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新宝 《法学论坛》2006,21(2):117-121
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汽车成为大众的普通代步工具,交通事故逐渐成为最常见的一种人身伤害事故。各国立法者开始高度注意道路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问题,逐步建立起过错推定、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确立了一个归责原则体系,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责任承担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这样的规定最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同时也不至于让加害人承担过重的赔偿责任;同时,设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因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和财产损害事件大量增加 ,相应地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也呈逐步上升态势。各地法院虽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但在审判实务中 ,仍存在着许多适用法律方面的问题 ,需要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在现代民法上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与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工伤事故赔偿责任是侵权行为法上的三大事故责任 ,它是在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 ,因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之间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害事故而产生的一种损害赔…  相似文献   

3.
崔亚文 《法制与社会》2012,(19):276-278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归责原则在现行法中主要体现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在具体如何理解方面学界众说纷纭,本文对此一一作了辩驳分析,厘清了归责原则与赔偿规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并从理论和现实出发提出了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我国应当坚持无过错归责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是自然人最重要的,也是最首要的权利,理应得到侵权法的周全保护。本文从确定赔偿义务人、把握救济程序、选择鉴定标准、了解归责原则和积极搜集保存证据几大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力求指出人身损害赔偿维权的正确道路,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当事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侵权是侵权行为中重要的部分,我国的实务界与理论界对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中机动车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损害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多有争议。本文通过对立法与归责原则理念的解读,明确了机动车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损害的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正确性,以及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重塑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对无过错责任原则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了只确立无过错归责原则为行政赔偿归责原则的建议。文中着重从两方面进行论述,对现有的行政赔偿范围和将有的内容在无过错归责原则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归责原则与损害赔偿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星  李娜 《河北法学》2004,22(3):75-78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归则原则完全不同 ,这导致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不同。分析比较了各主要国家对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 ,并且从法学理论上对之进行研究。认为汽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的交通事故 ,应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 ,才更能体现法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概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概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本文指出它确立一个归责原则体系,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责任承担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9.
马朝  张恩凯 《法制与社会》2012,(14):255-256
《国家赔偿法》自起草开始,就引来了关于其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等诸多方面的争论.2010年通过关于《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决定对于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以及条款顺序作出了一些修改.本文重点对《国家赔偿法》中的归责原则进行论述,反映出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在归责原则方面的改进.并对目前《国家赔偿法》中关于归责原则的部分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司法实务□林桂如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日益增多,本文仅就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案件的起诉与受理、诉讼主体的确认与归责问题浅作探讨。起诉与受理当事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时,应提交公安机关制作的责任认...  相似文献   

1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一直采用行政手段为主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方法不利于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利益。保护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的利益,应当采用民事赔偿的方法,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失相抵原则。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作为一种民事侵权,具备一般侵权的特点,确定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有一个归责原则的问题。我们知道,归则原则决定着侵权的分类,也决定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分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减轻责任的根据等,因此须对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实行无过错原则和过错原则并行的归责原则体系。本文在分析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76条规定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归责原则是: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4.
现行国家赔偿法的赔偿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这个原则存在着赔偿的条件过于严格不利于受害人获得赔偿,原则间使用间存在冲突,和国际国家赔偿原则的不协调等缺陷,应当建立起以违法原则为一般原则,以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和结果原则为特殊原则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进入 20世纪以来,汽车及其他一些机动车已经逐渐得到广泛使用,这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事故也成为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一种新型侵权行为,有的时候,道路交通事故侵权中的损害结果与加害人的主观过错并无必然的联系,因为依人体工程学原理,人的注意力或应变力均有一定的界限,加害人即使尽了一切必要的严格的注意义务,损害仍有可能发生。那么,在加害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他是否还要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呢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又如何呢 ?在此,笔者对美国、…  相似文献   

16.
陈旭 《中国审判》2014,(2):60-63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汽车时代,我市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越来越多,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民事案件类型之一。该类案件涉及的赔偿主体较多,法律关系较复杂,处理难度较大,稍有不慎,极易引发上访,形成信访案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我们对全市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为妥善审理好此类案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法制与社会》2010,(11):67-68
自从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在德国问世,就标志着人类在交通工具使用方面向着先进文明的方向转变,这个转变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另一方面又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惊人的灾难。全世界每年困交通事故受伤和死亡的人数要比战争带给我们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得多,而交通事故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损害赔偿问题,如何使已有的灾害责任更为公平的分担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难题。本文拟对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归责原则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君 《法学研究》2003,(2):113-121
按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归责原则。这个原则存在着自相矛盾、与刑事诉讼法规定不一致、过于严格限制受害人获得赔偿以及不能科学概括不同赔偿事项的特征等缺陷。在理论上 ,违法归责原则实际上把赔偿责任当成了评价责任和追究责任 ,而不是弥补责任。在事实上 ,它只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形式的归责标准之一。国家赔偿责任总的归责原则应当是受害人无过错或无负担损失的根据 ;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形式的归责标准有违法标准、过错标准、结果标准、无过错标准及风险标准等五种标准形式。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应当采二元归责原则.一方面,应当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原则,即在当事人双方有过错的情况下,采过错责任原则归责;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在事故的确是由机动车本身的高度危险造成时,采机动车一方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归责,让机动车一方承担一定限额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意即判断行政主体应否承担赔偿责任的最根本的依据和标准,它直接影响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的负担以及承担责任的程度,减轻责任的根据等等方面,不仅是构建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关键,也是司法实务处理案件的基本尺度,关系到受害者能否得到救济以及救济的种类和程度。因此,对行政赔偿归责原则的探讨深具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