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司法制度价值的一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司法改革是一项涉及诸多复杂问题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的司法改革应该把司法制度自身的变革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培育和改造两方面结合起来。在变革现有司法制度的时候,一方面要充分移植和吸收西方先进的司法制度和理念,同时不应忽视本民族的传统司法制度。中国传统司法制度在当今的司法改革中有以下价值:认同、互补、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理性评判与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封建制的传统司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理性认识和评判传统司法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当代司法改革对传统司法制度的科学扬弃,这是顺利推进司法改革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谈谈中国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政法论丛》2004,(1):14-17
中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在表面上看来虽然轰轰烈烈 ,但其实际成效却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司法改革所采取的方式缺乏整体性。目前 ,中国司法制度在新世纪的改革内容已经确立。但亟待重塑司法改革的路径 ,走整体推进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超 《政治与法律》2004,(2):105-110
中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在表面上看来虽然轰轰烈烈,但其实际成效却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司法改革所采取的方式缺乏整体性.目前,中国司法制度在新世纪的改革内容已经确立.但亟待重塑司法改革的路径,走整体推进之路.  相似文献   

5.
审判委员会制度作为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及特殊的政治体制的产物,有中国司法制度之“缩影”之称。随着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提起与推进,审判委员会的存与废也成为法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而司法实践部门则把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司法改革的长远目标来看.取消审判委员会亦许利大于弊。但就目前而言,因为审判委员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境下的刑事司法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发生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法治原则要求惩罚犯罪应当建立在充分保障人权的基础之上。国际化、宪法化、社会化已经成为现代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既应对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世界性潮流作出回应,也应对中国的社会转型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7.
徐建新  陈锋 《法律适用》2014,(3):101-104
司法公信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司法改革为司法公信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司法权威意识溃乏、司法制度不完善、法官整体素养不高和司法产品信誉不佳,是当前影响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借助司法改革,从强化司法权威、完善司法制度、提高法官素质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司法环境、司法制度、司法队伍和司法产品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司法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总体目标,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扎实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较大突破,人民法院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以司法理念为基础的司法政策和司法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奠定  相似文献   

9.
孙丽君 《河北法学》2007,25(4):56-62
针对当前中国学者围绕中国司法制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对主要矛盾,即司法的民主化与司法的精英化之矛盾所展开的争论进行探讨,试图以内在的视角考察西方司法制度的历史,揭示作为司法手段的司法的精英化与司法的民主化之间存在的张力,进而阐明西方人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和谐并使之共同服务于司法的目的,即公正裁判维护社会正义.而对于中国目前的司法改革来说应当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弄清司法之目的基础上应当以内在的视角考察中国当下的司法传统,在此基础之上,寻找作为人类共识的思维方式之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全面阐述了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推进司法体制和司法能力的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形成了丰富、严谨的司法改革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改革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邃的理论内涵,其以创新性为统领、以人民性为根本、以科学性为内涵、以实践性为导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理论与司法改革实践的创新发展,必将在深化司法改革、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发挥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司法改革与公民参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顺利地推进中国的司法改革,既要着眼于在司法工作中坚持好群众路线,又不可无视现代司法制度的科学要求和普遍规律的可适性。就需要将历来我们在司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的经验和方法提升到现代化水平,赋予其现代性意义;同时又需要把现代司法制度的科学要求和普遍规律与我们在司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努力做到坚持司法的人民性与体现司法的职业化的辩证统一,充分体现司法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体制积极努力。这也是解决司法改革和司法工作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在中华法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其在司法制度方面也是如此:在传承清末民初变法修律成果的基础上,早年借鉴德、日,近年仿效美国,从早年五权分立模式下司法制度的设计,到近年旗帜鲜明地反复重申"司法为民",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变革自新的进程中。同文同种的台湾地区的司法改革,无疑能为我们的司法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以下试图从台湾地区司法沿革的历程、目前司法改革的成果和未来司法改革的动向来剖析台湾地区现代的司法改革。一、司法沿革的历程台湾地区的司法制度的沿革可以追溯到清末改制和国民政府迁台前的司法变革。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  相似文献   

13.
司法制度的合成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流司法研究者总是集中关注法官和法院,并提出法官/司法为中心的理论和改革建议.然而法律经济学的责任有效分配理论表明,作为司法制度的构成因素,诉讼人极为重要,是司法制度及其有效运作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分析两位优秀法官的司法业绩,以及过去20多年中国司法调解和司法独立的经历,本文强调司法的合成理论,相对于法官/法院为中心的司法制度理论,对于理解和改革当代中国司法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呈现出从司法规范重建——审判方式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司法改革不仅开启了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也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突出问题是司法改革的全局性缺失问题,具体表现为司法改革缺乏统一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明确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确定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制度的整体现代化;确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是推动司法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走反思性司法改革道路是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路径,其关键是要反思司法改革的方法,尤其要注重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和局部试点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11,(3):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一个科学系统,不仅包括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司法规范、司法组织、司法机构、司法程序、司法机制、司法制度和司法人力资源体系,而且包括独具中国特色的司法理念、司法理论、司法政策、司法文化、司法保障等丰富内容。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的体系构成。一是司法规范体系。包括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司法组织以及规范司法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概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08,26(5):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国近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行程。建国之初的废除“六法全书”、司法改革运动和“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司法体制与制度的基础。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当代中国司法制度进入了恢复与重建的历史新时期,也由此揭开了司法改革的序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以审判方式改革为主导的司法改革,逐步深入到体制性的司法改革。当代中国司法改革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乃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的过程,是一个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中国法制史的研究中,有关元代法律制度的研究较为薄弱,对其司法制度的研究更为薄弱。本文拟从审判机关、诉讼制度、特别司法管辖和司法监察几个方面对元代司法制度作一概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张福森 《中国法律》2005,(1):4-7,53-57
中国司法行政制度是中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历经五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狱管理、劳动教养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律师管理、公证管理、法律援助工作、人民调解工作、国家司法考试组织管理工作、司法协助和司法外事工作以及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等。目前,中国司法行政制度正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进行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努力马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11,(9):1-1
司法行政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司法行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是新时期司法行政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本刊本期全文刊发了司法部郝赤勇副部长的文章《我国司法行政制度及其改革发展》,文章系统回顾了新中国司法行政制度建立的过程,概述了我国司法行政制度的职能和特点、地位和作用,介绍了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并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作了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中国法律》2013,(3):1-1
21世纪以来,司法体制改革已成为国人共识。在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司法制度建设在尊重与保障人权、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改革和完善律师制度、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实施等方面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