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基础,也是残疾人的重要权利之一。居家康复服务是康复的一种形式,是社区康复的延伸,是有居家康复服务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要途径。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的产生是伴随着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日渐迫切、康复服务资源逐步丰富、社会公共服务不断精细化而产生的。作为康复领域的新生事物,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如何顺应现代康复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环境,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2009,(9):64-64
评估——制定适配方案 2008年11月5日至15日,一支汇集了医疗康复、辅助技术等领域的专家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连同当地基层康复专干组成的评估队伍,深入西安市6个社区和铜川市1个乡镇,为195名残疾人进行了身体状况的评估和辅助器具配置方案的制定,对30名残疾状况较重的残疾人进行了入户服务。评估团队工作人员首先对每一个残疾人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倾心交谈,了解病史,了解生活环境,了解在自理生活方面最想解决的问题和最迫切的需要;在交流的基础上对他们的身体状况、主要障碍及还存在的潜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崂山区把残疾人文体活动作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内容,努力为残疾人参加文体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投入8410余万元建设了集康复服务与训练、文体活动等七位一体的功能齐全的崂山区综合保障服务中心;投入250余万元,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陆续为104个社区配备残疾人康复健身器材;投入70万元,在全国县区级电视台首家开播了数字电视手语新闻;  相似文献   

4.
纪占彩 《今日上海》2011,(10):44-45
把病床设置在患者家中,由“介护式”家庭病床服务团队上门提供诊疗、康复、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等服务,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沪东老年护理院上门送专业护理,深受老人及其家属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是青岛市惟一集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及社会康复于一体的综合康复服务机构。中心始建于1988年3月,内设聋儿语言训练部、功能康复部、儿童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职业培训部、假肢装配所、残疾人辅助用具服务中心等。  相似文献   

6.
居家康复服务需要关注残疾人的各种康复需求,包括康复救助需求、医疗保健的需求、长期护理的照料需求、辅助器具的需求、各类教育及职业培训的需求、就业的需求、日常生活的服务需求、家庭关爱的需求、精神文化的需求和临终关怀的归属需求.残疾人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需求和支付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别.为此,居家康复服务要分类分群、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贫弱人群应提供无偿服务,对一般人群可以提供有偿服务.  相似文献   

7.
2010年2月,上海市民政局提出《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社区老年人日问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为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包括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助医等服务。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宣文 《中国残疾人》2010,(12):15-15
63岁的李岩峰老人很激动,他将摆脱长期困扰自己的排便难问题。11月9日“集善长康残疾人康复项目——便捷宝自动助便器捐赠仪式”在京举行,李岩峰老人是受赠残疾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正>家院互融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家"是指居家养老养残,"院"是指养老机构(主要是福利院)养老养残,家院互融是把两种养老养残方式结合起来,资源互享,使居家老人、重度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多样化、专业化服务,使居住在福利机构内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得到更多居家照顾,感受到更多家的温暖。它的特色是"需求主导、家院互融、虚实互促、社会互动",需求主导是指以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家院互融  相似文献   

10.
《乡音》2023,(2):57-58
<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是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心愿。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是河北筑养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企业的宗旨。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主营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依托互联网工具和全新的消费智慧养老模式,深度服务于社区市场。围绕老人多元化需求,通过互联网和线下服务深入社区,提供餐饮服务、日间照料、居家服务,康复理疗、旅居养老、旅游养老、社区老年大学、适老化工程改造等服务,互联网科技+养老服务的服务模式,为创新养老商业模式,提供全方位、专业的精细化服务提供基础。专业的为老服务流程体系,为老人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多种养老形式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3月,按照"托底为主、普惠自愿、培育市场"的原则,重庆市渝北区出台《重庆市渝北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当地政府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区域内所有街道和茨竹、古路两个镇的低保、特困、失能、高龄等托底老人免费提供精神慰藉、紧急呼救、介助介护等居家养老服务,并面向部分空巢、失能的社会老人提供有偿居家养老服务。该区自2018年起加大养老服务事业投入,不断整合资源,正  相似文献   

12.
武警海南总队医院牢记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积极利用现有条件为残疾人服务,被残疾人誉为“生命的守护神”。 武警海南总队医院把助残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任,成立了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医疗小组深入驻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驻地板侨路一残疾老人长期卧床,子女丢下不理,该院中医理疗科两医生得知后,主动上门给其理疗。半年后,老人基本能扶拐  相似文献   

13.
养老新模式     
7月,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革新社区“老吾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又新增一项服务项目——“老年食堂”. “老年食堂”面向社区所有老年人和残疾人开放,可容纳上百人同时就餐.在这里,每顿花12元就能吃上两荤一素一汤.志愿者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由市县一级残联管理的各类康复机构纷纷建立,很多社区也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活动站。为使这些机构能够切实开展服务,需要选调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要配备各类康复器械供残疾人进行训练,设立辅助器具展示场所供残疾人及其服务者了解、选择和试用。目前,康复器械的应用和辅助器具的配置已经成为让残疾人改善状况和提升能力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由市县一级残联管理的各类康复机构纷纷建立,很多社区也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活动站。为使这些机构能够切实开展服务,需要选调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要配备各类康复器械供残疾人进行训练,设立辅助器具展示场所供残疾人及其服务者了解、选择和试用。目前,康复器械的应用和辅助器具的配置已经成为让残疾人改善状况和提升能力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障需求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海霞  陈雷 《前沿》2010,(3):155-159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对空巢老人经济、服务及精神保障需求的分析,认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实施过程中存在观念滞后,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缺失,社会资源及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需求。提出应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支持、服务内容多元化、社会合作参与、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服务、评估监管机制健全、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层次保障需求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一专两员”(“一专”即残疾人专职干事,“两员”即残疾人康复服务员和残疾人就业服务员)队伍,是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加强残疾人“一专两员”队伍管理,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是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民政》2011,(12):14-15
近期,江门市民政局应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的邀请,组织各市、区民政系统有关人员前往香港调研居家养老工作。调研组一行参观了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黄大仙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将军澳安老服务大楼及福利机构的服务开展情况,听取香港居家养老政策及内容介绍以及深入居民家中现场观摩上门服务项目和实际操作情况,对香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大的政府财力支持、健全的社会服务组织、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就如何借鉴香港先进经验,开拓符合老年人意愿、具有侨乡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政策瞭望》2014,(6):58-58
最近,上海市政府出台意见,提出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1)统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落实《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编制本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明确全市养老设施布局的总体目标、规划总量、空间布局等基本要求,合理布局养老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交通、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对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作用。(2)完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制度,政府投资举办的公办养老机构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无子女、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其中收住失能老年人数量占总入住老年人数量的70%以上。确保政府举办养老机构实用适用,避免铺张豪华。(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整合和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和其他可用的社会资源,兴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允许社会力量和个人因地制宜兴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4)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统筹社会服务资源,设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机构,健全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化发展、集约化运作。(5)支撑家庭照料服务开展。实施家庭照料者培训项目,依托专业医疗机构、社区内的养老机构、助老服务社等专业社会组织,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或家政人员提供培训,提高其专业照护能力。(6)促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的发展。加快实施养老服务“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构建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加快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是基本民生问题之一,也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制调查,全国有1300多万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反映需要康复服务.另据测算,约1.3亿慢性病患者有医疗康复需求,约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有康复需求.发展康复事业,逐步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的康复需求,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当前,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