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边 《党建文汇》2008,(5):42-42
在最近的报道中,人们常常会看到“四水六岗卫教军”这样一个称谓。其实,“四水六岗”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四川藏区、云南藏区、青海玉树藏区和西藏昌都地区。西藏和平解放后,盘踞在这一地区的“藏独”分子于1958年纠集3000人,成立了“四水六岗卫教军”,发动武装叛乱。1959年3月,叛乱武装被人民解放军剿灭,残部随达赖喇嘛逃往印度。上世纪60年代初,  相似文献   

2.
1959年3月,"藏独"叛乱武装被人民解放军剿灭。上世纪60年代初,达赖的二哥嘉乐顿珠、四水六岗叛军前司令贡布扎西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推动下,决定在离西藏最近的尼泊尔北部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2,(2):23-23
“八女投江”遗址陈列室 “八女投江”殉难地位于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西北的柞木岗山东侧。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目伪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南五常地区远征,途中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2,(10):27-27
依兰四块石抗联遗址位于哈尔滨市依兰县丹清河林场四块石。 该遗址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依兰县北境。四块石为县内最高峰,海拔980米。这里山势险峻,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秘密营地,抗日联军第三、四、五、六、八、九、十一军都在此地活动过。1936年,抗联第三、六军在这里建立了后方基地,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机关驻地。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2,(10):26-26
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位于佳木斯市郊区沿江乡民兴村猴石山上。 1934年至1938年间,东北抗联第六军四师在猴石山麓建立活动基地,抗联第三、四、五军也曾转战此地,抗联第六军四师二十三团政治部主任李廷章在此牺牲。这一带山岗林荫下,至今仍掩埋着数十位抗联先烈的遗骨。  相似文献   

6.
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组建 1934年7月上旬,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地区发起全面进攻:以北路军直接指挥的六个师向江西兴国县推进;第六路军四个师向兴国县古龙冈推进;第三路军先以四个师进占江西广昌县头陂,随后集中九个师向江西宁都县、广昌县驿前、石城县推进;以东路军为主的六个师由福建连城县向长汀县推进;南路军三个师由江西寻邬(今寻乌)县筠门岭向会昌县推进;以三个师集结于江西南丰县、广昌县,为总预备队。  相似文献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外国势力的支持和操纵下,坚持农奴制度永远不改的反动立场,阴谋实现"西藏独立"。1957年,川、甘、青三省藏族地区的少数分裂分子聚集拉萨,成立一个名叫"曲细岗珠"的叛乱组  相似文献   

8.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参加长征的红军三大主力之一。1930年3月,由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武装起义建成的红军第十一军改编为红军第一军,开辟了广阔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1年1月,红一军与鄂东南地区的红十五军组成红军第四军,随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又建立了红二十五军。11月,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全军约3万人,在鄂豫皖地区赢得了多次大规模战役、战斗的胜利。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的第四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向西转移。19…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兰州休息了一个星期,彭总命令向河西走廊进军。1949年9月13日,我二兵团三军、四军沿甘新公路,六军沿甘新公路东侧同时西进,追歼河西走廊之残敌。16日六军解放大靖,消灭了据守之地方武装,在大靖休息了3天,然后攻打土门。一兵团二军于19日解放张掖,我二兵团六军21日抵达武威,十六师一部解放民勤,六军主力则  相似文献   

10.
帙明 《党史文汇》2006,(1):25-28
1949年12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军长的张国华带领所部胜利完成成都战役后,进驻川南地区第二天,中央军委任命张国华为川南行政公署主任.1950年1月10日,在他到职的第四天,就接到中共中央西南局打来的电报,要他立即赶到重庆曾家岩西南局驻地.到重庆后,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进军西藏宜早不宜于迟"的指示,决定由张国华率领第18军执行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历史任务.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复决定组成以张国华为书记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曹小淦 《党史文苑》2022,(12):28-30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赣西南地方武装组建的江西省第一支正规红军。1930年6月与红四军、红十二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同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整编为红一方面军。在黄公略、陈毅等领导下,红六军游击于赣西南广大地区,开展土地革命,保卫红色政权,不断消灭反动武装,成为中央红军的一支劲旅,为中央苏区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毛泽东称赞为“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12.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下旬,正在河南搞生产的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奉命乘火车到辽阳、海城地区,进行备战训练和政治动员。10月9日,三四六团四连举行誓师大会,决心打败美帝国主义为祖国人民争光,要保住“常胜连”的荣誉永放光芒。当时,我任四连连长。10月20日,我们乘火车到丹东下车集结待命,部队都换上朝鲜人民军的服装。  相似文献   

13.
草地风云     
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二方面军),离开相鄂川黔之交的根据地,转战到滇西北地区,听说四方面军在川康一带活动,于是计划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朱德从四方面军电台得知这一消息,即向张国焘建议,四方面军暂时在现地休整补充,接应二、六军团北上。朱德自有他的考虑,待四打面军与二、六军团会合以后,让贺龙、任弼时等说服张国焘,放弃原来主张,一同北上。张国焘正处在左右为难之际,前进不能,后退无着,只得同意朱德的意见,别无长策。 且说此时中央红军已经结束东征,回到陕北,开始西征。1936年5月下旬,党中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当即给四方面军去电,提出二、四方面军迅速北进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1945年4月6日凌晨,在日伪三江省通河县城里响起了爱国仿香江组织劫狱,发动被“矫正”关押受尽酷刑折磨的几百名群众,进行抗日武装起义的激烈枪声.这次起义虽然最后被敌人镇压下去了,但却震担了伪满洲国日伪政权,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不甘屈服的反抗斗争精神,并将永远载入东北人民抗B斗争的光辉史册!起国早在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部队即进入丞河县境内活动,以后抗联四军、六军、八军、九军等部分队伍,也相推到过通河地区,进行抗日活动,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中共北满省委还在通河山里召开过重要会议,抗还各那队在通河按榔沟、…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月2日,中共中央、毛泽东正式作出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决策,至今已整整过去62年。自那时起,我的人生就与西藏高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进藏主力部队18军的一员、后来西藏军区的中高级指挥员和西藏自治区的主要领导,我先后两次进藏工作,在西藏工作27年。  相似文献   

16.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我党在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因各根据地之间缺乏联系,以至于部队的番号出现了重复使用的现象.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就先后组建了五支,即:东江地区的红六军、鄂西长阳红六军、赣西南苏区的红六军、湘鄂西洪湖苏区的红六军以及洪湖新红六军.现将各支部队的发展历程按时间先后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份彪炳史册的答卷: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粉碎其妄想“西藏独立”的图谋,完成西藏和平解放;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把铁路修到“第三极”,在“世界屋脊”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这是一连串令人动容的故事:十八军军长张国华背女出征,三岁的女儿难难成为进军西藏路上牺牲的第一个“战士”;修建川藏公路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人牺牲;两次援藏后留藏工作的孔繁森,把生命献给了雪域高原;对口援藏实施以来,有 16 名援藏干部牺牲,仅 2020 年西藏在岗牺牲的公务员就有 60 多人,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群体之一。坚守巍巍高原 铸就精神高地极远、极寒、极苦……他们也是儿女、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西藏和平解放 70 年来,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他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用身躯和高原环境作斗争,用坚守诠释家国情怀,在巍巍高原铸就了精神高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敬爱的爸妈:如果您的儿子在这遭遇不测,请你们不要伤心……在这次地震中,你们的儿子没有退缩,总冲在前头,保护当地老百姓安全,让他们安全转移。”这是 2015 年 4 月 29 日,共产党员、边防战士邵明贵写下的遗书。字迹虽有些潦草,却情真意切,英勇悲壮。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 8.1 级大地震, 西藏吉隆口岸成为“孤岛”。人员分批转移,只留下坚守边防检查站监护中队的 21 名官兵,其中有 11名是共产党员,他们当时写下遗书,以备不测。“国门是国家的象征,国家把口岸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坚守。”这是留守官兵共同的心声。如今,邵明贵依然坚守在吉隆口岸,守护着国门。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共产党人把生死置之度外,以坚定的革命精神,和“世界屋脊”的恶劣环境搏斗,把一个个不可能踩在脚下。但高原的恶劣气候,从未能阻挡一代代共产党人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脚步。  相似文献   

18.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14,(12):35-39
勇夺“汉阳造”,当上了班长 1930年2月底,石首县第一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袁家铺召开,正式成立石首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号召青年踊跃当红军。18岁的顿新银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当战士。1930年7月1日,红六军攻占公安。4日,红四军军长贺龙率部队进至公安,与红六军在公安南平镇会师。随后,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与红六军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7月下旬,部队由府场、峰口等地向东北挺进,相继扫除龙湾、熊口等据点。  相似文献   

19.
正尼泊尔和中国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在西藏问题上,尼泊尔始终坚持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承诺决不允许居尼藏人在尼从事反华政治活动,也决不允许达赖喇嘛入境。取消达赖喇嘛访尼尼泊尔生活着数以万计的藏民,他们主要聚居在首都加德满都和博克拉等地。加德满都有一座著名的博达纳特大佛塔(是世界文化遗产),周边就是藏民聚居的街区。  相似文献   

20.
195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通过谈判,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当年9月至10月,人民解放军第18军按协议要求到达西藏首府拉萨。从此西藏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