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股市在经历了“报复性” 反弹之后,暂时恢复了平 静,但围绕“国有股减持”话题的讨论,仍然热烈。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研究员,请他就有关“国有股减持”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 记者:存量发行方式在市场受阻的原因是什么? 陈淮:国有股全流通和存量发行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是两码事。存量发行是一个具有明显缺陷的办法,不可能解决减持的任何一个根本目标,也不可能成为减持的主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企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因此 ,国有股减持便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国有股减持问题的由来、国有股减持的原因做出阐述 ,并认为国有股减持在当前情况下应逆势推进 ,在坚持一些原则的前提下尽快进行 ,从而为深化国企改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尽早解决国有股问题,使国有股流通或减持国有股,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管理部门的共识,但论者多认为国有股的减持只是中央财政困难、社保资金来源匮乏,因而是简单的国有资产变现行为。笔者认为,如果把国有股减持简单地理解为变现国有资产、填补社保资金缺口,必将导致无法圆满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只有深刻理解国有股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设计出国有股减持的系统目标,制订国有股减持的原则,才能使国有股流通问题的解决获得令市场各方满意的结果,同时也使中国证券市场获得一次大的发展机遇。 国有股并非中国独有,凡持股主体直接或间接代…  相似文献   

4.
目前,减持国有股的思路主要包括配售、回购、拍卖等。人们以为,减持的最大难点在于证券市场无力承受。其实这不是真正的难点。一段时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仅从既有的证券市场参与者和入市资金中寻求出路不可能解决问题。要让国有大型投资公司来担当减持国有股的“主角”。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总股本规模 约为2846亿股,其中不能流 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62%。如此巨大的股权不能流动,极大地妨害了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使股市变成了单纯筹资的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国有股所占比重过大,我国目前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实际上仍…  相似文献   

5.
国有股减持是困扰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国有股不仅要减,而且还要快。按流通股股东配售是最简单、也是最稳妥的方法,它将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标本兼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是“形备而实不至” ,没有形成各负其责而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改制不彻底 ,股权结构不合理。完善治理结构要标本兼治 ,既要认真落实《准则》 ,又要调整股权结构 ,坚持国有股减持。  相似文献   

7.
近日,缠绕在广大投资者心头数月之久的一大悬疑终于解开了。有关减持国有股的相关政策,中国证监会有了明确说法:减持国有股将通过国有股配售方式实现,今年内只选择两家企业进行试点,两家配售金额合计在5亿元左右。应该说,国有股的减持与上市流通是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无论对国企改革,还是对证券市场来说,都是长期利好。但问题在于,在近期,或说在这一改革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国有股减持、流通与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关系。从决策层的动作来看,这也是其极为谨慎对待的一个问题。证监会有关人士强调,国有股配售是…  相似文献   

8.
“减持”叫停后社保基金如何充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的重要目的是为充实社保基金,当停止减持的政策出台后,社保基金的未来充实渠道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9.
夏南 《瞭望》2003,(46)
国有股流通近期风声又起。先是上周市场传言,一份由中国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起草的“白皮书”透露出解决全流通的新信息;接着,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1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畅谈国有股流通与减持。 股市为此又是一番急涨急落,11月4日上证指数曾摸到1412点,11月12日又下跌至1317点。市场神经之脆弱可见一斑。但从现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改革在2001年虽然不那么轰轰烈烈,却也进行得扎扎实实,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平稳发展提供着强大动力。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国企改革在完成了“三年脱困”目标后,2001年进入了攻坚阶段,尽管全年可以圈点的阶段性成果不多,但攻克难点的步伐开始迈出: 减持国有股和国企股权多元化工作起步。国家经贸委2001年相继  相似文献   

11.
──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也有赖于股权结构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能完全到位,以及证券市场上许多的不公正、不合理,甚至上市公司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股权结构的扭曲。国有股的减持与上市流通,无疑是有利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扩容与公平证券市场稳定的两在因素作为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到国有股、甚至法人股的减持与流通都会逐步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以牺牲证券市场短期稳定发展为代价。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运用适当的方式来正确处理国有股的…  相似文献   

12.
高飞 《瞭望》2001,(21)
近一阶段时间以来,关于国有股减持的话题一时成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上市公司、各方投资者以及普通市民关注的焦点。而其最热烈的反应莫过于股票市场了。投资者起初的反应认为这是巨大的利空,国有股犹如洪水猛兽将破闸而出,股票供给将出现新的失衡,因此,股票价格指数出现了一连几日的宽幅震荡。而在其后随着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解释以及理论界的探讨,投资者过激的反应恢复了平静。这充分地反映了国有股减持的复杂性、牵扯利益的多元性和操作的困难性。但困难总是相对的,事物的发展总在曲折中前进。国有股减持必将在各方的关爱和呵护中与大家见面,并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各个层面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有股减持的方案,可谓集“天下”智慧,纷繁众多,见仁见智。归纳起来,可简之为七大类:配售、股权调整(包括回购、缩股、扩股等)、开辟第二市场、预设未来流通权、权证、基金和其他类(包括存量发售、股债转换及分批划拨等)。  相似文献   

14.
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在具体操作办法发布前,在首发增发中停止国有股出售。消息发出次日,沪深两市以全线涨停报收。市场的“报复性”反弹,再次印证了6月份推出的国有股减持方案虽非本轮调整的全部原因,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线。决策层、管理层能够从善如流,适时停止这一方案的实施,说明政策的着眼点越来越关注市场和投资者的利益了。接下来的问题,就要看政策制订者如何博采众长,形成兼顾各  相似文献   

15.
潘燕 《瞭望》2002,(27)
对不少被深度套牢的中小股民来说,6·23是个难眠之夜。当日晚饭时分,“国务院决定停止在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消息开始在股民中漫延,至此,很多人才悟出上一个交易日近50点的大盘上涨所为何来。长期的股市征战使人们知道,如此重大的利好,纵有“先知先觉”者,也不是50个点能挡住的。一个朋友兴奋地说“这还不得涨上个把星期”。  相似文献   

16.
潘燕 《瞭望》2001,(11)
绩优却一毛不拔,还要高价配 股,一些上市公司的分配方 案一出台即在中小投资者及媒体中招致一片“声讨”。尽管媒体的注意力很快又被新出台的“B股对内开放”和“退市机制”所吸引,但由此引发的“上市公司不分配顽症”、“中小投资者利益谁来保护”以及“国有股如何减持”的相关讨论,却并不因此而结束。 有关机构统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着较严重的不分配问题。从1992年到1999年,国内仅有平均28.77%的上市公司分配纯现金股利,即使加上配合采用的股票股利、转增股本部分,分配的公司也不到52%,而美国上市公…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也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国有股减持的有关问题 ,就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过程中的治理结构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4,(30)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如安庆市怀宁县,其主要内容:成立国有独资的怀宁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所有原粮企的政策性功能、“老人”、“老粮”、“老账”的集中管理和地方储备粮管理。将现有粮食加工企业的全部资产上收,成立一家按照市场化经营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并在三年内国有股减持到51%,新增股份向社会自然人募集。成立怀宁县粮食系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国有资产的监管。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大型公司或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王剑 《瞭望》2002,(Z1)
国有股减持方案一直以来成为市场关注 的焦点,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 神经,而在相关各方诉求千差万别的情况下,减持方案是否存在多赢的基础,是各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我们知道,证券市场的基石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要寻找多赢的局面,其基础就是我国的上市公司要有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成长性。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素质不高,且盈利能力处于下降阶段,这从近期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中就可以得到验证,甚至上市公司每年的分红还不足以完全抵消市场投资者进行股票交易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即  相似文献   

20.
消费政策要“面面俱到”减持国有股“主角”是谁 京沪两地“会诊”住宅市场日本缘何解除零利率政策欧盟经济面面观 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是近几年 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生产和消费良性循环的重要 措施,也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措施。近两年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细究起来,居民的消费热情与政府的鼓励相比,总有那么一些“失衡”。 近两年个人消费信贷处于低迷状态便很能说明问题。 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近年来个人消费信贷虽然不断增长,但在贷款总量中比重依然很低,甚至微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