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维 《新湘评论》2008,(11):49-51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同志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国家主席等重要职务。他虽身居高位,但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他始终把人民的信任视为最高荣誉,他说:“人民信任你,你就决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人民给你多大的权力,你就要负多大的责任。”民本思想是刘少奇执政为民、敢于负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程枚村  李敏 《湘潮》2023,(6):10-12
<正>“人民给你多大权力,你就要负多大的责任。”刘少奇身居高位,心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大到方针政策的制定,小到衣食住行的落实,甚至是老百姓的油坛子、酒瓶子和衣服鞋子……刘少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浓厚的爱民之心由此得到了充分体现。撩开人粪察民情三年“大跃进”,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稻菽千重浪”的壮丽景观,群众的大量来信、来访给中央领导敲响了警钟。但是,中央听到的汇报却仍是“形势一派大好”的赞美声。究竟实情如何?刘少奇决定亲自到湖南找答案。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是刘少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最重要形式和最直接体现。调研中,他将人民群众视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靠力量,他相信群众,以人民为师、尊重其首创精神。调研体现了他践行群众路线的领导艺术:他与群众的交流语言平实、生动,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站在平等互赢互利的角度考虑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不回避矛盾、困难,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刘少奇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天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刘少奇,中国革命的两个杰出领袖,他们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学习,留下了很多佳话。人们不会忘记,1961年毛泽东和蒙哥马利关于继承人人选的对话。蒙哥马利问:“我认识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我注意到他们不愿意说明他们的继承人是谁,比如像麦克米伦、戴高乐等。主席现在是否已经明确,你的继承人是谁?”毛泽东坦然答道:“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然而,人们不会料到,几年后,毛泽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其很大一部分原因竟是为了搬掉刘少奇,以致使这位接班…  相似文献   

5.
孟兰英 《世纪风采》2013,(12):23-25
刘少奇: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1959年冬,刘少奇在海南岛休假时,当地干部在他生日那天送来一个带有“寿”字的大蛋糕。他知道后,生气地对秘书说:“谁叫你们搞的?赶快拿走!”然后问王光美,知道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刘少猷和刘少奇曾先后任过中共满洲省委第四届、第五届书记。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达到打倒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政治需要,他们利用刘少猷和刘少奇名字的一字之差和刘少奇曾接替刘少猷之后任满洲省委书记,加之人民群众不甚了解这段历史的缘故,偷粱换柱,先是否定刘少猷其人,继而又说到刘少猷是刘少奇;然后把刘少猷打成“叛徒”,再把罪名强加到刘少奇身上,制造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大冤案。刘少猷即刘平楷,云南省彝良县人,少猷是他在革命活动中的曾用名。1923年前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京汉铁…  相似文献   

7.
罗元生 《湘潮》2023,(2):8-10
<正>刘少奇的一生,是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一生。“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刘少奇一生以“人民的勤务员”自勉,以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办事的刘少奇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8.
正刘少奇是人民的领袖,在他心中,人民群众的地位至高无上。无论何时何地,刘少奇始终保持着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心中永远都装着人民群众。今年是刘少奇诞辰120周年,在这里仅仅撷取他在河北视察期间发生的几件小事,来感悟他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领袖魅力和公仆情怀。  相似文献   

9.
约见家乡农民代表成敬常,刘少奇说:“你反映的情况很好,每年负责向我写一二封信。” 1953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少奇侄孙刘正山回乡度暑假。离京前,刘少奇交代刘正山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个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里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是真正的翻身农民、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敢于讲真话的老农。刘正山回乡后,  相似文献   

10.
正刘少奇: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刘少奇一生以人民勤务员自勉,以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59年冬,刘少奇在海南岛休假时,当地干部在他生日那天送来一个带有"寿"字的大蛋糕。刘少奇严肃地说:"党中央早就有决定,政治局的同志不过生日,我举手同意了的,就要坚决执行,决不能带头破坏中央决定。"  相似文献   

11.
林木 《党史博览》2008,(11):F0003-F0003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经常深入到学校、工厂、农村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他说:“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才算尽了最后与最大的责任。”这里,我们选编的这一组图片,充分表现了刘少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  相似文献   

12.
梦菲 《红岩春秋》2008,(5):39-44
刘少奇同志历来对人民信访非常重视,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科学灵活而又不失原则地给以及时解决。在新中国成立后近20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受理了大量的人民来信来访,其间溶入了他无数的心血、智慧、才华和胆识。今年11月24日,恰逢刘少奇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对共和国做出过卓越功勋的伟人。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在世时,他的子女没有高干子弟的优越感,而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民做出了贡献,这是与刘少奇对子女严格要求分不开的。在教育于女方面,他坚持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艰苦奋斗的苦乐观,培养孩子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刘少奇常常教育孩子们说:“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不要因为是我的文儿,而对地迁就”1949年8月,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从苏联莫斯科通讯技术学校毕业后回国,不久,有关部门把她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担任俄语教师,一边教俄语,一…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时,勉励他说:“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主席与掏粪工  相似文献   

15.
粟裕曾是刘少奇麾下战功赫赫的战将,刘少奇对粟裕的信任与推举也是不遗余力的。1955年全军授衔,负责决定元帅人选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的刘少奇力挺粟裕,但最终为什么没成功?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的七姐刘绍意比刘少奇大两岁,姐弟俩几乎是一起长大的,感情非常好.解放后,七姐到北京看望刘少奇时,还曾开玩笑地对他说:"别看你当了国家主席,我也是你姐姐.小时候我还打过你屁股呢." 1950年春,刘少奇接到了七姐的一封来信,说家乡土地改革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七姐家因为解放前将家里的土地全部出租,自己不耕种,所以在土改时被划为地主.  相似文献   

17.
孟红 《世纪风采》2014,(6):9-15
“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刘少奇一生勤政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心为民、甘做公仆,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勤务员;他深知,这些所谓的权力和官职是人民给的,它只能为人民谋利益。因此,他对于人民群众总是满腔热情,首先想到人民群众的方便问题,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利益幸福为重,彰显了一个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理论家,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为提高全党同志和人民群众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当前全党正在掀起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中,我们重温刘少奇有关对马列主义理论学习论述,既能缅怀刘少奇的丰功伟绩,又有现实的积极指导意义。1.“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理论上的失败”。1941年,宋亮(即孙治方)就党校理论学习问题向刘少奇(当时华中局负责人)请教时,刘少奇回了封长达3000多字的信,这便是著…  相似文献   

19.
李桂芳 《党史文苑》2012,(11):22-27
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涯,锻造了刘少奇吃苦耐劳的品格。他生活淡泊,除了基本的生活要求外,别无他求。"讲党性、求奉献、淡物欲、轻享受",是刘少奇品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但他功高不骄,位尊不傲,权重不乱,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堪为世人学习的典范。*刘少奇常穿的一件羊毛衣这是刘少奇在1952年到1968年间常穿的一件蓝灰两色羊毛衣。衣长57厘米,肩宽44.5厘米,重350克。整件衣穿得破旧了,衣的里外两面共有20多个小洞,袖口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7,(3)
<正>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刘少奇一生的准则,也是他家风中最鲜明的特点。他总是要求家人多从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把自身的选择同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刘允斌是刘少奇的长子,1951年,他被莫斯科大学录取为化学系研究生,并在4年后获得了副博士学位。作为长子,刘允斌时刻不忘家风,在面临人生抉择时,总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刘允斌先是舍弃多年的研究积累,从化学研究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