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姜声莲 《法制与社会》2013,(19):181+18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将被害人陈诉列为直接证据,被害人作为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犯罪行为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是其中亲身经历者,而被害人的心理直接影响到被害人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提供情况的准确性和真实、客观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破。女性被害人以遭受性侵犯的心理状况最为典型,通常出现惧怕、恐慌、愤怒、报复、屈辱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案件的侦破和女性被害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对遭遇性侵犯的女性被害人的心理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法律立法与实践当中,对于性侵犯案件,已经具备了相对丰富的办理经验,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做法,单对于受害人为女性未成年人的此类案件则鲜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本文将以自身供职的基层检察机关受理的有关案件为基础依据,对此类案件的基本情况、特点及办理应对等方面做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永升  叶静 《海峡法学》2012,14(2):57-63
上海闸北区少女援交案,20名未成年少女涉案其中,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多人结群共同犯罪、家庭残缺不全、动机多为贪慕虚荣、以互联网为交易媒介等特征.按照标签理论的观点,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偏差、成人社会的负面影响、外来腐朽文化的冲击、法律漏洞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未成年女性性犯罪的发生.对于此类犯罪,应当从完善家庭教育、强化学校功能、减少媒体负面报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完善刑事法律等方面入手,消除标签的不良影响,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未成年被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诉求经历了完全禁止、允许折中提出、限制性允许提出三个阶段。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所受精神损害严重且持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长期缺失,表明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并不到位。将精神损害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符合法律逻辑,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在性侵犯罪中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未成年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要严格限制案件的受理范围,科学确定赔偿的范围和数额。检察机关应积极履行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职能,切实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Wu JS  Guan W  Lao NY 《法医学杂志》1999,15(2):77-79
探讨未成年女性性认知能力的量化评定方法,编制未成年女性性认知能力问卷,对未成年女性进行初步试测,结果反映在法定奸幼年龄标准以下的未成年女性中,存在因年龄而异的对性的生理卫生知识、社会法律意识、伦理道德等方面认知能力的相应缺乏,结论:此问卷对未成年女性性认知能力的测试结果与她们的年龄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值得作为标准化定量评定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强奸犯罪是一种会造成女性生理、心理严重创伤的罪行,当被害人为未成年女性的时候,其危害结果更为严重。通过对重庆市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发生的强奸犯罪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强奸罪中的未成年女性被害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而这类犯罪的主要侵害目标是缺乏有效监护的8-14周岁的幼女,而且这类案件多发于白天、室内。由于未成年女性大多缺乏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利诱致害。在被害后,她们大多不知道采取正确有效的自救方法,所以,要预防未成年女性成为强奸犯罪的被害人,帮助已经被害的未成年女性恢复正常的生活,需要社会、政府和家庭的相互配合,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走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再加上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差,除此之外,在受到犯罪分子的侵害时,一些未成年人有时候由于害怕不敢报警,所以在当今社会当中,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越来越多,这种违法犯罪活动不仅给未成年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有时候还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防止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的未成年人的立法现状进行阐述,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对涉案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保护相对匮乏,主要表现在维护被害人的法律援助、精神损害赔偿以及隐私权的检察支持、保障、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检察机关要完善法律援助、专人办理、一次性询问、隐私保护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诉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未成年被害人身体医疗、心理辅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协调组织机制,强化对未成年被害人的检察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罪犯与被害人的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贯以来,我们都重视了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强调刑事诉讼是未成年人案件最后的付诸手段。即使启动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主流的思想也是认为应当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尽量不适用刑罚措施,让他们能够尽快地回归社会。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具有正当性的基础。但是,未成年人犯罪并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罪犯单方面的行为,而往往具有相对方,也就是被害人,或者是未成年人被害人,也可能是成年被害人。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对未成年人罪犯的保护,那么势必会冷落被害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在强调对未成年被告人保护的同时,同样也应当强调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鉴于此,应当确立未成年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和解制度,以使得未成年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同时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0.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修改后刑诉法)增设了适用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明确由检察机关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实践中,如何进一步贯彻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落实好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这一新职权,是摆在各级人民检察院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拟结  相似文献   

11.
[基本案情]甲某于2011年7月13日,利用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电脑黑客软件,远程控制被害人通讯店内的手机话费充值系统,并盗取该充值系统的登陆帐号和密码,后进入该系统往自己及朋友的游戏账号中充值1580元。经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甲某系1995年5月26日出生,其用来作案的软件是在网络上偶然发现的,窃取的款项都用来开通网络游戏的虚拟服务。甲父证明其性格老实,平时对其管教较严,除了沉迷于网络,无其他不良嗜好。案发后,犯罪嫌疑人甲某将赃款退回,并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在办案实践中发现,不少未成年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甚至屡屡犯案,往往与其心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憾有关。同时,对于一些因案产生心理创伤或阴影的被害人、证人及其他涉案当事人,心理辅导的意义超过了物质补偿。为此,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引入心理学方法,成为呵护这些倾斜或受伤的花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伤害案件是一种比较难于办理的案件,其主要证据体系中的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全系言词证据,受当事人的主观影响较大,可变性强,可信性小,而唯一客观的证据即伤情鉴定,加之伤情鉴定在伤害案件中直接决定着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关键问题,从而使得有关伤情程度的法医鉴定成为办理伤害案件中的核心证据。  相似文献   

14.
是否应对案卷中的证据进行全部审查 如有一起案件公安机关提捕时认定:2002年12月8日凌晨,李某某持械乘租来的大发牌汽车窜至某村村委会盗窃,窃得现金8000元,后该嫌疑人又窜至该村董某某家中抢劫,将被害人打伤,并抢走现金18000元及彩电、手机等物。同时,报捕的证据材料中还反映了2002年12月10日凌晨,该嫌疑人伙同他人,窜至某村边某某家,翻墙人院将事主打伤进行抢劫,劫得现金400余元及香烟等物的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5.
1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在解决因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问题以及缓解社会矛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实践操作中产生的困难而言,不可讳言,这项法律制度多遭诟病,以致有许多理论界甚至实务界的专家学者提出革除的  相似文献   

17.
王进 《天津检察》2007,(6):23-25
一、侦查机关向证人取证与证人的作证义务 《刑诉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侦查一章也专门规定有询问证人一节,第98条规定,询问证人,  相似文献   

18.
正新《刑事诉讼法》第275条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顺应了国际上关于刑罚对未成年犯罪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发展潮流。然而,由于新刑事诉讼法仅以一个条文的形式规定了该制度,显得过于原则化、抽象化,以至于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鉴于此,笔者通过对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该制度的建议。一、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行情况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大部分地区都规定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行细则,并在实  相似文献   

19.
交通肇事案件司法处置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量刑标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幅度较大,导致了一些具有相同或相类似情节的案件量刑结果相差悬殊的情形。探析当前我国交通肇事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对策,对于在司法实践中强化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案例一:2002年4月16日,刘某驾驶无证报废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侦查终结前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特殊之处(一)侦查终结前时间段的界定对于大部分案件,侦查终结前这个时间段是指从公安机关1抓获并刑拘犯罪嫌疑人时起,到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止,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公安机关刑拘犯罪嫌疑人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阶段、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阶段、捕后继续侦查至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前的阶段。本文欲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