 ,何始终为刘邦守护后方 ,征集兵员、粮草 ,以支援前线。入关中进咸阳 ,刘邦封为汉王 ,以何为丞相。汉五年 ,打败项羽 ,全国统一 ,刘邦称帝 ,以何功第一 ,封为侯 ,食邑万户。汉十一年 ,因执谋反的韩信有功 ,拜为相国。代相陈稀、梁王彭越谋反时 ,何又支持刘邦平定叛乱。惠帝二年卒 ,谥文终侯。无论在军事政治上 ,…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足见"规矩"在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我个人理解,这里所说的"规矩",之于个人来讲就是道德修养,对于国家而言就是法律制度。应该说,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十分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的。当年,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进入咸阳,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仅赢得了关中百姓的拥戴,也由此获  相似文献   

11.
秦简与秦律秦律早已散佚。师承其精神实质的历代法典制定者,惧于“暴秦酷法”的恶名,对秦律细节在历代官修正史中往往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致使人们千百年来难窥秦律之全貌。直到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八号墓竹简(简称《秦简》)出土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秦简》共1155支(另有残片80片),其中与秦法律有关的文书600多支,主要是墓主僖(昭王四十五年~始皇三十年)抄录的法律和司法文书,记载了从商鞅变法到统一六国后(公元前359-217年)百多年间的部分秦律,约四万余字。它是已发现的最古老翔实的秦律文献。由于墓葬时在秦始皇统一中原后…  相似文献   

12.
"廷行事"是仅见于睡虎地出土秦简《法律答问》的一项法律术语。全面考察廷行事的简文内容可以得知,这是一种秦代高级法官用以解释秦律的工具,具有修正、增补、细化秦律及直接断案等功能。由于西汉的令与奏谳制度已包含上述功能,因此廷行事消亡的原因应是被后起的其他法律制度所吸收取代。  相似文献   

13.
《秦律》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春秋战国时期,曾经为秦国的强盛和推翻六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全国统一之后,《秦律》却激化了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成了迅速毁灭秦王朝的催化剂。这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在史籍、或现代论著中,似乎都已成为定论。然而,《秦律》代表着同一统治集团的意志,在同一社会形态下发挥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其原因何在? 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秦津》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秦统一前后社会环境的变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汉高祖刘邦推翻秦王朝,打败项羽 统一了全国以后,便开始追求起玩乐来 了。他在京城附近圈了一大片山川土地, 称之曰"上林",专供他打猎取乐之用。 相国萧何比较能体察下情,便上书 高祖说:"长安附近可耕田地很少,而'上 林'内空地很多,恳请陛下把这些空地赐 给无地的百姓耕种。" 萧何的建议惹恼了汉高祖,刘邦说: "你明知'上林'是我打猎之地,为何要我 让给百姓耕种?我看你是收了人家的钱 财,才说这番话的。"他下令将萧何抓起 来,交廷尉治罪。  相似文献   

15.
克林 《江淮法治》2013,(8):48-50
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生活的金钱,为什么往往会变成残害人类的恶魔?2012年11月17日晚,印度新德里南郊一处豪华庄园内,杀机四伏,一场印度版的"鸿门宴"在极度紧张的气氛中开席了。与两千年前中国咸阳城外的鸿门宴不同的是,宴会的主客不是项羽和刘邦,而是印度最大的酒业巨头查达集团继承人蓬蒂·查达与哈迪普·查达两兄弟,这天,他们为了父亲留下的富可敌国的310亿美元遗产的分配,进行最后一次谈判。  相似文献   

16.
留侯的心机     
西汉张良,字子孺,号子房。传说他小时候在下邳游历,在破桥上巧遇得道高人黄石公。张良躬身求教,并谦恭地替老头穿鞋捶背。老头一时高兴,给了他一本奇书,叫《太公兵法》。张良日夜苦读深研,深得其中精妙。后来他追随汉高祖,平定天下,被封为晋侯。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其伯父和父亲曾先后做过韩国宰相。韩国被秦灭亡后,张良为图复国,曾说服项梁立韩王成。后来韩王成被项羽杀掉,张良复国无望,跑去投奔刘邦。楚汉战争中,张良多次设奇谋出良策,使刘邦险中取胜。鸿门宴中,张良以过人的智慧,保  相似文献   

17.
薛庄 《法治纵横》2013,(12):48-50
小时候,我是很怕母亲的,有人说父亲疼的是闺女,母亲疼的是儿子,可对于我来说,恰恰相反,父亲打我倒少多,倒是母亲因为我的贪玩和调皮没少让我挨她手下红柳棍的抽打,当时的那个疼啊现在回想起来还浑身发凉。父母的家乡在徐州,那个地方目占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也出了小少名人侠士,如刘邦、项羽、美女貂婵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期封建法律,以现在可以考见的论,当推《法经》、秦律及汉《九章律》影响最大。这三部法典奠定了整个封建法律的基本格局。那么,它们在结构及形式上有哪些特色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法经》全文早已佚失,现据《晋书·刑法志》、《唐六典》、《唐律疏议》三书的记录加以研讨。 首先我们看《法经》与商鞅所制的秦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社会,皇帝能否采纳臣子的意见是决定国运盛衰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皇帝提意见,也有专用的术语,即“谏”;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皇帝,则有“从谏如流”这一成语加以褒美. 此语出白东汉史学家班彪所著的《王命论》一书,评价刘邦“从谏如顺流”.意思是刘邦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像流水一样自然.刘邦到底是否如此,恐怕不能仅凭班彪一面之词来断定.皇帝毕竟是皇帝,高高在上久了,不可避免地会“独裁化”.别说刘邦,就连以“从谏如流”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与犯颜直谏的魏征之问,事实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所谓的“谏”,不过是一个权力游戏罢了.  相似文献   

20.
云梦秦简的出土,扩大了我们研究秦律的视野,也使我们对秦律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规定有了较多的了解。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索。在奴隶社会,婚姻家庭关系主要是伦理道德范畴的问题,只有在财产和政治权力的继承上才表现为法律意义。周“礼”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