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子龙 《学理论》2010,(29):136-137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公证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效用,恰好能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结果,维护社会信用体系。拟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对称与公证制度之间的关系角度,寻求发挥公证制度经济效用的有效途径,从而完善我国的公证制度。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公证制度对我国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华 《学理论》2009,(19):46-47
随着两岸关系的正常化,涉台公证业务不断增多。了解我国台湾地区的公证制度,不仅可以洞察大陆法系公证制度的精神和实质,也可以为我国公证法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照。当前形势下,明确我国大陆公证权的定位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公证人的地位、公证组织形式及规则,完善我国公证相关立法。对加快海峡两岸公证业务资源的自由流动,节约公证成本,提高公证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宇红 《学理论》2010,(1):131-132
价值原则是一项法律制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它决定着该项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和立法精神。公证制度价值原则的确立与实现,既是公证立法最基本的理论需要,也是我国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实践要求。本文试图以"法的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公证制度现状、性质、特点及存在弊端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确立我国公证制度的价值原则,并对价值原则的确立依据、及其内容等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公证制度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两次颁布公证法规,但并未推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了公证处。但由于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到一九五八年就接近夭折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恢复了公证制度,重建和新建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证主要实行自愿公证,这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据此,民商立法应加大必须公证的法律规定,通过公证规范民事、经济活动,以发挥公证的引导功能、教育功能、预防功能及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权法》中规定不动产物权转移以登记为生效要件,没有将公证制度引入不动产登记中,拒绝公证制度对不动产变动的参与,虽然有立法者的多方考虑,但从不动产变动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却是不完善的。为了不动产登记的安全与效率,应当将公证制度作为一种前置审查模式应用于我国不动产的登记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证制度是民国初年从西方引进的,至今不到百年历史,仍未真正成为一项与中国现有法律制度完全融合的制度.因此,了解公证制度的起源及发展历史,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公证制度,对于推进、健全和完善中国公证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于滨 《瞭望》2000,(47)
今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了 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 改革方案》。这是继律师改革之后,司法部推出的又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此次我国公证工作的改革,将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证机构,建立高素质的公证专业队伍.规范完善公证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证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公证工作的方式、方法,强化公证效力,充分发挥公证的职能等内容,提出明确的措施和步骤。 日前,司法部副部长段正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对公证改革中可能遇到或即将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行政体制下的公证制度存在五大…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采购公证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采购市场庞大,对我国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政府采购执法存在着许多问题。法律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搞好政府采购,办理政府采购公证非常必要。公证对政府采购的中介、证明、法律干预、法律监督、招标投标现场监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秋滨 《学理论》2013,(8):132-133
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主要涉及对60个法条的修改,包括文字上的修改、法条增减款项等,部分法条的修改对我国公证行业也产生重要影响。除了新规定的电子证据、公益诉讼有助于公证机关办理保全证据公证之外,还表现在:涉及公证的第67条变更为第69条,删除了"法律行为"的规定;公证证据保全公证仍未能登入民诉法证据保全之"堂";对公证机构出具强制执行证书产生影响,可能造成公证机构办理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效力公证案件数量的减少。作为公证人,有必要深入了解民事诉讼法主要修改内容,以便更好地做好公证服务。  相似文献   

11.
江山 《瞭望》1984,(24)
司法部最近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是北方十省市的一些公证工作者,会议的议题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公证工作如何为蓬勃发展的农村专业户和经济联合体服务。  相似文献   

12.
张宇红 《学理论》2010,(3):39-39,169
哈尔滨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公证业务的城市。63年来,公证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市公证行业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的改革目标相比,差距还很大。有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市公证事业健康、有序、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市公证体制改革以来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公证法配套措施缺失、公证法律服务市场亟待规范等问题人手,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结合我市实际,建立公证法配套等措施,以期彻底解决公证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1982年4月13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算起,不过短短10年。而中国的公证处已发展到2932所,公证人员达15972人,每年办理各类公证976万余件,其发展真如雨后春笋。 但在10年前,假如问:什么是公证?怕是很少有人能答得上来。北京市公证部门那时曾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部队搞过一次“你知道什么是公证”的调查,100人中能回答正确的不足5%,其余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公证处是“说公道话的地方”;有的认为“是主持正义的地方”;还有的  相似文献   

14.
陈元启 《学理论》2009,(31):90-91
由于我国千百年来家庭传统的影响,即使在现在化的今天,真正进行婚后财产公证的夫妻仍然比较少,绝大多数人认为通过财产公证的归属不利于家庭和谐和夫妻感情,处于传统道德和权利文化的矛盾之中。家庭财产公证对于保护男女双方利益显得十分重要。家庭财产公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型文明家庭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真正体现其很强的“法律与道德的实践性”和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人民法院报》2001年10月15日刊登了陈金波、宋军英两同志撰写的《公证行为应纳入行政诉讼范围》的文章。对此,笔者有不同观点。相对人对公证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人民法院不应受理,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0,(47)
第一,加快公证体制改革步伐;现有行政体制的公证处要尽快改为事业体制,同时鼓励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组织形式的公证处。今后不再审批设立行政体制的公证处。改制后的公证处根本属性不变,即公证机构作为国家法律证明机构的性质不变,公证人员依法行使国家法律证明权的身份不变,公证文书的法律效力不变。今后,公证机构向事业单位转制的进度将大大加快,合作制、合伙制试点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司法部特别要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要加快、加大合作制、合伙制公证处的试点力度。 第二,改革公证员考试、考核制度,加强公证员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17.
译文 《侨园》2011,(8):39
一年一度的暑期将至,许多学生计划走出国门修学旅行,到缤纷的世界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通过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增强信心。在踏上旅程前,需要给学生们提个醒:别忘了根据旅行目的地国驻华使领馆的要求,办理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涉外公证。通常情况下,赴国外,尤其是赴欧美旅行的学生,如果年龄未满16(或18)周岁,除办理出生公证外,有的驻华使领馆还要求办理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学生出  相似文献   

18.
许育红 《侨园》2009,(4):61-62
指纹,是指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固定纹线,俗称手指印.其基本类型有三种,即斗型、弓型和箕型.由于人类遗传与环境的因素,人人皆有指纹但各不相同.指纹的独特性,使得指纹公证具有较特殊的用途.为此,本文主要就海外当事人《包括中国公民、外籍华人、外国人及无国籍人)怎样申办指纹公证或认证及在国内如何使用提示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0)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强化。财产继承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继承法的修改也被提上日程。同时,继承法上的相关问题,如特留份制度、遗产范围的确定、公证遗嘱的效力、夫妻共同遗嘱等成为学者热议的对象。关于继承法是否应该规定夫妻共同遗嘱制度,学者观点不一,各国立法对于夫妻共同遗嘱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对国外夫妻共同遗嘱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共同遗嘱制度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我国关于夫妻共同遗嘱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2,(10):2
动力公证处自1987年组建以来,历经了25年的蓬勃发展,基础建设规模、业务领域开拓在黑龙江省公证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多年来,动力公证处以优质高效、诚信廉洁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