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殊的馈赠     
一天,一个英国富家子弟在玩耍时突然掉进了水塘,大声呼喊:"救命!救命!"一个农家小弟看到后,奋不顾身跳下去,将这个富家孩子救了上来。富家孩子的父亲很感动,要感谢这个农家小弟。农家小弟憨厚地说:"不行,我父亲告诉我帮助别人是应该的,所以,我不能接受酬劳或礼物。"富家子弟的父亲说:"你救了我孩子的命,我一定要赠送你一些东西才行。这样吧,你带我去你家,去说服你父亲。"  相似文献   

2.
许光达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为了管教孩子,他给儿子立了三条规定: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  相似文献   

3.
语丝     
马存行 《党建文汇》2014,(12):60-60
◎别把孩子跟洗澡水一起倒掉。 ◎爱就像一个婴儿,需要温柔对待。 ◎一个父亲能抚养七个孩子,但七个孩子却养不了一个父亲。  相似文献   

4.
每次看到父亲寄来的信,我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愧疚感。因为父亲在信中总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问题:孩子,你入党了没有?这话父亲已不止问了10次,可我次次都不能肯定回答。父亲是一名老党员。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5.
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值得大家夸耀的事。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父亲的"窝囊"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爱流泪。小时候,我是个非常顽劣的孩子,天天逃学,从没有一天静下心来学习。每到年终,父亲总是抄着手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邻家的孩子捧回一张张"三好学生"的奖状,而我总是低着头,两手空空地回家。为此,父亲很是失望。  相似文献   

6.
画家的诞生     
正法国有个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14岁时已小有成就。父亲带他去见好友毕加索,想让大师收他为徒。毕加索看了他的作品后,拒绝了。毕加索说:"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而不是毕加索第二,您就把他领回去让他自己去创作,他很有前途。"大约40年后,当年那个孩子的一幅画作第一次进入苏富比拍卖行就拍到了160万英镑,他成了有名的视幻艺术派的鼻祖。另一位画家出自中国,他也从小喜欢画画,少有所成。他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6,(6)
正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父亲爱念"老理儿"。他说:"这是老百姓的规矩,要是啥都不讲究,天不怕地不怕,想干啥就干啥,是要遭老天报应的。"父亲的一个战友在县土地局工作,很多人想通过父亲疏通关系。父亲板着脸,来者一概拒之。父亲说:"人家是公家的干部,不是为我当的官。我不图啥好处,也不管这些事。"不贪名利,生活简单,这是父亲的养生"理儿"。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5,(5)
<正>谷豫东(谷文昌次子):父亲去世已34年了,但他一直活在我们心中。1976年,我高中毕业,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到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时父母已进入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大姐已经出嫁,其他子女都不在身边,特别需要有个孩子照应。我就向时任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的父亲提出请求。父亲沉默很久,最后还是动员我上山下乡,跟大家一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跟他据理力争:"按规定,身边没有子女的可以照顾一个留城的名额,我们又没有违反政策,为什么一个也不留呢?"父亲还是那句老话,我是领导干部,如果我自己不带头,底  相似文献   

9.
正我非常喜欢《菜根谭》里的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人认为,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平和处事,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有个故事说的是: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顺着那个方向一看,表就找到了。这就是"心静"的力量。人一静谧,能静思反省,开  相似文献   

10.
当父亲很容易,这几乎可以说是天性使然。生下孩子就是父亲,这是人人皆知的大实话。还有一句大实话,那就是只要有了孩子,怎么样当都是父亲,好也罢坏也罢,高兴也罢生气也罢,永远都是你自己孩子的父亲。古云:“只愁不养,不愁不长。”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接着说:"他们欠我们的账我记不清楚了,还不还由他们。反正我们欠别人的账一定要还。人死账不能死啊……"父亲因积劳成疾,在母亲去世一年半后离我们而去了。弹指一挥间,父亲离开我们已32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待人忠厚、心胸博大、令我非常敬重的普通农民。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既要忙农活,又要筹划盖新房,还日夜为尚未成年的5个孩子的吃穿住行考虑。父亲非常爱我们,同时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在12岁我小学毕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初中统  相似文献   

12.
正周末,把孩子送到辅导班之后,我拎着大包小裹回娘家看望父母。"你又乱花钱,家里啥都有。"母亲边嘟囔边接过我手里的东西。"这是孩子孝敬咱们的,你咋这么没趣儿呢。"父亲替我打抱不平。母亲毫不示弱:"你们爷儿俩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听到这话,父亲不同意了,去卧  相似文献   

13.
<正>1925年,父亲出生在江苏一个小商贩家庭里,由于孩子多,日子过得很艰辛。父亲十几岁就离开江苏,外出打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的生活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他是别人眼里的倔老头,却是我心里的好父亲。1949年,父亲随王震将军的部队从酒泉来到乌鲁木齐,在天山南北轰轰烈烈地开展大生产运动。1957年,父亲从乌鲁木齐到了农一师十场支农,也就是现在的农一师六团。一有空,父亲总会和我聊起他以前的"光  相似文献   

14.
做人与处世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11年10月12日,在河北省定县大王耨村一个书香之家,出生了一个婴儿,父亲孙云甫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栋梁之才,引经据典,取秉承先哲之意,给孩子起名"秉哲"。孙秉哲自幼聪慧伶俐,勤奋读书,品学兼优。一次,他读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时,深受触动,见同学家生活困苦,就经常给予各方面的接济。在书中他读到"志存高远"一词,并深解其意,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志远",决心要树立远大志向,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16.
品牌     
北京儿童医院是国内大型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每天要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8000多人次,忧心忡忡的家长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平安。我们医院的医生、我国著名儿科超声波专家贾立群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孩子健康的守护人。他36年如一日,接诊了30多万名患儿,确诊了7万多疑难病例,挽救了2000多名患儿的生命。2008年2月的一个深夜,牡丹江一位患儿父亲坐最后一班飞机,抱着已经"病危"的3岁儿子,赶到北京儿童医院。这位父亲熬得眼睛红红的,因为孩子很多天没有一滴尿了,先天又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学的第一堂课上,我请学生们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父母生了孩子。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地肯定:当然是父母生了孩子。从生物学的角度,先有父母后有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文化人类学却偏偏要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即:是孩子“生”了父母。试想,在孩子卅生之前,一个人身上哪里有父亲或母亲的身份?只有等孩子降临人世,男人和女人才成了父母。也就是说,是孩子赋予了男人或女人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意义。因而才说,没有孩子就没有父母。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生前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的父亲,一个面包师,就开始教我学习唱歌。他鼓励我刻苦练习,培养嗓子的功底。当时,我兴趣广  相似文献   

19.
愿望     
有一天,父亲和三个孩子一起坐在花园里休息,父亲问他们:“假设可以满足你们一个愿望,让你们得到心中最想要的一件东西,你们会选择什么?”  相似文献   

20.
愿望     
有一天,父亲和三个孩子一起坐在花园里休息,父亲问他们:“假设可以满足你们一个愿望,让你们得到心中最想要的一件东西,你们会选择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