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今年85岁了。我是在16岁的时候,也就是1930年,在家乡江苏淮阴中学,读了瞿秋白同志的两本书,参加共青团的。一本是他同耿济之编译的《社会科学十二讲》,另一本是他担任《布尔什维克》主编期间5篇文章的汇集,是党内读物。读第一本书,我懂得了一点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2.
初识《共产党员》杂志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候,父亲在乡镇煤矿背煤。但他是个读书人,每天下班从煤矿回家,就喜欢在昏暗的灯下看书。记得当时父亲常常往家里带的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3.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还是一个大官儿,能得到他的鼓励,确实颇感荣幸。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系统地阐释了《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徐特立不顾年迈,不畏酷署在长沙向各界群众宣讲 白崇禧认为:这本书应当作为全国抗战的指导思想 陈诚在这本书上结合战例写了许多批注 史迪威评价这是一本绝妙的军事教科书 季米特洛夫赞扬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王明向共产国际告黑状,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5.
叶梅 《实践》2011,(1):41-41
去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曾举办过《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这本书的研讨会,在京的许多著名评论家给予了认真的评介。最近,内蒙的诸位朋友又向我推荐了《好人丁新民》和《门前一卜槐》这两本书。实话实说,鉴于在这之前对于丁新民老总的了解,我觉得对他的描写已经达到了一个深度,这两本书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阅读空间,我既报有期待,也存有疑虑,疑虑作者还能否有什么新的挖掘。  相似文献   

6.
信仰人民     
<正>2015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一本名为《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的新书。出人意料的是,这本书上市一周,即在三大网店全部售空;上市一年多,加印31次,热销40万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解放军报》等中央级媒体纷纷报道或推介。很多人想不明白:一本谈共产党与社会主义的理论书籍,为何"热爆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读后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他为这本书撰写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的一天,一位和我在初中、高中都是同班的老同学来我家做客时,当他在我的摆有千八百本各类书籍的书橱前游览一番后,拿出一本书问我:"这本没书皮的书你咋还保存着?"我从他的手中接过一看,见是《革命烈士诗抄》一书,就说:"我的这本书的来历你是清楚的,而且当年在高中读书时  相似文献   

8.
一、贺子珍父亲的历史错位贺子珍的父亲系贺焕文,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有的文章和书籍写成了贺调元。有的虽然写了贺焕文,却又讲贺焕文原本是江西安福县的县长,显然把这两个人混淆了。最能说明这种情况的有两本书。一本是邝工所著、2003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正>塘约道路——中国农村新时期变革进程中的成功探索实践之路。今年4月份,我与几位作家到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徐圩乡采访调研"一户一块田"经营模式时,乡干部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塘约道路》,说这本书值得一读和借鉴。当我来到该乡黄园村采访时,发现村支书的办公桌上也放着这本书,而且他最近正在阅读,和我谈话时还读出书中的句子。于是,我利用采访间隙读了这本书。这真是一本好书,一本对"三农"问题有着深深思  相似文献   

10.
峥嵘 《世纪风采》2010,(6):38-39
1967年9月8日,姚文元在由他们一伙控制的《人民日报》上抛出了《评陶铸的两本书》的文章,对陶铸进行诬陷,给他加上了许多大得吓人的帽子,使陶铸蒙受了不白之冤。《评陶铸的两本书》是个政治大阴谋陶铸的这两本书,究竟是什么样的书?一本是《理想,情操,精神生活》,1962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的《松树的风格》、《太阳的光辉》等10篇文章,大部分是根据陶铸对高等院校的师生、共青团干部和青年所作的讲话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6,(4):73
正本书作者普里莫·莱维不仅是作家,也是一名化学家,还是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送至集中营,成为奥斯维辛集中营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本书是他的幸存者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活在奥斯维辛》、《缓刑时刻》。  相似文献   

12.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还是一个大官儿,能...  相似文献   

13.
父亲年已古稀,他是《四川党的建设》的忠实读者。自小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少言寡语,总离不开一张靠背椅、一支燃着的香烟、还有一本《四川党的建设》,多年来这形象一直都没有改变,只是现在多了一副老光镜。每当我看到他在烟雾弥漫中聚精会神地读报看书的时候,我总能回忆起《四川  相似文献   

14.
<正>经济学家钱颖一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十多年了。在此期间,他没有带过一个博士生,没有申请过一项科研经费,而清华经管学院的教育改革成为他最重要的课题,集中体现在他的两卷本新书《大学的改革》中。2013年起,清华经管学院本科新生收到录取通知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5,(3)
<正>黄公略生于1898年1月24日,湖南湘乡人。出生后,父亲黄秀峰按照黄氏家系表,为其取名家祀,单名础,字汉魂。那个时候,有点文化的人很少对人直呼其名,一般多称字或号。黄公略小时候,父母唤他汉魂。黄汉魂小时候很喜欢读书,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有一次,他跑到父亲的书房,拿起一本线装的《史记》翻看。看着看着,就被司马迁笔下那些呼之欲出的神奇人物深深吸引,特别是在看《留侯世家》  相似文献   

16.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本书的名字可能不那么吸引人,《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我们不就是共产党吗?自己向自己学什么呀?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其实正在读一本叫做《烽火生活——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的书。作者埃文·赖特是一名战地记者,在美军对伊拉克发动闪击战时,赖特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侦察营尖刀排23名陆战队队员共同生活了两个月,亲眼目睹了频繁的战斗,从来没有离开这个冲锋陷阵的群体半步。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7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了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回顾了中韩人民的友谊,特别提到了出生在韩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曲者郑律成。一郑律成是抗日战争时期我父亲唐平铸在太行山根据地的战友。父亲说:郑律成在音乐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和他的坚定信念,和他多方面的斗争实践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老舍在美国说过,《金瓶梅》是中国最棒的一本书。这大概是他愿意抽出大量时间,帮助翻译《金瓶梅》的理由吧!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早就知道父亲在英国时曾翻译过《金瓶梅》,但一直没见到过。不要说舒乙没见过,就是老舍也没见过,书出版时,他早已回国了。实际上,《金瓶梅》因为写得很特别,西方一直很注意,海外版本很多。不久前,舒乙到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突然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5,(2)
<正>我从小就知道满锐的名字。上世纪70年代,他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做编辑,曾把自己的长篇叙事诗《关成富》和编辑的《大庆工人诗选》、韩作荣的诗集《万山军号鸣》送给我的父亲,并还附信谦虚地请我的父亲指正。那封信我至今还保存着。他的字体圆润流畅,特别是"满锐"二字在我的心里留下一个慈爱的印象。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第一次见到了他。案牍上是垒得一米多高的书稿和书籍,他坐在这个"壁垒"里,满脸笑容地向我讲述他和  相似文献   

20.
庄恒恺 《湘潮》2015,(2):85-86
《传奇王阳明》一书,是董平教授按照他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之讲稿修改而成的。本书讲述了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展现了董平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美通俗的文笔,是一本学术普及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