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杭州房价持续走高,去年涨幅已超过京沪两地,今年5月房交会的价格又在去年每平方米平均4200元的基础上涨至4749元。为此在今年浙江省、杭州市的“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政府对房价采取限价措施;日前,杭州市房产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称“楼市泡沫化程度加大”,提请注意防范楼市风险。是什么造成了杭州持续的房价高涨,又是什么因素支撑了这一高价,而如此上涨还能持续多久呢7  相似文献   

2.
《团结》2010,(2):1-1
2010年全国“两会”刚结束,温总理有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话音犹在耳边,北京土地拍卖市场就连续刷新地王,引发京城房价新一轮快速上涨并带动其他城市。全社会因房价不断高企愈加陷入集体焦虑.新华社从3月28日起连续发表多篇评论抨击高房价。4月中旬国家连出重拳遏制房价,全国楼市终于有了调整的迹象,但仍然有不少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继续看涨房价,而“城市化”成为这部分人看涨的一条重要理由。  相似文献   

3.
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形势,2000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响“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确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要求,相继出台了《关于杭州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提高市民素质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经过几年的实践,杭州市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已初见成效。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终身教育体系初见雏形,终身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终身教育的基地遍及城乡,各类学习型组织纷纷涌现。杭州先后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2004十大协调发展城市”第一名。创建学习型城市已成为推动杭州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要警惕某些城市借助“数据”有意无意地传达一种信息,即“楼市调控已经到位”,“不再需要出台其他调控举措”,甚至对已出台的政策终止执行“我不知道该相信统计数据呢,还是相信我自己的询价?”王维杰准备买房,对房价的关注已有大半年了,但他越是关注就越是狐疑,因为“数据房价”与“感觉房价”这“两种房价差距很大”。上海白领王维杰只是各地众多数据房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调控房价,就是要瞄准“市场失灵”部分,出台针对性举措在最终通过表决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住房”被添至温总理列数的“群众最不满意问题”中,至此,居民住房问题已数度成为“两会”焦点话题。2005年和2006年,我国连续两次颁布了以稳定房价为重点的调控文件,但一些城市的同质房价(指同区位、同档次住房的房价,具可比性)竟以高于10%甚至20%的幅度上涨,调控似乎在走向它的反面。  相似文献   

6.
孔梓 《瞭望》2003,(34)
随着杭州城市发展由“西湖时代”进入“钱塘江时代”,萧山也进入了都市经济成长期、城市建设拓展期和新的社会格局形成期。对此,萧山区委、区政府站在战略高度,作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宁围,作为地处萧山城区北进的腹地和杭州跨江发展的前沿,将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原则,围绕大杭州面向21世纪的城市发展定位和经济功能调整,确立“接轨大都市,建设新宁围”的都市型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杭州房价下降30%似乎改变了中国人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有人怀疑会不会有反弹的可能。然而,出现供需失衡的不仅是抗州一个城市,买家稀少的情况已扩散到全中国。—分析师称,中国房市正在失去弹性。“一旦消费者不再购买房子,尽管折扣再多也无法把他们吸引回来”。  相似文献   

8.
热词     
《党政论坛》2014,(4):55-55
失眠城市指随着城市工作节奏变快,睡眠质量下降成了一种普遍的城市病.淘宝根据网友夜间购物情况发布的一份“失眠地图”显示,北上广深以及杭州位居国内“失眠城市”前五名.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士著文或发表意见指出,我国房价太高,应该降温。以北京市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售价与户均收入相比,房价收入比达到11倍,比当年世界银行驻华专家提供的3~6倍的“国际惯例”高得太多了。还有人以一个近几年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其中有两年增幅超过10%)为例,认为房价的上涨速度太快了。但这些意见还需要细细推敲。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稳定住房价格的两个“八条”及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主导的房产新政密集出台后,有人提出种种质疑。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的住宅产业就显现出4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即:有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有些城市房价过高;有些城市住房投资增长过  相似文献   

11.
诸珣 《民主》2006,(7):19-19
2006年1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二版刊登了一则杭州新闻,说的是“在杭州老外爱逛农贸市场”。的确杭州在2005年下半年也曾报道过,老外参观访问一家农贸市场,原定时间为半小时,结果竟逗留了近两个小时之久,老外们在这个农贸市场内,边参观边饶有兴趣的与卖菜的经营户,比划着聊起天来。自从杭州通过综合整治,把一部分农贸市场确定为社会资源向国际游客开放后,农贸市场与西湖并列为欧洲游客喜爱的去处,从而使杭州一跃成为继西安之后欧洲游客最喜爱的城市之一。农贸市场与一般城市景点旅游不同的是,这些社会资源点以最“原生态”的方式反映了市民…  相似文献   

12.
唐敏 《瞭望》2000,(10)
安居乐业是中国百姓的朴素理想。但一边厢是巨大的“安居”需求,一边厢却有着天文数字般面积的空置住房,是什么阻隔了这个理应贯通一气的消费链条,使这个最有希望成为拉动需求增长的龙头,迟迟不能如愿?原因很多,说来话长,但房价过高,让消费者望尘莫及难辞其咎,或者说是主要原因。 尽管多数城市1999 年的房价都是以跌势收尾,变化仅存在于跌幅的大小与涨落,但与实际的购买力相较,仍是高高在上,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商品住宅仍是天价。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分析表明,受访者中对目前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认为偏高的高达68.9%,认为其性能价格比偏高的占47.1%,相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仍然难以说“经济”。 建设部权威人士指出,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房价总体是适中的,尤其是经济适用房价格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校正、平抑了偏高的房价。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币,房价仍然偏高。 同是房价不菲的大城币,差距也极为悬殊。1999 年上海的商品房平均成交价格比北京低近五成。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房价何以居高不下,而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又是否与其政策优惠的幅度相适应达到了经济、适用呢?所幸,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人大、政协会上,住房问题成为代表们讨  相似文献   

13.
许江 《瞭望》2006,(34)
在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中,创建一个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需要在城市建设中补上一堂美术课。今天中国的城市建设,普遍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有绿化没有山水。在不少城市,“绿化”变成了简单的镝草坪,没有“山水观”。好的绿化环境应该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山水中找到人与自然的“尺度”。大家为何喜欢杭州?  相似文献   

14.
唐敏 《党政论坛》2014,(2):57-57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绝大多数城市房价处于持续上涨之中,尽管一些城市的涨幅出现收窄,涨俨然“控制”了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一位开发商抱怨道,杭州楼市已经倒在地上, 再踏上几只脚差别都不大了“国六条”及其细则“九部门十五条”在全国很多城市引起了极大反响,但是在前些年颇引人瞩目的、有“全国楼市晴雨表”之称的杭州,却震动不大,市场各方面对房地产新政策相对“偏冷”,其中内情何在?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考核一个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很大程度是看经济发展指标,如GDP、一二三产业发展情况、财政收入等。“拉动房价”,最直接的效果就是GDP和财政收入大幅度攀升。在国内有的城市,来自房地产业的税收与来自建筑业的税收占到了地税总收入的2/3。对地方领导干部来说,没有比“拉高房价”  相似文献   

17.
上海房价何时触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市商品房平均价格已超过北京,成为全国房价最贵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吕薇 《瞭望》2006,(28)
“他们是最大的利益获取者,而且他们已经形成‘暴利’集团。”围绕着房价问题的博弈,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发出不同的声音。被称作“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一群, 一如既往地处在舆论的风暴点上;与之对立的一群,则获得了一个新称呼——“房奴”。  相似文献   

19.
格来  许群 《瞭望》1987,(11)
西藏高原上的日光城——拉萨,在新建的市委二楼会议室里,悬挂着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许多藏族同志都对它发出啧啧称赞:“协扎泽宝都。”(藏语:非常美)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市委二楼会议室里,高挂着一幅精制的有布达拉宫图案的挂毯,挂毯立体感很强,形象逼真。 杭州、拉萨,两座名城已经缔结为姐妹城市。她们互相帮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并肩前进。 “天堂”倾心 高原“缔亲” 那是1983年春天,有位领导同志提议;为了支援西藏的建设事业,杭州、拉萨结为姐妹城市,团结友爱,对口支援,携手并进好不好?这个建议立即为两市领导所重  相似文献   

20.
于猛 《理论参考》2010,(6):25-27
楼市大调整态势下,狂飙猛进的房价放缓了脚步。众说纷纭的楼市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面包”价格的高昂源于“面粉”价格的飙升,要想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否则,现有政策退出后,房价将会迎来暴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