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项在一次程序中同时追究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程序法制度。《刑事诉讼法》以专章规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通过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则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实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权优于私权和效率优先的理念,立法者设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刑、民分离的产物,同时也是刑、民结合的果实,它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们就目前审判中遇到的问题,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性质、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确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据与判断、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等刑事附带民事审判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与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合并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因立法的先天缺陷及司法实践的误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所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特殊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诉讼的特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赔偿是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也就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同时造成刑事、民事两种法律责任。从刑事责任看,对犯罪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从民事责任看,犯罪行为造成了物质损害,被告人应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权与私权的协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问题是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应当仅限于物质损失而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如何处理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之间以及追缴、责令退赔与 (附带 )民事诉讼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主张 ,应当协调处理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以及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关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地位应当大致均衡 ,附带民事诉讼既应方便公权力的行使 ,也应保障私权的实现 ,从而确保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一体化地合理解决民事赔偿与刑事制裁 ,并服务于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是两种并行不悖的责任,因而现行司法解释中不允许刑事案件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是不合理的,应当根据我国国情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刑事打击与民事赔偿的双重司法保护功能,在审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过程中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应分别体现刑事审判有利被告和民事审判平等保护的思维方式,按照刑事诉讼排除合理怀疑和民事诉讼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确定罪刑相适应的刑事责任和依法酌定赔偿数额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附带民事诉讼在制度设计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是难以实现被害人的赔偿请求与解决案件分流。通过实证考察,刑事和解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困境。基于刑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在理论上也有一定契合性,因此,可以考虑从刑事和解的角度来完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这一制度设计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对这一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已成必然.建议将民事诉讼从刑事诉讼中剥离出来,刑、民彻底分离,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告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保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效运行的重要步骤。文章针对现行“告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欠缺,论述了“告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内容、形式等具体事项,以完善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告知”制度,保护受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顺利进行,为进一步修正刑事诉讼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刑事诉讼中没有缺席审判的制度,检察机关不能对外逃的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又因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被害人在刑事审判尚未开始的情况下,无法通过独立的民事诉讼获得赔偿。为解决现实问题,笔者建议,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改革,允许被害人选择进行附带民事诉讼或独立民事诉讼,这样在公诉无法进行的时候,既给予了被害人民事救济,又在一定程度上惩治了犯罪。  相似文献   

1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利、提高诉讼效率而设计的一种诉讼制度。本文针对这一制度在附带民事诉讼主体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进行分析,以期对附带民事诉讼主体的明确界定有所助益,使这一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然而由于附带性,使得其与理应是同一性质的民事诉讼无论在实体或程序方面日益出现严重摩擦和冲突。作者从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计理念的反思入手,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构思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陈月萍 《法制与社会》2013,(18):101-10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重要且特殊的诉讼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司法审判效率,还能对受害人的权益进行维护。伴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应用,现行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出现了较多的弊端,赔偿问题是这些问题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我国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用限额赔偿原则,配合国家补偿制度,以便通过多渠道对被害人进行损失弥补,实现恢复正义,对社会犯罪总量进行控制,实现被害人、社会、国家及被告人等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质疑与废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佑平  江涌 《法学论坛》2006,21(2):57-6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其产生之初,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现实。现实中,该制度矛盾重重,包括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内部的矛盾。同时,国外以刑、民分诉为主流和方向。因此,对该制度应该予以废除。  相似文献   

16.
一、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立法简单,原则模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根据是《刑事诉讼法》和《刑法》,而两部法律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条仅有5条,廖廖数语。而且两部基本法中均没有提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原则,法律性质,也没有规定相应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17.
法律适用刑事优于民事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于刑事法律关系牵连民事法律关系,既需追究刑事责任又需明确民事责任的案件,优先适用刑事法律加以解决的原则。一、刑事优于民事原则的产生与发展这一法律适用原则是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为核心,在各国司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盛礼  赖丽华 《法学论坛》2005,20(1):111-115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混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证明标准和证据规则方面的差别 ,以刑事诉讼程序取代了民事诉讼程序 ,异化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 ,不利于维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违背了程序正义的要求。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与生俱来的不可克服的内在制度性缺陷 ,无法通过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来消除其弊端 ,未来应当彻底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向前 《法制与社会》2011,(10):66-6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特殊的诉讼形式,围绕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人如何确定的问题,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均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以一起典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审案件为例,从理论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范围进行了梳理与厘清,结合司法实务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确定应区分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切实保护被害人人身财产利益,提高诉讼效率,节省诉讼资源,我国《刑法》及《刑事诉讼法》均规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自设立之始便受到广泛质疑,而从司法实践来看,制度的运行没有很好的体现制度设立的目的和宗旨。在财产型犯罪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被害人所能选择的救济途径过于单一等缺陷,充实与改进该类型犯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显得愈来愈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