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梁统 《法制与社会》2012,(17):93-94
非法占有目的是研究财产犯罪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概念,只不过对非法占有目的应作何理解,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本文分析了"非法占有目的"的各种理解观点,并对其概念之含义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犯罪与现代化》是美国犯罪学家路易斯.谢利的代表之作。在书中,谢利通过对2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人口和犯罪的地区分布的发展变化的分析,表明了"现代化进程对犯罪率和犯罪方式都有着明显的普遍的影响"的观点。本文是对阅读《犯罪与现代化》后,通过对谢利的观点的分析,从现代化对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人口及犯罪地区分布的影响方面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文胜 《中外法学》1996,(1):28-30,36
<正> 我国刑法学者通常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长期以来,这一观念在我国刑法学界处于主导地位,被认为是通说。但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二特征说。认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两个:1.犯罪必须是对社会有危害性的行为;2.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二)、四特征说。认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四个:1.犯罪必须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2.犯罪必须是触犯刑律的行为;3.犯罪必须是有罪过的行为;4.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三)六特征说。认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六个:1.行为的客观性;2.行为的质物性;3.行为的客观危害性;4.行为的主观意识性;5.行为的违法性;6.行为的应受惩罚性。除此之外,对于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这一观点,也有学者提出异议,有的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应受刑罚惩罚性,有的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刑事违法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毒品犯罪手法的不断翻新,案情复杂多变,以及有关部门在执法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难点、疑点,给有关部门开展打击毒品犯罪工作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毒品犯罪的新特点,其次,就如何有效侦查打击毒品犯罪力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农民工是城市中的特殊群体。一直以来,由于受制度歧视,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的影响,加之自身素质低下,造成了城市农民工的犯罪活动频繁发生,危害了安定的社会秩序,侵害了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激化了社会矛盾,增添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着笔,重点分析了当前农民工犯罪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解决农民工犯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相关理论辨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具体讨论了近年来有关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一些疑难问题,认为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本质特征在于故意犯罪行为的"停顿",考察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应该坚持"静态"的标准;一个犯罪行为只有一种犯罪形态,出现了一种犯罪形态后就不可能再出现另一种犯罪形态。故意犯罪在危险状态出现后确实可能存在实害犯的中止形态,但是,这种中止形态不能理解为是犯罪既遂以后的中止,而应该理解为是"排除犯罪未遂"以后的中止。同时针对司法实践中行为人主动放弃"高位犯罪"并以"低位犯罪"代替的犯罪形态,提出了应该采用"高位犯罪"吸收"低位犯罪"的方式处理,即对行为人以"高位犯罪"的中止认定,并将"低位犯罪"作为犯罪中止中"造成损害"的因素加以考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的成立,必须符合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本文立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通过对主体要件的要求的阐述,对"单位"进行具体的界定,以及对单位犯罪的主观、客观要件进行分析,旨在实践中对于单位犯罪进行细致、准确的认定,从而有效惩处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8.
赵辉  江帆 《河北法学》2015,33(2):107-117
近年来,我国集群犯罪频发,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试图挖掘集群犯罪成因间内部联动关系,借鉴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之理论观点,探索集群犯罪的形成机制,构建集群犯罪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将集群犯罪的成因分为"带菌集群"、"致罪因素"与"突发因素"三大要素,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述集群犯罪爆发过程中各犯罪成因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力。  相似文献   

9.
对犯罪原因的争辩,古今中外的学者都非常的重视,提出了各自的理论。而对犯罪原因的不同分析直接导致了对刑罚目的不同的认识和主张,从而就影响到国家法律和政策对犯罪现象的看法和预防措施。本文主要从犯罪原因的角度,对报应和功利主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学说进行分析,指出各自的利弊,提出自己对犯罪现象的理解和应以采取的预防措施。即应承认犯罪现象的存在,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并重,与其它刑罚制度相结合来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10.
犯罪中止是犯罪停止形态中的一种具有特殊性的犯罪形态,而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继续实施和完成犯罪,即行为人放弃犯罪的"自动性"就是犯罪中止的特殊性所在。因此,对"自动性"的理解和认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醉驾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对其有关加大研究力度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醉驾犯罪"的三种特殊形态的基础上,对罪的认定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系,各国的立法和理论都存在争议,在实践中,也经常遇到一些难以区分的情况。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研究,及几年的教学经验,对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单玉英 《法制与经济》2009,(8):15-15,18
关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系,各国的立法和理论都存在争议,在实践中,也经常遇到一些难以区分的情况。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研究,及几年的教学经验,对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博友心归赭山发表了博客论文"论犯罪被害人自身的被害原因——以性犯罪为例"。读完该博文,深有体会,现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期望引起广大博友的共鸣和讨论。本文所介绍的案例均属事实,故案例中没有一个人名出现。  相似文献   

15.
马莉 《法制与社会》2011,(17):252-253
近年来我国新闻犯罪案件频频发生,令人震惊,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传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然而到目前这方面的刑法学研究却是一个"冷点"。因此,本文从新闻犯罪的概念入手,分别对新闻犯罪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标准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共同犯罪中本人犯罪与他人犯罪密不可分,因此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人犯罪后揭发同案犯的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关键看犯罪人揭发的是否是同案共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对此的判定,应根据犯罪人的交代是否超过了自己的罪行的范围;作为共同犯罪人自己的罪行内容之一的同案犯的共同的犯罪行为,仅限于犯罪人所知的同案犯及行为的范围之内,亦即不排除共同犯罪人即使揭发同案犯共同的犯罪行为,也会因已超过自己罪行的范围,而应以立功认定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际社会面对"国家犯罪"与国家刑事责任的争论,简要介绍政府犯罪观念产生的背景、初步概念、独立性及政府刑事责任双罚制;着重分析政府犯罪与国家犯罪的关系;得出尽管政府在国家不法行为和国际犯罪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政府犯罪不能完全等同于国家犯罪这一结论.在现有的国家责任体系中,建立政府刑事责任制度,具有法理和实践层面的可行性,符合国际社会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无罪推定的原则,国家开始刑事诉讼的追诉不是源于"犯罪"而是源于"犯罪嫌疑";被卷入刑事诉讼成为诉讼对象的人并不是"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可以说,犯罪嫌疑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直到中立的法官做出有罪或者无罪的裁判,用判决的形式结束这种嫌疑状态。因此,犯罪嫌疑是介于无辜与有罪之间的一个灰色地带。本文从分析犯罪嫌疑与犯罪及犯罪事实的区别入手,对犯罪嫌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且分析了犯罪嫌疑的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韩国通过精通德语的学者们的贡献直接将德国的刑法理论引进到韩国的刑法体系中.目前,韩国的犯罪论体系采取的是新古典·目的合一的犯罪论体系.德国犯罪论体系对韩国犯罪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韩国刑法学借鉴了德国犯罪体系上的特殊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犯罪论体系.加强对韩国借鉴德国犯罪论体系理论基础的研究,对于把握德国犯罪论体系的全貌和发展规律,促进完善中国的犯罪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托于网络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而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给这场变革提出了全方位,不容忽视的挑战。本文仅仅针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犯罪的新特征,种类,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及危害结果等方面立足于刑法学的立场。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有用于刑法理论的研究,有用于司法实践……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全人类建构起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在这个空间里也有它的黑暗的一面,网络诈骗犯罪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