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武汉政权处于反革命力量四面包围之中,中国革命处在紧急阶段。共产国际执委会于1927年5月召开第八次全会,讨论处在危机中的中国革命问题。会上斯大林作了题为忡国革命和共产国际的任务》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决议》。这个决议集中反映了共产国际在紧急阶段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如何全面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它,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史学界在评价这个决议时,不论持何种看法,其共同之处,就是很少联系此前一段时间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示;在分析该决议未能贯彻…  相似文献   

2.
1921年6月,张太雷和杨明斋受命组成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三大,并向大会提交了《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收入《张太雷文集》(续)的这篇《报告》是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挡案中的俄译稿译出的。...  相似文献   

3.
《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5期刊登的叶孟魁《一篇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的文章,提出了《张太雷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是张太雷和瞿秋白等合作的产物”的论点。对此,我仅就自己所接触到的档案资料,提出如下商榷意见。瞿文和张太雷的《报告》的确均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案文献。两文都没有中文原件,是俄文打印稿。瞿文署名瞿秋白和李仲武,无成文时间。张太雷《报告》的标题为《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同志的报告》,成文时间是1921年6月  相似文献   

4.
《党史天地》2007,(8):80-80
毛泽东说:“我们队伍又多了一员大将” 林育英汇报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八一宣言》 1935年7月25日至8月22日,林育英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聆听了季米特洛夫作的《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反法西斯主义而统一斗争的任务》的报告。向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问题,批评了妨碍实行这个方针的“左”倾关门主义。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于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相似文献   

5.
李亮 《中共党史研究》2012,(6):119-121,125
1935年,为了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的《八一宣言》的精神,并恢复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共产国际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派代表团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林育英(化名张浩),让其装扮成商人,由莫斯科取道蒙古归国。  相似文献   

6.
《张太雷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的报告》(1921年6月)(以下简称《报告》)的中译文,最早刊于《党史研究资料》1981年第6、7期,随后相继收入《"一大"前后(三)》、《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  相似文献   

7.
1924年6月,李大钊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他留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直到12月回国。期间他在苏联参观、考察、作报告,发表演讲,为教育和启迪中国留学生,宣传中国革命形势,加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实际的交流沟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苏联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8.
《张太雷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共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本文就这篇文献诞生的背景、作者及其历史意义进行探讨,以求正于党史学界的同行们。一 1921年3月张太雷随维经斯基赴苏俄伊尔库茨克,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工作,任中国支部书记。同年6月与杨明斋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受命向大会提交《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在“二大”决定加入第三国际的,成为“国际共产党之中国支部”.《第三国际的加入条件》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国际共产党大会一切决议及他的执行委员会一切决议,有强迫加入国际共产党之各党一律遵行的权力”.第二十一条规定,“几排斥国际共产党一切条件和原则的共产党员,必须开除出党,非常大会的代表同样处置之”.这些规定显然表明共产国际政治纪律的严肃性。后来实践表明,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是名符其实的上下级关系。毛泽东在谈到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时,是两头好、中间差,而共产国际对中共党内政治生…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既未留苏学习过,也未赴苏拜访过斯大林,与共产国际交集不多,对共产国际所知有限。然而,出于对中国革命的关注,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却较为了解,并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中国苏区内受到排挤时,对毛泽东另眼相看。毛泽东在指挥作战上有丰富经验1930年5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斯大林不止一次地与中共驻共  相似文献   

11.
赵勇田 《湘潮》2008,(11):48-49
1934年7月,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中革军委总动员部部长滕代远离开部队,经过长途跋涉,于次年7月25日出席了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保卫自由和独立》的发言,会后,他与王明,陈云一起受到了斯大林,莫洛托夫等人的接见,参加共产国际七大之后,滕代远继续留在苏联,进入莫斯科列宁学校,边学习,边写作。  相似文献   

12.
试析《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杨世元(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是四川地方党史中的一个斯芬克司之谜,一道歌德巴赫猜想题。一、问题的缘由1958年,苏共中央向我国移交一批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外文档案。在第九卷中,有三份俄文本关于中国共产党第...  相似文献   

13.
英花 《党建文汇》2001,(7):39-39
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访晤了孙中山。得出了应该实行国共合作的结论。他回北京向苏俄第一个驻中国使团团长巴意凯斯汇报工作后.便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对此完全赞成。  相似文献   

14.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曾指出:各次“左”倾错误“都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极力推行“左”倾关门主义的阶级政策。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共“左”倾关门主义阶级政策产生的理论根据及其与共产国际,尤其是与斯大林中国革命“三阶段”论之间的关系,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笔者认为,斯大林“三阶段”论是中共“左”倾关门主义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关于共产党的一封信》发表前后曹慕尧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西省北部的安定县瓦窑堡召开了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即"十二月决议")。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  相似文献   

16.
中共最早关于妇女运动的文献——读张太雷致共产国际“三大”的报告叶孟魁1921年6月,张太雷和杨明斋受命组成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三大”,并向大会提交《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以下称简《报告》)。《报告》是中共创建时期具有重要历...  相似文献   

17.
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中国苏区代表周和生(有时写作周和森)在大会上作关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七年》的报告,介绍了中国苏维埃的七年发展历史和苏维埃政府各方面的政策。不少资料和论著认为周和生就是蔡和森。其实,蔡和森早在1931年8月就被广东军阀陈济棠杀害,不可能出席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因此《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七年》系蔡和森报告的说法是错误的,应当予以纠正。弄清楚《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七年》的来龙去脉,才能进一步揭开该报告者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姚金果 《世纪桥》2012,(14):46-52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起到了决定和推动的作用。在第一次合作前期,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和维经斯基在国共两党合作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以陈独秀为领导的共产党人在面对共产国际的意见分歧时,他的立场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雪冷血热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二次全会精神和部分参加东北抗战的同志的汇报,写了一封《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即后来通称的“1·26”指示信。指示信是王明代中央起草的。王明当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政治局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20.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召开,进一步讨论国共合作问题。大会决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