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老子的哲学法治思想内涵丰富,他创立了以"道"为本体范畴的和谐宇宙观。其中老子的和谐法治思想更是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老子和谐观中的很多智慧思想肯定会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就从老子的和谐思想谈起,简要论述了老子和谐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隽 《法制与社会》2011,(28):13-15
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法的现代化建设,老子思想依然散发着新的生命力。本文试从反思中国法的现代化进程和提出人的现代化入手,分析影响中国法的现代化因素中人的现代化,论证人的现代化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地位。再通过对老子思想的温故知新,强调老子思想是法的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本土资源,并以老子的“法自然”思想和“小国寡民”观为例,探讨其对中国法的现代化中的人的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道法自然”,但是,本文认为“人法自然”才是老子政治思想的精神实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文从老子的社会理想——小国寡民的状态入手,分析得出老子是典型的君主论者.接着,抓住老子政治思想的几个关键词——道、柔弱胜刚强、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治分析老子思想中人、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进而得出,“道”作为抽象、神秘、模糊的存在只是装饰门面的作用.人与自然作为实体性的存在,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老子所有的政治要求均围绕“人法自然”而展开.最后,结合当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老子的“人法自然”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4.
《文子》是黄老学的重要著作,它以道家为主,兼取各家,在融合百家学说方面,对战国黄老学做出了重要发展,直接影响到汉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本文指出《文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儒、法、墨等各家思想,其中很多思想与西方自然法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老聃即老子,春秋末期楚国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史官)”(《史记.老子列传》)著有《老子》。今本《老子》虽有后人个别改纂,但基本上不失为老聃原作,是我们研老聃究的直接史料。老聃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哲学思想在我国两千年来的封建社会里是唯一可以与孔子哲学抗衡的最大思想流派。《老子》一书中的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6.
帛书《老子》甲乙本中的法律思想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的两个抄本(即甲本和乙本),有不少优于今本之处,据此研究老子思想,较能得其真胄老子并不是一个法律虚无主义者(如许多论著所言),他反对重刑酷法,主张刑法直轻缓宽疏。另外,老子对犯罪的原因有独特而深刻的体会,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其中的一些观点即使在今天仍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狱政思想呈现出纷纭交织的态势,在狱政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人物主要有管仲、子产、老子和孔子等人。对狱政管理具有明显影响的狱政思想主要有郑国的子产提出的儒家和法家继承发展的“宽猛相济”思想,孔子倡导的礼仁结合思想,孔子主张的“德主刑辅’,和“为政在人”思想,其中,尤以子产的“宽猛”思想和孔子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影响最大,这些思想对春秋时的狱政管理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为"的主张,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而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然而对于《老子》中的"无为",向来曲解颇多,如指责其消极保守,"人君南面"的谋权术,或是"愚民政策"等等。本文将忠实于《老子》文本,同时结合老子的整体哲学理论体系,针对以上几种误解,对老子的"无为"思想做一个简要但不妄为的辨析。  相似文献   

9.
论及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儒学堪称正统,道家始祖老子的“无为”理念,却不被封建统治者所采纳,认为与社会现实没有密切关系.可是认真研读古代的法律,无论春秋战国还是宋元明清,影响人们及官方思想的法律理论,总会看到道家的智慧闪烁其中,不乏“无为”理念,历史演变了它也验证了它.本文以“无为而不为”为论证核心,通过分析它的哲学基础、主要内涵及历史发展、法律运作各方面,希冀其中精华对当代法律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解决人的思想道德、政治觉悟为内容的一门科学。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的高低,又总是要受到社会、家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随着形势、任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文试从寻求消除沟通障碍方法入手,达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人贵论思想,即认为天地万物以人为贵,这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种主要理论。两千多年来,古代思想家们对人何以为贵分别给出了得气说、直立说、劳动说、群聚说、情感说、语言说、智慧说、道德说等多种不同的解释。本文基于现代认知科学关于思维、情绪、语言等心理的动物实验和观察分析,对人贵论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考察,认为只有道德和信仰才使人为贵得以成立,论证了孟子以及宋明理学关于人兽之辩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汉初至武帝期间的法律指导思想是什么?史学界多认为是黄老思想,但认识不一。《中国法制史》既认为"实际上是行消极法家之学,或说是一种‘外道内法'的策略",又认为其间"黄老思想一直居统治地位,而辅之以儒法思想".本文认为,这一期间的法律指导思想是以法家为主,兼采道儒。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界、历史界,对他的思想已进行了长期的广泛深入研究,但对他的政治法律思想还有许多问题须待探索.本文打算就老子和《老子》一书、老子的政治思想、老子的法律思想三个方面,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法家学派堪称中国古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瑰宝奇葩,而秦朝无疑是法家思想的实践之地,也是法家思想人物大展身手之地。自从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完成了法家的系统理论后,全面执行法家思想路线的就是李斯。曹昇所著《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一书,以另类的写史笔调详尽地为读者再现了李斯一生的仕途之路,以心证史般地还原了李斯在秦朝践行法家思想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生命线"的地位不容质疑,但广泛存在"短路"现象与事实,却又反映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芜杂——很多人在承认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无力"或"不尽人意"的尴尬现状。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之困境,解决实效性不强之难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深入思考"怎样教育"、"如何教育"以及"用什么教育"等问题。《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一书试图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从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之域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意从解析与反思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哲学之思维,揭示主体、客体、本质、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性,进而力图科学的还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等等这些重要思想是我国领导人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使其更具有中国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7.
"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中十分重要的思想,是整个老子哲学体系的精髓,是老子"道"的本质特性。本文通过研究老子的管理思想,认真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对于加强和深化政府现代管理理念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福娟 《法制与社会》2014,(22):209-2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代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发展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不得不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以网络媒介为手段,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书讯     
庄子的奔腾作者:王蒙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这部著作是作者对《庄子:杂篇》的演绎解释,与庄生共舞,揣摩逼近庄生的鱼、兔、意图、意念、雄辩与才华。如贾平凹在代序中所言《:老子》和《庄子》是最难读的,难的不是文章之如何难读,而是其思想是一时难以领会的,它是随着读者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逐渐被领悟的。我的体会是,《老子》和《庄子》是常读常新的,年轻时读和50岁再读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去年读和今年读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就好比说,人站在第一个台阶上能看见第二个和第三个台阶,  相似文献   

20.
影响心理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治疗家将来访者视为一个人从而形成"人与人"而非"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此态度又取决于治疗家自身的改进。中国古代的身心修养之学,如孟子的"扩充"、"养气",庄子的"虚而待物"、老子的"无为",在改进治疗家自身,如对人性的信心、虚心地倾听、善用权力等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