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省略围墙     
<正> 小时,我家住在一幢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小洋楼里。与我们一起住的还有七八户人家。高高的围墙,将小洋楼及整个大院子围了起来。围墙的正大门上有一块小牌子,上书“谢绝参观”四字。我并不喜欢有这样一道围墙的大院子,因为围墙挡住了小玩伴们的自由进出。一天,围墙的一段塌了。大人们很着急,可我们一群孩子却高兴得在豁口处窜进窜出,活象一群撒野的猴子。  相似文献   

2.
我十五六岁时曾痴迷于“农事”。我们家有个大院子,院里的菜地,被几户人家“分而治之”。我家那块地.由我和哥哥“躬耕”。我们在地里种了青菜、萝卜、南瓜、茄子、辣椒等物。自此,我懂得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道理;每到清明,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句“农谚”。  相似文献   

3.
堆绣老艺人洛桑的家位于八廓街一个普通居民大院内。院内是一栋4层小楼,住了三四十户人家,洛桑老人住在第四层的东北角,这里既是他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坊。辛劳童年练就一身绝技洛桑老人今年75岁,17岁随父亲从日喀则来到拉萨,已经在这个院子里住了四五十年。他说自己每天都是伴着八廓街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剪剪贴贴、飞针走线,完成了,一幅幅堆绣作品。  相似文献   

4.
北京东直门内北边有一个民安胡同,胡同深处藏着个“锦灯阁”,阁主是扎花灯艺人一一89岁的老先生黄松清。一天,我慕名拜访了他。他住在一个简陋的大杂院,里面住着11户人家。踏进院子,打眼一扫,一家门楣上“锦灯阁”三个醒目大字,窗户上面的两个圆牌上还写着“花灯”两个  相似文献   

5.
1985年,河南省西峡县陈阳乡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刘江华主动放弃了转志愿兵的机会,回到家乡。他告诉父母,他要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一年前村老支书告诉刘江华:“咱秧地村有144户人家,其中83户常年靠救济度日,有9户人家祖孙三代同住在一间破草房里。有6户人家5口人盖一床被子。全村26名学龄儿童,只有4个孩子在上学,村里的中学生也只有你这一个了。”老支书的活深深刺痛了刘江华的心,他立志改变家乡的面貌,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1986年春,刘江华卖材了家中的3头耕《,领着村里的几个年青人,田进了商海,坏而两年后他亏本兀…  相似文献   

6.
王珍 《今日民族》2007,(10):42-47
走进德昂族农民赖腊算的家,一种新生活的喜悦迎面而来。宽敞的院子,鲜花从高高的院墙垂下来,大门用蓝色的漆刷得鲜亮。院子里大牛、小牛活蹦乱跳,肥硕的白猪酣然入睡。  相似文献   

7.
古代有个故事: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往,一户姓张,一户姓李,张家淘米的水每天要从李家门前的水沟流过。由于姓张的人家生活不注意节俭,每次淘米都随米流走不少米粒,姓李的人家见了十分心疼,于是,每次都把流失的米一粒粒地拣起,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储存起来。一年遇天灾,庄稼欠收,张家眼看就要闹粮荒了,这时,李家主人把两口代大米送到张家,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不知道党员是什么。后来村里发生的一件事情,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留下了清晰的印象,那时稚嫩的我觉得党员很像一群人,像那群在雨夜里组织大伙儿抗洪自救的人……   那是一个风雨肆虐的夏夜,村旁一向驯服的小河突然大发野性,十年不遇的洪水漫过河堤一路高涨。由于山区的人们为了吃水的方便,在建房造屋时常常选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没过几个时辰,洪水就“闯”进了地势较低的几户人家。这时,有人跑出家门对天大喊:“涨水了 !”大喊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跑出了家门去看水情。水涨得太快了,已经有三四户人家…  相似文献   

9.
在东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件“怪事”——试点村的新房太少!已是宣传样板的三石镇巴王屯,97户人家有34户还住在泥巴房里;隘洞镇平坎屯更是“过分”,61户人家只有4家盖了新房?没有新房子,怎么算得上是新农村?东兰县委书记杨斌一语释疑:“我们不盲目追求新房子,我们要的是新产业、新风尚、新农民。只要农民腰包鼓了,思想观念转变了,新房子自然多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1935年12月,瓦窑堡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不久,我党成立了中央联络局,李克农任局长,对外称苏维埃政府外交部,负责人为李克农。1936年5月,毛主席决定迁居保安,作为苏区临时首都。7月2日,党中央由瓦窑堡迁到保安。3日中午,毛主席到达保安,住在炮楼山下石窑里。8日,党中央在城南龙王庙滩召开群众大会,发布了‘摸都保安”的决定,毛主席在大会上讲了话。当时全城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房屋很少,中央警卫团盖了一个草棚子给外交部当官邪,人称‘草棚子外交部”。后来,外交部搬到城南的一个大院子里,大门外没有挂牌子,所以知道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冈南居委会一个普通的居民大院里,居住着不同姓氏的五户人家。巧的是,这五户人家女主人名字最后都有个“英”宇。她们多年同住一个大院,祖孙三代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年年被县、镇评为“五好家庭一标兵。40多年前,姜凤英随着迎亲的花轿来到这一并不宽敞的大院,成为这里最早的年轻玄主人。随后,和她差不多大的黄秀英、许正英、秦正英、孙凤英这四个姐妹,也相继来到院里,她们成为门对门、门挨门,朝夕相见的邻居。40多年来,这五户人家和和睦&,无论四户人家白天上街买菜或外出办事,从不关门上初,因为米外出…  相似文献   

12.
邹宏仪  尤健 《群众》2008,(6):42-43
赵坝出了个“农民议会”赵坝是南京市六合区八百桥镇西南面的一个自然村庄,30几户人家,160多人口,400余亩农田。据考证,从第一户赵姓人家落户于此,筑坝而居,这个村庄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与周围千百个散落的自然村庄相比,赵坝并没有任何出奇之处,反而因为它三面环水、交通闭塞而显得有几分落寞。  相似文献   

13.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老百姓传统的一种喜庆仪式,在璀璨绽放、欢声笑语的同时,其带来的污染以及火灾和意外伤害的威胁不可小觑。因此。国家也早就下发了相关禁放令。然而,民俗的力量是巨大的,法不责众,令行难止。这不,江苏省苏州市的一户居民为庆祝乔迁之喜燃放烟花爆竹,结果焰火蹿进楼上一户人家新装修的房子,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一树焰火直冲云霄,一场官司从天而降。失火人家除了起诉放焰火者外,还把小区物业一起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4.
徐思民 《春秋》2012,(6):43-46,1
一、河南张泥玩小史 河南张是一个村庄的名字.地处滨州市以北偏西的皂户李乡。村子不大,有100多户人家,村民的祖先据说都是外地移民。  相似文献   

15.
母亲送我当红军 宣汉县位于四川东部。距宣汉县城西北面45余公里的山垭口,有个得胜场。方圆几公里,几百户人家都姓王,都是明朝末年“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孝感移居此地一王姓人家的后代。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你别冤枉人一个盗贼,潜入一户人家,从黄昏起便藏在走廊底下,他想伺机行盗、到了夜里,窗户被北风吹得“哐当”一声。这一户人家夫妻正在暖炉边相对而坐。听至响声,丈夫开玩笑说:“怕是走廊里有贼在开窗吧?”盗贼从走廊底下喊道:“你别冤枉人!”银匠偷一人...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0,(10):79-79
榕树的长须低垂,一条长长的广州老街越秀路从树下穿过。街边的人行道上方是骑楼,这种便于躲雨的旧房一望便知是上世纪初的南洋建筑风格。在越秀中路与文明路交叉口,见到高高的围墙抱住一个偌大的院子,门口高悬郭沫若题写的“广东省博物馆”6个大字。国民党一大会址就在大院之内。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永定县境内,分布着闻名遐迩的客家土楼群。土楼之乡的湖雷镇蓝屋村,生活着几十户姓蓝的人家,故事的主人公蓝招衍就生长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邻里悲歌     
邻里悲歌温俊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邻里之间如和睦相处,将为社会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而假如邻里之间互相排斥,演出的必将是一幕幕悲剧。她为何走进深潭这是市郊的一座村庄,几十户人家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耕耘、繁衍。村外有一个水潭,面积虽不大,水却很深。...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不到300户人家的偏僻山村,建国以来,先后走出了121位教师,他们像一颗颗种子撒向四面八方,默默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