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摘     
正高粱:为什么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的方向理论界的一种流行意见,主张国企应该实行彻底的产权改革即私有化。理由是:私有企业才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国有制的效率必然低于私有制。而对现实中国有企业效益的提高、在各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则找出种种理由予以贬低或否认。但事实是国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方向、道路,关系亿万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为今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时至今日,一些人对股份制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仍存在误解,往往把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把股份化等同于私有化。其实,私有制是所有制的一种类型,而股份制则是在一定所有制前提下的资本组织形式,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所  相似文献   

3.
报刊博览     
·红绿灯· 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搞私有化 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在谈到加快小企业改革问题时指出,不能把企业财产量化给个人。国有企业改革要在中央统一指导下进行。“抓大”就是扶植大企业,并不意味着要收权;“放小”就是加快小企业改革步伐。但有些问题必须重申:不能搞私有化,不能搞非国有化,不能把企业财产量化给个人,不能重新分配企业国有资产和集体财产。 (石文辑)  相似文献   

4.
前线文库     
《前线》1996,(5)
前线文库有关部门领导重申: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搞私有化近日,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在谈到加快小企业改革问题时指出,不能把企业财产量化给个人。这位领导同志说,国有企业改革要在中央统一指导下进行。“抓大”就是扶植大企业,并不意味着要收权;“放小”就是加快小企业...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己成为经济改革的“最大瓶颈”,牵系着整个中国改革的命运。为此,理论界和企业实际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难点,困境成因及途径问题,本文就将有关学者们的观点加以综述,以飨读者。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周淑莲说,党中央已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宏伟纲领,这个方向绝不能动摇。有人认为,产权清晰就是要把产权量化到个人,甚至理解为搞私有化,这种理解没有科学依据因而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关系到国家命脉,民族兴衰;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单项产权改革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所有问题。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转变思路,把重点从讨论“国退民进”,“产权私有化”等转移到管理科学上来。本文分析了当前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争论的问题症结所在,分别从管理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绩效以及一些实例来证明国有企业能够搞好,而改革与管理相结合则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关键,重点是转变思维模式,加强基础管理,战略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私有化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孙桂英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目前社会上流行着一种与此截然不同的看法,即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私有化。其理论依据是“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前线》1995,(2)
波兰国有企业改革的两种理论观点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是否要对国有企业全面实行私有化?波兰国内对此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根本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国有企业不仅能改造成市场经济主体,而且必须要这样才行。波兰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政...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就给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文仪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产权、股权以及法人资产经营等问题谈点浅见,供探讨。一、产权问题的重要性及产权改造的任务产权,顾名思义是法律上的财产所有权和归属权。由于多年来旧体制的习惯影响,目前国有企业还没有财产所有权,不能成为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实体和竞争主体。尽管我们过去曾千方百计把企业推向市场,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构成了我国经济改革的主线之一。然而,面对个体、私营、外资以及各种混合所有制的迅运发展,面对当前国有企业的转机建制,人们的思想认识并不一致,其中有两种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一是囿于对传统公有制模式的认同,把发展多种成分经济,把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看成是搞私有化,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公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正在各地城乡展开.但有的同志一提起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进行产权转让,还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这种做法与私有化等同起来.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产权变革实践的同志中,不少人则仍心有余悸,生怕自己有搞私有化的嫌疑,总觉得理不直,气不壮,放不开胆,甩不开手.这种情形对于深化公有企业改革,显然是一种无形的束缚.可见,目前尚有必要帮助人们消除疑虑,冲破“股份制等于私有化”的樊篱.  相似文献   

14.
王幼平 《奋斗》2002,(4):18-19
总结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诸多案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经营机制的转换、管理的加强及监管的强化,都与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密不可分。虽然说产权改革不是万能的,但国有企业不进行产权结构调整是万万不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论荟萃     
《求是》杂志1994年第14期刊载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的发言。高尚全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是使产权清晰,由凝固的变为流动的。因此,今后企业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产权改革。人们往往把产权改革与私有化联系起来,把产权流动与国有资产流失联系起来。尽管在企业改革中发生过这种现象,但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从根本上说,产权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以及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是有利的。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都要进入市场,产权作为生产要素也要进入市场,流动起来。第二,某些国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主要并不是来源于产权改革或私有化经济体制,而是更多的依赖于国企领导人的企业家才能发挥。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既要国企经理人能够拥有协调企业与政府关系的能力,也要有企业经营能力。对国企经理人的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应有控制权回报和明晰的产权激励,以及对企业家才能正确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前线》1997,(11)
不要乱扣“私有化”的帽子经济学家杨帆最近在《上海金融报》撰文提出,国企改革必须先摘“私有化”的帽子。他说,我国的渐进式改革一直是绕过国有企业和姓“公”姓“私”的理论争论的。但是国有企业的亏损已成为国家的一个大包袱,使用股份制、破产兼并、产权买卖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来,尽管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不能否认,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国有企业从总体上来说还没有搞活,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陷入了困境。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干扰,开辟通路,本文就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谈点意见。 一、所有制变革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率为根本宗旨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迈不开步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比如: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明晰的还是不明晰;股份制改造是产权改革的有益尝试还是私有化;国有小企业的拍卖是必要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好所有制问题、企业治理结构问题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问题。同时又要防止“私有化万能论”、“现代公司制全能论”、“产权决定论”等倾向,当前主要是解决好激励和信息两方面造成的低效率问题。解决激励的低效率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创新企业治理结构;解决信息低效率必须使价格在竞争中自发形成,即引入市场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诸城现象”提出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自去年9月《半月谈内部版》报道了山东诸城市“先售后股”的改革经验以后,人们就开始注意到了“诸城现象”。今年3月底4月初,《经济日报》又连续发了5篇系列报道,更引起了经济界、理论界以及一切关心国有企业改革的人们的重视。围绕着诸城改革,曾经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的争论。有些浅层次的问题,如“先售后股”会不会引起国有资产流失,已由实践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如:国有资产卖给职工以后,资产的所有制性质应当如何界定?究竟是职工个人所有制还是职工集体所有制?职工个人所有制是不是私有制?如果是私有制,那么诸城的做法是不是搞私有化?诸城市委书记陈光同志提出的“共有产权”,以及“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共有制”,“社会本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集体经济”等理论能否成立?股份合作制是不是“民有民营”的经济形式?能不能把国有企业中占多数的中小企业通过拍卖形式逐步实行“民有民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