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分层利用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土地分层立体利用成为趋向,我国《物权法》专门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分层设定,从法权视野和比较法视角分析,都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在土地分层利用的情况下",层"的正确理解和划分,分层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和公示是其重要内容。此外,与土地分层利用相关的各种合同、相邻关系等法律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土地分层利用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土地分层立体利用成为趋向,我国《物权法》专门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分层设定,从法权视野和比较法视角分析,都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在土地分层利用的情况下,“层”的正确理解和划分,分层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和公示是其重要内容。此外,与土地分层利用相关的各种合同、相邻关系等法律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孙谋 《法制与社会》2011,(15):95-9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产业和信托业的联系开始越来越紧密。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却日益凸显。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作为土地所有权人的国家,即各级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和提升城市化进程,也开始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来进行土地的开发和利用。由于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和国家政策的严格限制,使得各级地方政府不得不为了完成自身的经济建设使命而费尽心思。  相似文献   

4.
我国《物权法》第136条确认了土地分层地上权,将空间利用问题纳入到传统地上权制度中进行调整。但由于土地分层利用极为复杂,且该条款又过于简单,因而,如何理解、适用该条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已设立单一的土地使用权情形下,基于土地对空间的吸收,空间利用权利的设立主要是从地上权人处获得,这种权利实为"空间利用权"。在分层使用下,土地和空间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对于分层土地使用权,有必要基于客体对地上权进行事实上的分解。空间地上权会受到比普通地上权更多的限制。权利人通过出让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其包含的空间范围不应设定过大,因为土地和空间的纵向分层利用在土地上下狭窄的范围内最有必要。土地使用权的范围确定以后,国家保留了其上下的空间所有权,并可将其出让给其他主体。登记机关在确定该空间范围以后,可予以登记。在《物权法》颁布之前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如果不便对该土地使用权的上下空间进行限制,则该土地使用权和国家土地使用权的客体是一致的,登记机关应比照国家依出让设定空间地上权的方式,对土地使用权转让空间地上权,办理过户登记。  相似文献   

5.
1987年来,我国开始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改革,土地的性质开始从纯粹自然资源型向财产型转变。为满足这一改革的需要,国家及地方的立法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遗憾的是立法还没有从财产的角度对土地的概念作出规定。探讨这一问题,对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的横向范围 土地的横向范围,即土地沿地表伸展所包括的范围。对此我国法律曾有过三种不同  相似文献   

6.
王燕霞 《河北法学》2012,30(7):101-107
《物权法》第136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由此创造出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出让制度.如何保证该制度顺利实施,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通过对地下、地表、地上空间的范围的界定、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定、登记公示制度构建以及土地立体空间的不同用益物权之间的权利冲突如何协调等问题的全面研究,试图构筑科学的土地分层利用制度,使得我国土地的空间利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叶晖 《法制与社会》2013,(21):209-210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处于薄弱状态,农民也一直属于弱势群体,"三农问题"让人担心,以往的农村土地结构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村经济改革是最根本的体制变革,土地产权制度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法律规定比较零散、不全面,在法律制度设计理念和原则、政府管制、市场调节、社会调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亟待完善。今后,深化我国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改革的总体取向是在土地、经济、环境综合决策的理念下,将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市场调节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社会调整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高效、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将天津滨海新区列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近期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支持天津滨海新区进行土地管理改革。在有利于土地节约利用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试验。”其中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作为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拟对其中的法律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进入土地立体利用的高速发展期,《物权法》第136条第一次以立法方式对空间利用权问题进行规定.但此规定对于实践中极为复杂的土地分层利用显得过于单薄,无法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本体问题出发,试对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客体范围界定,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定,权属登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详加分析,最后对我国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完善提出自己不成熟想法,以期对理论与实践有些许裨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反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土地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作出明确规定,并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收、土地征用的概念与一系列相近概念长期处于模糊歧义状态,值得认真辨析;应当重新审视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和农民土地权利保护机制。从财产法治的视角看,中国土地征收征用实践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突出的是滥用征地权力,征用范围过宽;征地程序不完善,缺乏透明度;征地补偿费不合理、不到位;安置途径简单化,社会保障不力;对违法占地行为处罚过轻、监管不力;等等。鉴于此,应当按照宪法新精神和《物权法》的立法原则以及我国财产法治发展的要求,从深化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征地审批权限和程序,改进征地补偿费的确定及分配方法,完善面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征地补偿的监督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对于当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以及不断出现的其他领域行政管理革新举措,应当用发展和法治的眼光来看待、冷静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同时改革的主事者也应更严谨、更审慎地对待此类重大的改革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完善土地储备机制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储备制度对政府调控土地市场、实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建立和实施的时间较短,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以改革为突破口,在发展中不断解决存在问题,真正发挥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决定>的出台,表明党和国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鼓励.作为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公证人员,要把握时代的脉膊,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法律服务,认真做好土地承包权流转公证工作.  相似文献   

15.
许勇 《政法学刊》2011,28(3):59-63
现代社会,由于土地的分层利用、立体利用日益普遍,空间权制度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随着《物权法》规定了"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空间权制度在我国迈出了第一步。至于空间役权是否有在我国设立的必要,目前尚有争议。空间役权是空间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特殊的存在价值。空间权的设立,一方面是完善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需要,地役权和相邻关系都无法替代,另一方面是解决新的空间利用社会问题、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在刑法的改革上对人道主义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我国的刑法也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朝着这个方向发生着改变。刑法的谦抑性作为刑法的特性之一,在当下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有着其深层次的意义,对刑法谦抑性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深刻的必要性。刑法谦抑性中的实现途径如非犯罪化、轻刑化也可以现在的案例和立法中可见,深入研究刑法谦抑性问题无疑具有一定的学理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强利 《政法论丛》2004,2(6):29-33
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 ,在当前已经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亟待改革。本文论述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背景 ,并在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 ,就在我国现行的宪政框架下如何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领霞 《法制与经济》2010,(10):25-25,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成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甚至平民百姓都开始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所有探讨的话题中,大家几乎都认识到了现行土地制度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但在涉及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目标、政策和途径上,大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诸多观点说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不合理的因素逐渐暴露出来,如果不进行及时改革,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极大障碍,同时也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王瑾菊 《政府法制》2007,(10):58-59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在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一制度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时代做法的延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弊端日益凸显,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  相似文献   

20.
<正> 以有计划商品经济为目标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规定了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作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实践,1987年全国各地就开始实行了向城镇国有土地使用人收取土地使用费的制度。1988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又将各地的城镇土地使用费统一改为征收土地使用税。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