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当横地出,神农连天碧。伍家沟村是继河北耿村之后的中国第二个故事村,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封闭式山区民间故事村。村里有首歌谣为证:“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户户都是故事家。”全村面积不过4平方公里,200余户人家,12岁以下、7岁以上的娃们,多数能讲故事;中青年人能讲10个以上故事的过半数,其中,能讲100至250个故事的“故事篓子”不下50人;能讲300个故事以上的“故事大王”有5人;更有故事夫妻、故事亲家、故事家庭;他们还自发地组成了“妇女故事会”、“老人故事会”、“家庭故事会”。于是,这个遥远的…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是半个世纪前中国共产党“进京起考”的出发地。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有一段令人深思的对话:“我们要进京赶考了!”“我们要考个好成绩,不能退回来!”1994年,王韶华来西柏坡工作了,地凝视着青碧的群山,暗想,这也是到西柏坡赶考来了,要考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不能让西柏坡人民将我给退回来1王韶华担任西柏坡乡长后,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而光荣。为了掌握全乡的真实情况,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地走遍了西柏坡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磨烂了三双鞋。在霍家沟村吴二样家,留到吴家仅有的两间土坯房摇摇…  相似文献   

3.
王文元 《传承》2008,(1):38-41
花儿是流行于甘、青、宁、新地区的一种山歌。这种山歌在甘肃境内被称之为花儿。以甘肃临潭、康乐、岷县等地为中心的洮岷地区,每年农历的六月都要举行众多的花儿会。六月,洮岷大地上的沟沟岔岔都飘荡着花儿的韵味,甚至连汩汩流淌的山泉,也合着花儿的曲调,在山谷中  相似文献   

4.
《传承》2008,(1)
花儿是流行于甘、青、宁、新地区的一种山歌。这种山歌在甘肃境内被称之为花儿。以甘肃临潭、康乐、岷县等地为中心的洮岷地区,每年农历的六月都要举行众多的花儿会。六月,洮岷大地上的沟沟岔岔都飘荡着花儿的韵味,甚至连汩汩流淌的山泉,也合着花儿的曲调,在山谷中  相似文献   

5.
余显斌 《传承》2009,(11):50-52
一曲高昂的信天游,在黄土高原上响起,在沟沟岔岔间缭绕,在山山峁峁间嘹亮,在晴空下悠扬。信天游,这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朵在黄土坡、黄水之间盛开的奇葩,在流行音乐泛滥的年代,走出陕北,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20多年前,一个高中毕业的年轻后生背着个布兜兜,从作家路遥曾在《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小说中描写过的陕北黄土高原的沟沟岔岔里走出,来到飞机城西安阎良,在平凡的世界里度过了一个警察不平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杨来 《当代广西》2012,(9):59-59
在“中国兰花之乡”乐业县,兰花产业逐渐走上生态发展之路,精品兰花数量不断增加。在已发现的种类中,有5个名贵品种创下了单品种高密度、多品种高密度2个“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8.
李秋实于 1972年入党,生前担任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县卫生局副局长。 1999年 12月 29日下午 2点,她因长期操劳过度,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去世时年仅 52岁。   噩耗传来,全县父老乡亲悲痛欲绝。沟沟岔岔、四面八方的人们,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成群结队地来到李秋实灵前。一位农村老大妈边哭边说:“如果能够替换的话,我愿意替秋实去死,让她活下来,再为咱们百姓做好事 !”   李秋实的去世为什么牵动了那么多人的情感波澜 ?为什么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引起如此巨大的强烈震撼 ?这是因为她把毕生精力献…  相似文献   

9.
珂影 《中州统战》2001,(5):21-23
2岁登台表演我国佛教圣地──嵩山少林寺附近有一个小乡村,叫书堂沟。可不要小瞧了这个书堂沟,她可是少林武术的发祥地。书堂沟地处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因为是中原武术之乡,村里人人会耍枪弄棒,随便抓一样东西在手,都能表演一套让人啧啧称赞的武功来。释小龙就出生在这个武术之乡。小龙生于1988年12月25日,家里四代皆习练少林武功。爷爷陈成文自幼得祖传少林功夫,虽年已古稀,但仍活跃于武坛。爸爸陈同川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绝好的少林功夫,曾获全国武术比赛一等奖、国际武术比赛优胜奖及青年“十佳拳师”…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传媒,前不久相继报道了安徽大学生物系教师何家庆自费行程万里,跋涉西南五省区贫困山区传授推广先进技术,使几十个贫困县的数万农户直接受益的事迹。一个普通教师,有如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此执着的理想、信念,如此近乎悲壮的高尚行为,如此感人至深的处世操守,实属难能可贵,理当颂之赞之。 据新华社报道,这位教师出身的何副县长到任次日一早便下乡,仅半年时间就跑遍全县沟沟岔岔,写出15万字的调研报告,还办起一个野生植物资源展览,引导农民开发脱贫,大受群众欢迎。他改革该县养蚕业传…  相似文献   

11.
忠伟  刘丹 《辽宁人大》2008,(4):31-31
2007年5月24曰,位于城市近郊,沟岔纵横的阜蒙县东梁镇吐呼噜村来了一拨儿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市人大常委会的同志和市旅游局的几位领导。只见他们在池塘边、果园里和农家小院及蔬菜大棚前走走停停,指指点点。原来,他们是来调查和探讨吐呼噜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日前,莱州市政协文史资料专辑《莱州古树名木》编辑出版,该书系统介绍了莱州市林业资源情况分布,对莱州市百年以上的古树和名贵树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配以彩色图片说明。全书共20多万字.图片100余幅,展示了长寿之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世界“三七之乡”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300多万各族儿女,对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十分敬佩,对他的去世,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悲痛之情。据壮家老人讲,早在百色起义时期,在追随邓小平、韦拔群闹革命的壮家儿女中就流传着邓小平保护“国宝”——名贵中药材“  相似文献   

14.
孙燕娜 《中国减灾》2011,(11):55-56
2005年秋,因实施美国ProVentionConsortiUm基金会“利用竹材加固中国云南地震多发区农村民房研究”项目,我有机会来到云南文山州做调研,去往文山县一个叫作古木的小镇。古木镇是1979年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一个边陲小镇,因盛产名贵中药材“三七”成为云南著名的“三七之乡”。10月末的北京秋意正浓,古木镇的气候却格外舒适,秋风拂面,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花香,  相似文献   

15.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陶岔——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集镇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圣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陶岔吸引了众多探寻的目光,谁不想一睹“天下第一渠首”的风采呢?陶岔隶属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位于烟波浩淼的丹江水库东岸,是一个高出水平面近20米、拥有百十户人家的小集市。陶岔左右两边海拔上千米的汤山、禹山恰似两只巨臂将她拥在怀中。就丹江水库而言,若水库是一个大水壶,那陶岔就是壶嘴。沿着集市南边长达数百级的水泥台阶拾阶而下,一座高大雄伟的钢筋水泥建筑立刻跃入视野——它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闸…  相似文献   

16.
<正>初夏,暴雨如注,打湿了苍翠的槟榔林和崭新的路面。雨中的乌坡镇格外清新,银灰与白色相间的民居整齐地排列在镇区间。乌坡,位于屯昌县南部,东与琼海市石壁镇接壤,南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平镇相接,距屯昌县城24公里。小镇幽静美丽,气候湿润,盛产多种名贵南药,素有"南药之乡""槟榔之乡"的美称。时值仲夏,记者一行来到乌坡,探访这座面貌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我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部分少数民族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喜忧参半的所闻所见常令我思绪万千。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州是云南走向两广地区的东南走廊和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之一,资源富集,特产众多,全州8县就有7个县荣获“中国特产之乡”称号:文山县和砚山县的“三七之乡”、西畴县的“阳荷之乡”、马关县的“草果之乡”、邱北县的“辣椒之乡”、广南县的“八宝贡米之乡”、富宁县的“八角之乡”,尤其是名贵药材“三七”,享誉盛名,世称“三七王国”。长期以来,壮、苗、彝、瑶、回…  相似文献   

18.
西峡地处豫西南边陲,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二区域大县,是全国闻名的“猕猴桃之乡”、“山茱萸之乡”、“香菇之乡”。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1,(9):F0003-F0003
美丽阿合奇县位于天山南脉腹地,地处克州东北部,是著名的“中国玛纳斯之乡”、“中国猎鹰之乡”、“中国库姆孜之乡”和“中国刺绣之乡”。县人民医院便坐落在这里,有着建院56年光荣历史,现有编制床位150张,实际开放215张,职工215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06,(12)
南通南依长江,东临黄海,与上海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80万人。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闻名全国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文博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平安之乡。清末状元、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承接历史传统,兼容西洋风尚,以南通城区为主体,开创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风格,南通因此也被两院院士、规划大师吴良镛先生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近年来,着眼于争当江苏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遵循“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