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良旭 《江淮法治》2010,(10):56-56
有这么一个人,将自己的生命融汇在了他的善心之旅上,我们追寻他的善心之旅,心中充满无限感慨和温暖。  相似文献   

2.
修车师     
警局里会开车的人不少,但是会修车的人还真没几个,而我们单位的小张就是这么一位能人。那次下乡去抓捕一名在逃嫌疑人,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我们将车停放在离村头还有600米的一片空地上。不巧的是,收到的信息有误,我们扑了空。行动失败,一起的几个同事情绪都有些低落,大家一声不吭地上了车。王哥坐在驾驶座上准备发动车,拧了几下钥匙,车子'哼哼嗡嗡'几声,就是发动不起来。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2日,他不幸离我们远去!在中国法学界,他的离去成了一件人人震惊、个个怀疑的消息;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他的离别成了一个老师痛惜、学生痛心的噩耗;在所有的亲朋师长、同学同窗中,他的离开则成了一种人生对生命的扼腕叹息,对死神的愤怒声讨……他,就是我们的朋友———周振想教授。原以为生命是很漫长的,漫长到足以阅尽三山五岳、享尽春华秋实;原以为死亡是很遥远的,遥远到就是踮起脚尖也望不到它的阴影。然而,我们的朋友周振想的悄然离去,让我们痛切地感到———生命有时竟然会如此之近地戛然而止,死亡有时竟会如此之快地不留情面!…  相似文献   

4.
沟通你会吗     
刘焱 《天津律师》2004,(1):46-47
律师工作的最重要成分是什么?我认为是沟通。我们每位律师。刻苦钻研法律专业知识.一丝不苟地研究案情.兢兢业业地为客户起草文件、出庭辩护.代理诉讼.代理客户委托的其他事项。所为何来?是为了将我们的专业知识.我们对案件的看法表达出来.说服客户.说服法官。这个说服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就是体现律师价值的过  相似文献   

5.
一位怀孕期间身患绝症的母亲在面临着自己与孩子生命选择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孩子,她的选择再次证明:母爱是伟大的,母爱创造了生命,更创造了我们整个世界……这位年轻的母亲感动了杭州,他们说:“她的选择让我们更理解了我们自己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来支持这位伟大的妈妈,支持她就是支持我们自己的母亲一样,因为她们有同样的爱……”  相似文献   

6.
谁也不会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电视网络等媒体每天都在播报着抗震救灾的最新动态,每一个人的心都被紧紧揪着。大家无不热切期盼着多一个同胞能够获救,无不强烈渴望着早一分解救出所有危难中的生命。祈祷,祝福,默哀,援手,平安,雄起——我们反复念叨着这些词汇,总理哭了,国民哭了,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哭了。此时此刻,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所唯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也只有在如此毁灭性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才能这般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宝贵。在现一阶段,救灾的唯一核心就是救人,而无论何等深刻的反思,在此一时刻都显得那么奢侈。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无比尊重,让我  相似文献   

7.
她们,在大墙里,播种真的种子,成为善的信使,树立美的旗帜"监狱民警是真心真意地对我们犯人好,因为有了她们,我们才会有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的生命……"刑满释放人员吴芬见到回访的女监民警后又激动又开心,她的内心里对女监的民警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究竟这些民警做了些什么让吴芬这么难以忘怀呢?让我们把时光倒回20年前,从吴芬入监时说起……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地如同研究战争一般地,研究中国的年复一年的春运。这"仗"不能再这么惨烈、这么玩命、这么被动地打下去。从2006年春运说起毫不夸张地说,2006年的春运让中国经历了又一场史无前例的、更加惨烈的、和平时期的战争。这场战争让我们疲于应对,这场战争让我们手忙脚乱,这场战争让全中国都患上了谈虎色变的“春运恐惧症”。从2005、2006年的春运看,中国的春运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如果我们不认真地研究中国年复一年的春运,明年我们会更惨。2006年的春运,春运规模不过加大了3.1%,不仅大大低于中国经济9.9%的增速,还大大低于中国铁…  相似文献   

9.
艾禹 《中国律师》2014,(4):49-50
正不是所有的律师都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西装革履、名车洋房、收入丰厚。律师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忧国忧民,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身于公益法律事业中。他们没有名更不图利,当自身的家庭和生活出现困难时尚无力自行解决,这就是中国的公益律师。环境公益律师高尚涛就是这样一位富有爱心且清贫的律师。2014年新年,对人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然而高尚涛却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大麻烦。2014年元旦,高尚涛在感冒就医时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尿毒  相似文献   

10.
《检察纵横》2012,(1):4-10
还没有来得及抖掉身上的征尘。不知不觉间,2011年过去了。工作就是这么忙碌,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就又是一个冬去春来。感谢岁月把我们带进2012年,让我们回首往事。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司法厅有位领导同志预言:王海云的生命,将结束在辩护席上。写王海云的人很多,但几乎所有写王海云的人最终都有一种失望一种痛苦,他们问王海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接着问:我们的笔为什么找不到真正的王海云?一次次追问之后,我们终会明白:王海云做事用的是心,而我们写文章用的是笔。我们没有走进王海云的心灵,我们便无法找到王海云的真谛。──我们的笔,在王海云面前无能为力。在台上做报告的王海云,双眼不停地寻找二十多年前的一个人,这时候,一位老管教流着眼泪冲到台上:这不是王海云吗?这么多年,你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2.
李良钢 《人民调解》2012,(12):39-39
工作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工作除了为维持生活之外还想要得到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工作中遇到许许多多的事以后,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想要得的,其实是别人的尊重和对我们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清秀的脸庞,留着短短的头发,娇小玲珑甚至有些弱不禁风地站在你面前,微笑时还带着一点羞怯——这就是她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娇弱的女子,却用她的正义和柔情,感化了许许多多的当事人,使得许多不愿履行法定义务的人在她的感化下主动地履行了义务,并在和她交往的过程中都把她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就是这么瘦小的一个身躯,每天的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最早到办公室的是她,最晚离开办公室的也是她;2005年,她的办案量是723件,执结713件,今年前8个月,她的办案量已经超过500件;而她的领导说,今年全年她的办案量预计将会超过800件……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出生那天起,就一天一天.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以此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悲剧。但是,人生中毕竟也有很多欢喜,小到孩提时一粒小小的糖果.大到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气风发。安宁的随笔《见喜》教我们懂得发现和珍惜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欢喜,与欢喜一路同行,我们才有把生命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刘焱 《中国律师》2006,(9):65-67
一个行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人,即便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无法割舍对这个世界的牵挂、眷恋。生命之于爱情、亲情、友情是短暂的,是无价的,是高贵的。那么,从人本的意义上,法律对罪犯的每一个死刑宣告,都意味着这个世界对一个生命的无情抛弃。于是我们理解丁为什么有的国家废除了死刑,为什么一个死刑案件要审结10年,为什么一个死刑案件的复核长达30年,几乎穷尽了所有的对生命的救济程序。国情各异,法有特例。法律无情,但法律无权蔑视生命、轻视生命、遗弃生命、唾弃生命。而不公正的死刑判决,就是法律对生命的蔑视、轻视、遗弃、唾弃。法律若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那世界将会怎样?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权的收回,是中国司法改革的历史壮举,她以时代的强音唤起法律共同体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职业良知,是对法律真空的理性挑战!回顾我们法律援助律师承办死刑刑事辩护案件的执业历程,更加拓展了我们对死刑复核程序法律层面上的人性化思考。  相似文献   

16.
梁军 《法庭内外》2013,(8):20-22
平常我们戏称自己被解雇为被"炒了鱿鱼",后来衍生出自己辞职叫"炒了老板的鱿鱼",不管是哪种,失业的都是员工,所谓炒老板鱿鱼也不过是一种无奈的自嘲。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在湖北省枣阳市还真有一位老板被其他股东给"炒"了。这一炒不打紧,还炒出了一桩襄阳地区首例公司股权纠纷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法院又是如何裁判的?它又给投资办厂的人们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式。它以剥夺人的生命为内容,它除了具有刑罚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性。最显著的莫过于它的严厉性。死刑剥夺的是人的生命权。它是人的最重要的权利。一旦生命不存在了,那么其他权利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限制死刑就是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欧阳君山 《法人》2006,(9):64-65
要减少骗子,最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让人与人尽可能地进行深度而长久的交往谈起骗子的话题,我们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受过骗,或大或小。我们甚至都能够信手就数落起周围的骗子来,有时候还咬牙切齿。但如果我们说:当今时代,骗子有可能越来越多,好人有可能越来越难!很多人马上就会眨起眼睛来,是吗?没这么惨吧!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时代宪法对其他生命物种权利的尊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泉生 《现代法学》2006,28(2):78-85
从物种多样性保护这一生态学上新的理论和方法出发,通过分析“生命平等”这一体现生态主义的法理基础和承认其他生命物种种群价值的法律价值取向,有必要在各国宪法中增设“应当尊重其他生命物种的生存权利”的原则规定,以弥补传统宪法在保护其他生命物种问题上没有将其与人类共同视为生命共同体的缺憾,以反映环境时代宪法权利生态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尼采将自己的认识论定义为透视主义,透视主义将一切放到生命的体验中来考察,透视主义是一种对生命的直观,直观中艺术、科学、价值一体。透视主义用一句简单的话表达就是:没有真理,只有解释。这个论断隐含着尼采的实证主义立场,实证主义认为认识只是一种功能,真理没有不变的形而上学的本质,存在的只是我们对事实的价值设定透视主义与对主体性的反思相连,尼采认为,主体的观念本身就是人为的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