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是提升、塑造广西城乡新风貌、助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力量。目前,广西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尚不尽如人意,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比较严重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公众形象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存在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提出了在人学范式下,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广西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君  邱杨 《传承》2011,(29):46-47
在80后90后道德养成教育方面,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道德养成教育理念、道德养成途径、道德养成方法等诸多方面。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既有经济基础的根源,又与思想文化背景等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审视这些差异。既要吸收80后道德养成教育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90后道德养成教育中的优点,使二者优势互补,共同为我国当前的青少年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刘勋昌  邓落霞 《传承》2014,(10):136-138
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的调查,分析部分大学生产生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力措施,以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促进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进而大力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华,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资源。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养成教育中,需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管理、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共同搭建养成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郭昕 《青年论坛》2005,(2):22-24
未成年人的道德现状呼唤德性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德性养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传统家训 ,从教育子孙自强自立的立志教育入手 ,在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和家政教育 ,通过家庭中爱亲敬长的人伦教育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性。对于德性养成教育的方法 ,传统家训也提供了许多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青少年养成教育中的“他律”和“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合 《青年探索》2009,(1):40-42,47
青少年养成教育,可以分为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与青年的养成教育两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发展阶段。文化视角下,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重在“他律”,青年的养成教育重在“自律”。探讨两个阶段关系,以期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作用,双向运动,养成青少年良好道德习惯,进而构建青少年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7.
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方面.中西方都有着丰富的资源、优良的传统和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不同,中西方在此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研究这种差异.对于我国今天的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乃至整个公民道德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信仰的缺失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指出了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有效途径及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问卷对山东省不同地市高校5187名大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积极向上,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集体主义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和网络道德。但与此同时,个人利益至上、家庭道德和网络道德缺失、道德自律能力缺乏、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等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校德育必须立足大学生的主体需要,创新教育载体和方法,既面向全体又要体现差异性,在遵循道德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升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刘志坚 《求索》2005,(8):109-111
当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教育内容的确定、道德教育方式的定位和道德教育效果评价的选择三道难题,这三道难题使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陷入了困境。困境的突破口在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自由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行抉择道德行为,并勇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后果。道德自由教育的理念符合道德本质的要求、时代背景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学生生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给公安大学生养成教育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一变化,客观分析和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的差异性,实施分层分类教育,是多元化背景下公安院校学生养成教育增强有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郭超 《青年论坛》2013,(1):66-69
基于道德悖论研究,大学生的道德能力指的就是他们进行道德价值选择的能力和道德价值实现的能力.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纵容、滋长了道德悖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能力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增强社会的“悖论意识”,有效预防和消解道德悖论.为此,要通过更新德育观念、训练道德悖论思维、在生活实践中增强道德体验等路径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3.
曹玉凤 《传承》2011,(24):42-43
虽然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都开设了道德修养课,但实际上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当然,道德滑坡之现象并非大学生独有。如何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它关系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甘英 《传承》2011,(9):42-43
虽然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都开设了道德修养课,但实际上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当然,道德滑坡之现象并非大学生独有。如何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它关系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一、缘起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其一生的成长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等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鉴于道德养成教育比之于学科知识的教育具有潜隐性、弥散性、可操作性不强等特点,又受重智轻德人才选拔方式的负面影响,现实中对于道德养成教育往往各方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扔掉。  相似文献   

16.
张海军  路建华 《传承》2011,(2):36-38
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日益严峻,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对其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够规范,在生活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困境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困惑、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应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向哲玲 《传承》2011,(28):46-47
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女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特点,分析女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面临的问题,对正确引导女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学习道德现状和学习道德培养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前沿》2005,(12):83-86
大学生学习道德存在诸多不足,加强大学生的学习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要针对学生不良学习道德因素进行矫正,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道德。  相似文献   

20.
许朝华  李增光 《前沿》2014,(23):133-134
随着目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当代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相互交流的不可或缺的渠道,同时对大学生的道德产生了深刻影响。探讨互联网对大学生道德影响的成因,是有效运用网络、进而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关健所在,也使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