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朗总统哈塔米于1997年8 月正式就任以来,由于其改 革政策深得民心,改革步伐稳健,以他为首的改革派阵营正在稳步前进。伊朗的外交也正在打开新局面,目前伊朗与本地区国家、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受诸多因素牵制,伊朗今后的改革道路并不平坦。壮大改革阵营稳步推进改革 三年来,保守派曾以各种方式破坏和阻挠哈塔米的改革计划。面对保守势力的攻击,哈塔米政府尽量采取克制方式,在许可的范围内采取具体措施推进改革计划。结果伊朗国内新闻媒体异常活跃,哈塔米赢得了人民特别是青年和妇女的拥护,哈塔米强…  相似文献   

2.
伊朗缘何提出与美国人民对话●本刊特约记者荣松德黑兰专电伊朗总统哈塔米去年底表示,他希望同“伟大的美国人民”进行对话。哈塔米说,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更需要进行对话,以消除分歧,增进理解。哈塔米的讲话立即在华盛顿引起了积极反响,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哈...  相似文献   

3.
荣松 《瞭望》2000,(Z1)
刚刚进入2000年 ,伊朗便展开了一系列积极外交活动 ,与英国、土耳其、德国等国家消除障碍 ,为进一步打破西方国家多年来的政治孤立和在新的世纪里全面推行伊朗总统哈塔米倡导的“缓和紧张、平等对话”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月10日 ,伊朗外长哈拉齐前往英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 ,成为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访问英国的最高级别伊朗官员。哈拉齐在访问期间分别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库克举行了会谈 ,双方均表示将为推动业已解冻的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进一步努力。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 ,由于西方国家将伊朗…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0,(30)
本刊国际编辑室 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6月11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开始举行三方首脑会晤。会晤将围绕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和水资源等关键问题进行。 伊朗总统哈塔米应德国总理施罗德的邀请于7月10日-12日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伊朗国家元首33年来对德国的首次访问。 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7月1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署一份联合公报,决定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斐济前副总统约瑟法·伊洛伊洛7月13日被斐济大酋长委员会任命为总统。同日,…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1,(2)
●俄罗斯国家杜马各议会党团和议员团领导人2000年12月26日表示支持普京总统提出的政党法草案,并决定在2001年1月的国家杜马会议上进行审议。政党法的诞生和实施将对俄各级权力机构的选举和国家政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据巴格达媒体12月27日报道,为加强伊拉克与印度在经济、技术、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关系,两国政府签订了一项“石油换小麦”长期协议。●伊朗总统哈塔米12月27日同来访的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举行会议,双方表示要加强军事和安全等方面的合作,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加纳最大的反对党新爱国党总统候选…  相似文献   

6.
艾哈迈迪-内贾德目前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便是化解有走向危机趋势的伊朗核问题。 8月6日,伊朗新总统艾哈迈 迪-内贾德在议会宣誓就职。当他签 署宣誓文件,表示要忠实履行职权、 服务人民时,他面带微笑,意味深长 地说:“这个字很难签!”的确,艾 哈迈迪-内贾德在伊朗内外问题纷乱 复杂之际、肩负着支持他的伊朗下层 民众的希望开始履行职务,其压力之 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7.
荣松 《瞭望》2000,(10)
举世瞩目的伊朗第六届议会选 举终于落下帷幕,2月18日 伊朗选民重演了1997年5月23日的总统大选,用自己的选票帮助新兴的改革派夺取了权力强大的伊朗议会,为进一步推行伊朗总统哈塔米所倡导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选举最后结果表明,议会290个席位中已有225个归属已经明确,65个席位需要进入第二轮。在已确定的225个席位中,改革派候选人占170个,保守派只获得45个席位。在首都德黑兰,改革派更是遥遥领先,全市30名当选议员中有29人是改革派的候选人,与保守派有密切关系的前总统拉夫桑贾尼以第30名…  相似文献   

8.
7月27日,伊朗宣布,现任总理拉贾伊当选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从而结束了一个多月来围绕总统问题的复杂斗争。 早在6月21日,伊朗议会通过弹劾巴尼萨德尔总统的议案,第二天,霍梅尼批准了议案;同时,司法当局下令全国通缉这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巴尼萨德尔的下台标志着反前王朝的各派联盟进  相似文献   

9.
虽然离6月17日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但伊朗总统选举预热已经开始。5月10日,登记总统候选人的工作正式开始。据伊朗内政部当日早些时候的消息,第一天共收到了105份申请。到了晚上,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发表声明表示将角逐新总统职务,引起世人瞩目。年逾古稀的拉夫桑贾尼曾于1989年至1997年连续担任两届总统,被  相似文献   

10.
伊朗总统哈塔米前脚离开, “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后 脚即来。如果说德黑兰与莫斯科“眉来眼去”,已经让华盛顿忐忑不安,那么巴格达与莫斯科“勾肩搭背”,无疑令华盛顿怒火中烧了。不管美国高兴不高兴,俄罗斯与伊拉克之间关系在不断“升温”。 重压之下必有勇夫 4月17日至21日,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对俄罗斯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巴格达对莫斯科进行的最高级别的访问。访问期间,拉马丹同总统普京。总理卡西亚诺夫等俄罗斯领导人着重讨论了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和加强双边经贸以及军售合作等问题。这次访…  相似文献   

11.
地处战略要塞的阿摩拜疆正成为俄美争夺的对象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1日至22日对阿塞拜疆进行了两天工作访问。他带着约500人的庞大队伍前来参加在巴库举行的“俄罗斯年”开幕式,以浩大的声势表明俄将加强同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普京是在伊朗核问题不断  相似文献   

12.
陈铭 《瞭望》1996,(35)
美国总统克林顿8月5日签署了进一步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案,将惩罚在伊朗、利比亚石油、天然气行业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国公司,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对。这对伊朗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首都德黑兰像往常一样平静,没有出现去年6月美国宣布对伊朗制裁后的经济动荡、政治恐慌。  相似文献   

13.
2005年8月3日到2006年8月3日,对伊朗和艾哈迈迪-内贾德来说,是倍受全球瞩目的一年8月3日,艾哈迈迪-内贾德作为伊朗总统执政就满一周年了。在他刚当选总统时,由于他的经历鲜为人知,人们对这个行事低调的少壮派人物普遍抱有神秘的感觉;就连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承认,他对这个49岁的“年轻人”知之甚少。一年里,这个铁匠的儿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官员成为举世瞩目的政治人物,更成为伊朗在核问题上强硬立场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虎视鹰瞵之下,伊朗总统哈塔米冲破重重阻力,于 3月中旬对俄罗斯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 1979年以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访俄。访问期间,双方讨论了军火交易、核技术合作、里海石油资源分享以及中亚地区安全等问题,签署了《俄罗斯和伊朗两国相互关系基础和合作原则条约》和《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联合声明》等文件,成功地推动了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为两国抵抗美国遏制与压力而加强全面合作增添了新的动力与内容。 关系演变   回顾俄伊两国关系近 10年来的演变,颇似临海观潮,看到的是大起大落的景象。   20世纪 90年代初,俄伊关系一…  相似文献   

15.
约韦里·穆塞韦尼在乌干达全同抵抗运动推翻奥凯洛军政府后四天,于一月二十九日宣誓就任乌干达总统。 我在乌干达工作期间,曾几次同穆塞韦尼接触过,并到他家作过客。他瘦高的个儿,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执 政100天来经历了一场大 风暴。在政府和各方的努力下,这场风暴暂时平息下来,但迹象表明,政府在剩下的两年多任期内将面临更多的考验,前途充满荆棘。梅加瓦蒂已经发出警告说,如果不能处理好国内政治、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这个千岛之国有可能沦为“东方的巴尔干”。 梅加瓦蒂7月23日宣誓就任这个国家第5任总统后,确定了工作纲领,组成了各方比较满意的内阁,一心重振国家。没有想到,发生在美国  相似文献   

17.
积累政治遗产和孤立伊朗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离开华盏顿,前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访问,拉开了布什2008年频繁外交活动的序幕。白宫发言人说,布什总统这次长达9天的中东之行,目的是为巩固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的成果,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分析人士认为,布什此次中东之行  相似文献   

18.
去年7月中旬,巴沙尔·阿萨德宣誓就任叙利亚总统。一年来,巴沙尔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同时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他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加强与合法政党的合作,政治气候开始转变。巴沙尔在就职演说中强调,由叙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复兴党)领导的包括7个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7,(8)
<正>5月10日,文在寅正式宣誓就任韩国第19届总统。文在寅上任,直面萨德入韩、朝鲜问题、美日韩同盟、中朝特殊关系,横亘在中韩两国之间的各种制约因素盘根错节,令中韩关系摇摇晃晃。中韩关系关键看韩国,两国关系能否拨云见日,走出扑朔迷离的窘境,正在考量文在寅这位难民出身,当过特种兵、人权律师,同时又是前总统卢武铉挚友的韩国新总统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20.
内罗毕专电盼望已久的肯尼亚大选于1月4日揭晓,现任总统莫伊在近26年来第一次多党选举中获胜留任。当日,莫伊宣誓继任肯尼亚共和国总统和三军武装部队总司令。据统计,在去年12月29日举行的大选中,莫伊共得选票196.46多万张。在8名总统候选人中居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