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楠 《人民调解》2016,(4):40-41
过去的普法是"摆摊设点送法、罗列条文展法、会议室集中读法",如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司法局紧紧围绕群众法治需求,创新普法工作方式和学法讲法载体,让"法治微电影"、"法韵温江"政务微博等普法新模式如一股清新之风注入温江区群众的日常生活。"让我们和普法宝贝天天、萱萱一起见证《邻里一家亲》的首次公众露面!"2015年6月,  相似文献   

2.
近日,《邻里情》法制微电影在北京市延庆县永宁镇开拍。这部微电影由北京市延庆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自编、自拍、自导、自演,创作素材源于百姓生活,通过一个个曲折的故事宣传法律知识。法制微电影作为法制宣传又一创新载体,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使命     
王健 《人民司法》2020,(3):106-111
本期选编的微电影剧本《使命》获全国法院第六届微电影节十佳微电影奖和最佳剪辑奖。该剧讲述了一起因民间借贷引发的血案,被害人重伤昏迷,被告人李大龙面对证据却矢口否认。是狡辩,还是真凶另有他人?看主审法官如何抽丝剥茧,寻觅真相。  相似文献   

4.
检察微电影是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的一种新手段,用微成本体现大精神,与时俱进、贴近群众,能够极好地弘扬检察精神.文章以此作为研究对象,从意义、创作、问题、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检察微电影的创作发展和检察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求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一律实行“先审后播”。为满足这一要求,网站视频审查员需要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内容进行审核,通过后方能上网播出。但在著作权侵权判定中,视频审查员履行审核职责时与争议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接触对视频网站过错的认定带来了影响,主要表现为,强化了红旗标准,同时减弱了通知与删除机制,著作权人为了便于证明视频网站的过错,会首先考虑红旗标准,其次才考虑通知与删除机制。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14,(9):63-63
在全国法院少年审判工作30周年到来之际。按照团中央权益部、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第三届“为了明天——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微电影大奖赛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发挥新媒体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的积极作用,北京第二中级法院少年庭经1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于近日完成了该院首部少年审判题材微电影《破茧》的拍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法治中国的全方位建设包括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可以认为"法治中国"是后三者的上位概念。后三者是"法治中国"的基本要素。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相对于国家公权力的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中国等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就是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8.
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陈令孤 《江淮法治》2014,(14):57-57
当安德烈·巴赞把摄影的本体驱动定义为是一种“木乃伊情节”的时候,就暗含着对人类怀旧情绪的认可。我们尽一切力量与时间相抗衡,但终归无能为力,只能在虚幻的画面中缅怀那曾经或痛或乐的存在。筷子兄弟2010年的微电影《老男孩》,仅仅从名字来看,就弥漫着一股感伤的味道.时间的苍老与青春的梦想相结合,温柔地击中被生活所累的观众.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怀旧风暴.也让微电影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与法治收益相对比来明晰法治成本的内涵,试从建设法治政府以及界定法治的边界两个视角来探讨降低法治成本的问题。文中一方面通过论述怎样的政府是法治政府,提出一系列建设法治的途径以及在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应当奉行怎样的法治观念;另一方面简单界定了法治的边界,只有厘定了法治的界限,才能更有效的实施法治,而建设法治政府,也是为了更好的降低法治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相似文献   

11.
2008余杭法治指数:数据、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杭法治指数既是法治研究的创新,也是法治实践的创新。余杭区启动的法治评估工作,已成为余杭法治建设的突破口。法治评估活动,一方面有效带动整个区域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法治转型,另一方面真正提高了公职人员的法治服务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监督和社会公正的需求。总体上看,余杭法治指数的评估对余杭法治产生了实质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2.
论法治的整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泽渊 《现代法学》2003,25(2):11-17
法治的整体性是法治发展和法治研究中都必须关注而又被有所忽略的重要问题。尤其在具体法治的理论被提出以后 ,强调法治的整体性或整体法治 ,对于完善法治理论与全面进行法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治具有内在结构、对外联系和发展过程上的整体性质 ,强调法治整体性的重要目的在于实现法治的整体优化 ,全面推进和建立法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不容乐观,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教育还存在法治教育课程中网络法治教育的内容有所缺失、法治生活中大学生的法治体验不够完整、法治教育活动的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文章认为培育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优化网络法治课程和教学内容,构建健康有序的法治生活,推动网络法治教育活动见实效。  相似文献   

14.
钱弘道 《中国司法》2013,(11):30-37
作为中国内地首个法治指数,余杭法治指数的评估实践已经走入了第六个年头。这一新兴的法治实践模式,至少具有以下意义:第一,通过法治指数的评估,发现余杭地区法治发展中的问题,并为全国地方法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二,拓展民众参与法治实践的平台,提高政府官员民主法治意识,提升法治文明水平;第三,通过研究余杭个案经验,寻找法治发展规律,创新法治理论,探寻中国法治发展的道路;第四,余杭法治指数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法治实践,凸显法治理论形成的实践路径,促成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形成②。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指导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法治观、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与法制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提洪了思想根基、本土资源与全球视野,并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继承和发展。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实践,应以法治国家建设推动生态文明法治的顶层设计,以法治政府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法治的体制机制,以法治社会建设保障生态文明法治的社会基础,这也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中国”的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中国的提出决不是要停滞改革,而是要在法治框架内稳步实现社会转型。这既是建立在对国内外形势更为深入的分析之上,也是对法治观念、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更深刻的洞察。“法治中国”是法治精神的全面延伸,需要把法治精神内化为政府、政党和公民对法治的信任,把法律、法治话语当成思维决策的意识形态,把法治精神全面延伸到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解中去。“法治中国”实现了由局部到整体的升华。法治中国使改革有了长远目标。在法治中国的目标明确以后,法治优位成了我们认可行动方针,任何改革都应该于法有据,应该重视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应该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消极法治”与“积极法治”这一对概念 ,通过对西方国家法治历史发展的分析 ,指出其经历了一个从消极法治到积极法治的过程 ,并考察了这两种不同状态的法治对宪政建设的作用 ,认为从法治进化的角度出发 ,实现两种法治的互动与平衡 ,是当今法治发展可以选择的基本模式 ,也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途径。我们应在肯定积极法治的同时 ,充分吸收消极法治的合理因素 ,通过两种法治的互动 ,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一个重构法治体系的历史性过程,应在特有的价值系统引领下强化一种社会主义立场。这是一种具有“中国法律图景”意涵的法治新时代主张,包含三个逻辑相关的部分: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一个政党自觉与民众参与的具体实践过程,需要以党的领导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主权性和以群众路线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民主性。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以权力限制权力与以权利限制权力不仅有利于确保法治建设的合法性,而且对形成法治发展合力具有积极意义。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法治社会对发展目标的基本定位,法治经济与社会正义就是法治社会的制度目标,前者是为了发展的法治,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效,后者系为了法治的发展,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专制——法制——民主——法治作为人类社会政治机制因其自身内在的变革与发展规律,决定了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逻辑关系表现为:国内法治是国际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国际法治是国内法治的展开与提升。作为伴随于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过程的两种法律文明,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现实关系表现为:国内法治是国际法治的必经之路,国际法治是国内法治的必然走向。在现阶段,两级法治的良性互动模式主要表现为国际公约的制定为国内立法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文显 《法学研究》2014,36(6):13-19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学理论的新概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新思维、新纲领。法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法治体系是描述一国法治运行与操作规范化有序化程度,表征法治运行与操作各个环节彼此衔接、结构严整、运转协调状态的概念,也是一个规范法治运行与操作,使之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