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佳逸 《学理论》2023,(3):94-96
推进“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塑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确立责任、透明、回应等现代政府治理的鲜明价值取向,体现现代政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诉求的鲜明特征,始终坚持“放管服”改革的初心使命、人民主体地位和职能转变导向。  相似文献   

2.
杨淑萍 《理论探索》2007,(2):121-123
责任政府是民主政治时代的产物,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行政目标。责任政府构建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但所依据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即沿着“对谁负责”、“对何事负责”、“由谁负责”、“如何负责”的逻辑主线来构架责任政府的不同模式。我们应该从客观意义上来剖析责任政府实现的基本规律,并从共性到个性,以比较的视角分析我国在责任政府实现途径上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性,为我国责任行政实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责任政府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政府应该是对全体国民全面承担责任的“责任政府”。而传统理论将“责任政府”主要限制在“内阁制”政府及其政治责任方面,其內容与范围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在社会发展加快,行政权在公共领域不断扩张,对行政权的控制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责任政府”的概念应扩展到任何一种政治体制的政府,而其内容也应扩展到政治的人道义的、宪法的和其它法律责任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洁 《瞭望》2006,(48)
“十一五”期间,在就业、社会保障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上,政府都将承担更多的责任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转发布实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长期专项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向政策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有效、运行更加稳健方向迈进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5.
政府责任的逻辑前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各民主国家的政府为了迎接挑战都把责任政府作为政府改革的目标。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政府责任存在的基础;权责一致原则是政府责任存在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说,这个原则就是对政府权力的限制,“权责一致”的要求是政府责任实现的保证,同时,它规范政府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6.
时事聚焦     
《瞭望》2006,(37)
中国(2006年9月2日—9月8日) 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  相似文献   

7.
政府责任是民主政府与专制政府的根本区别。近现代社会的大多数关系表现为平等的契约关系,近现代法律大多是对契约关系的确认。根据“主权在民”学说的阐述,政府是基于人民的授权而产生的,政府不受人民信任或偏离人民的授权而行使职权或职责,对此需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责任包括道义责任、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我国要实现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目前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政府责任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治理理论视角下“责任·责任意识·责任理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责任意识、责任理念是发展着的概念体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尽相同的内涵。以治理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责任、责任意识和责任理念,分析“责任”在不同语系中的内涵及与之相关的概念、阐释“责任意识”的理论根源和形成机制以及重构“责任理念”的核心体系,将有助于政府责任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应当对谁负责的问题上,“股东至上”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对股东负责;“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要对所有利益相关的群体负责,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实,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合法地增加利润。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责任人。政府不应当寄希望于企业主动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应加强规范和引导,让“有德”的企业不吃亏,“缺德”的企业跌跟头。  相似文献   

10.
汤华 《瞭望》1993,(12)
李鹏总理在向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向大会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而进行的这场政府机构“革命”,在这次的“两会”上,受到代表、委员们的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1.
拖欠农村教师工资难见转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县级政府要按规定设立“工资资金专户”,由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的编制和中央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及标准,通过银行直接拨入教师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中。为保障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等困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中央财政将给予适当补助。2001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  相似文献   

12.
林蔚 《瞭望》2006,(13)
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重要目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刚刚获得人大通过,3月 20日国务院便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确实让人感到意味深长,用心良苦。显然,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等概念早已成为人们共识的今天,让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只是“科技”、“教育”的责任,而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科  相似文献   

13.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是整个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中轴与落脚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有利于行政立法深化与完善,有利于建立“职责本位政府”、“民本政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体系包括责任追究主体、责任人的责任分担、责任承担方式、责任追究程序等四个方面。现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存在认识不够到住、立法不够完善、归责原则模糊、追序程序弱化等主要问题,应当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完善立法、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增加归责原则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陷阱”描述了中国改革面临的系统性难题,规避“社会转型陷阱”,政府的责任担当是关键.“社会转型陷阱”规避涉及社会、经济和政治多个层面,因此,政府责任相应地包含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通过建设社会制度、呵护中产阶级、赋权社会组织来建设社会,通过遏制权贵资本、规制国有资本、优化民营资本来规制资本,通过开放式建党、开放性立政、开放型治理来开放政治.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立以决策问责为核心的责任政府是关键。然而,当前中国以责任政府建设为目标的问责实践却呈现出“重执行、轻决策”的特征,对决策失误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造成了决策失误多发与决策问责缺乏并存的现象。从主体与责任的视角观察,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决策责任主体的多元性形成了主体间的内在张力,导致责任追究中的“多只手难题”;二是决策责任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各责任类型的不同适用情形,导致责任追究中的“多责任混乱”。对此,应当以明晰公共决策的责任主体和明确公共决策的责任类型为着力点,在厘清集体决策责任与个人决策责任界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的决策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实现决策问责制度的优化重构。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改革“社会化”取向,指公共服务提供,更多地依靠社会、更少地依靠政府“。社会化”仍然是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取向,但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社会化”取向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以政府正确履行其维护社会公平责任为前提。公共服务提供强化政府责任,指强化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主导安排者的责任,体现公平优先的价值导向;强调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指基本公共服务中准公共服务生产,引入社会力量,打破行政垄断,以竞争倒逼事业单位改革,构建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市场,以契约方式提供,体现兼顾效率的价值导向。重新认识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角色与重建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是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社会化”取向有效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8,(38)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部门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借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经验,把转变职能作为改革的核心,并通过部门的三定落到实处。要坚持四个分开。即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  相似文献   

18.
降低行政成本建设廉价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职能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数量的多少是决定政府行政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转变职能、减少机构和人员、推行公共服务社会化、变“无限责任政府”为“有限责任政府”、增强成本意识、规范政府财政开支、强化立法、提高公务员素质,是降低行政成本、建设廉价政府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非典”时期一大批各级官员因未能履行职责而被就地免职以来,“官员问责”制开始走进人们的政治生活。这表明我国对重大事故、事件中失职的官员进行问责已经付诸实践,责任政府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树立权责对等理念,建立责任政府正在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政府既是分配正义的责任主体也是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分配正义的实现离不开廉政建设,而廉政建设的取向是实现包含分配正义的公平正义,廉政建设与分配正义相互促进。而“应为”与“应得”既是分配正义的理论限度又是廉政建设的本质要求,承担“应为”之责,保障“应得”权益,构成了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分配正义视角考察廉政建设,厘清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次分配过程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实现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