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政 《瞭望》1985,(27)
律师如何为经济建设做好法律顾问,司法部副部长在答本刊记者问时说,一是协助经济部门和企业单位培训法律人才,二是专职律师积极应聘担任企业法律顾问。他特别强调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不应只当“消防队”,而应努力当好“防疫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脱节所带来的弊病日益凸显。一方面法学专业因就业等问题被教育部连续亮红牌,另一方面却是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多年来都在闹"法官荒",律师数量严重不足,青年律师的执业环境令人担忧等。探讨造成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原因,为法学教育改革、法律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杨柳 《瞭望》2004,(18)
近年来,一些律师在诉讼过程中与司法人员形成了不正当关系,特别是出现了个别法官与个别律师违反执业纪律,损害当事人利益,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影响司法公正。为此,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互相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要求加强对法官与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职业纪律约束,规范律师与法官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法官的选任   德国法官的选任与中国相类似而与英美等国不同。德国允许年轻人从事法官职业,但并非所有的年轻人都可以当法官。德国的法律职业同高等法学教育相统一。年轻人若要从事法律职业 (无论检查官、法官、还是律师 ),必须要有在大学学习法学的经历。没有受过或者没有完成法学高等教育的人只能从事辅助工作。因此,在德国,若想成为一名职业法官,唯一的途径是进入大学法律系接受正式的法 学教育。为了保证所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全日制高等法 学教育成为德国法学教育的唯一形式。   学生通常要经…  相似文献   

5.
潘怀平 《理论探索》2013,(1):117-120
走进乡土、驻扎乡土,成为乡土法官,是我国农村社会独特的法律现象.乡土法官城市化的基本现状是:履职方式趋向城市化,履职场所向城市扩展,居住地由乡下向城镇转移等.乡土法官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土法官的“朴实司法”作风逐渐丢失,乡土法官“坐堂”履职倾向严重,乡土法官重法条轻地方性知识的倾向严重等.建立城区法官与乡土法官联合办案机制,基层法官与司法协助员互动工作机制,培养初任法官乡土化的长效机制,基层法官“走庭”与“驻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是乡土法官城市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谁是法院?     
桃源  于多 《瞭望》2006,(35)
报载,受11名天津当事人的委托,一名北京律师与他的当事人前往天津某法院办理立案手续,这位律师指称他在该院的立案大厅遭到该院行政庭庭长的殴打。报道称,这位掐北京律师脖子的法官扬言,“我就是法院,法院就是我,我说不立案,就是不立案。”  相似文献   

7.
陶然 《学理论》2012,(17):206-207
韩国传统的司法考试制度具有典型的精英化特色,其作为司法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司法改革的成败.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韩国法律人才培养与选拔制度将以法科大学院为中心,以律师考试作为从业资格获得的标准.法官和检察官也必须从从业多年的律师中选拔.应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韩国现有的法律人才选拔制度,也对韩国的法律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之音”6月9日报道称,中国“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前温州市副市长杨秀珠案,当地时间9日上午在纽约曼哈顿的美国移民法庭开审.虽然该案获移民法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但熟悉该案法官的律师说,杨秀珠获法官同情的概率较低,但程序会拖较长时间.杨秀珠案将不会向媒体和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9.
边群 《理论视野》2013,(9):79-80
《光明日报》2013年8月20日刊登徐娟的文章指出,早在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一共用了25个"不得"和13个"应当"来详细规定律师和法官的行为。比如,"律师不得违反规定单方面会见法官"、"当事  相似文献   

10.
国徽顶在头上,天平扛在肩头,并不等于就是人民的合格法官;有了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也不就算是合格的法官,人民的法官关键是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公正是法官的天职。“案子一进门,双方都托人”,这是当今司法工作面临的活生生的现实。在诸多“说情人”、‘“拉关系者”之中,不乏位高权重的领导者,出手阔绰的“大款”,面对社会上刮来的“东西南北风”,黑龙江省五常人民法庭庭长孟宪福头不晕,腰不软,秉公办案,严肃执法,成为群众心中“公正的法官”。权势,必须给法律让路。一次,一位局长的女婚,自恃“门子”硬,公然将法院…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二元化律师制度是世界上分类最为严格,受传统等级观念影响最深的律师制度,也是英国法律职业中的一大特色.英国律师分为出庭律师(大律师)和事务律师(小律师)两类,两者之间在法学教育、律师资格考试、律师组织与职能上有很大差别.而美国虽然是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其法律源于英国法,但美国人在制定法律时,糅合进大量的本土因素,与英国法区别较大.因此,美国虽然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但律师制度却是一元化的.  相似文献   

12.
胡道华  刘恒章 《学理论》2010,(8):173-175
法律英语是指英语国家的法官、律师、法学研究人员等在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或在法学研究中所使用的语言。法律英语具有专业的使用领域,具有与普通英语、其他专门用途英语不同的特点。法律英语的特征突出地体现在其词汇方面,其主要由来自拉丁语及法语的外来词汇、中古英语词汇、专业词汇等构成,同时本文也对英国及美国的法律英语词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规范法官和当事人及其律师相互关系的六条禁止性规定》。北京市法官在履行职务期间,只要存在违反“六条禁令”的基本事实,不论情节轻重,将一律被处以撤职、限期调离、辞退或者开除等处罚;其行为构成犯罪者,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相关领导责任也要从严追究。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底,上海外滩和平饭店的南楼,挂出了一块“李国机律师事务所”铜匾,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个以律师个人名字挂牌的律师事务所,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注目。 今年初,上海市司法局确定了深化改革、完善法律服务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和劳改劳教工作网络、努力为外向型经济提供法律服务的工作方针,把改革律师制度作为重要一环。年初,他们在上海市第六律师  相似文献   

15.
事实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发生的事情,同时又是被人感知和赋予人的意义的客现存在,是被主观化了的客观的动作、过程或者状态.司法过程中,法官根据法律对案件事实进行加工,提取出法律事实,并进一步阐发法律事实的法律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判决.法官的这些活动是法官通过行使法律解释权而进行的,事实因而成为法律解释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有关"法律发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发现"是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寻找、选择可以适用于个案的法律活动,同时也是法官在法律解释中的一种权力.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进行"法律发现"是一种客观需要.法官的"法律发现"活动不是任意的,而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天津有位律师说:“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不怕碰南墙”!这位律师就是中国第一位有军籍的律师——许龙超。 大学里的“老学生” 1982年暑假刚过,南开大学法学系的课堂里忽然多了一位50岁左右的人。“哟!又来一个听课的教授?”下课了,一个好奇的男生忍不住了:“请问老同志,您是教授吗?”许龙超微微一笑:“不是教授,是学生。咱们是同学,希望你能在学习上多多给我帮助。”同学们活跃起来:“这么大岁数还要上学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55岁,法律与音乐旋律是我生命的组成部分。 早在1956年,我曾在上海市川沙县法律顾问处作律师。然而,一年后反右运动开始,不少律师被错打成“右派”。尽管我不愿意放弃自己钟爱的律师事业,我还是递上-份退职报告,离开了“是非之地”。不久,全国的律师几乎都改了行。 这以后我改学音乐,坚持把啃大部头《法典》的钻劲移到乐理和作曲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先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存的法律解释体制将法律解释权集中于不参与司法实践的有权者手中,使得司法审判的主体——法官在处理法律解释问题上处于一种尴尬地位,严重违背了法律解释是为了更有效地适用法律的目的。通过法官解释法律的现实依据、本质特征、矛盾及矛盾分析、前景四方面对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进行分析,并由此确定法官解释法律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超当事人主义”现象,其暴露出司法的信任危机。“超当事人主义”现象的背后,正是我们对司法民主观念的误读。司法民主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众提供可实现的公正裁判。从法律修辞学的视角而言,具备可接受性的裁判必须以司法权威为前提;在提高法官人格魅力的同时,淡化整个司法过程的人格化因素;司法体系在信息认知方面必须对当事人足够开放,而在规范层面则应该严格限制法外因素进入。法官对裁判后果的评价,应超越于“让当事人满意”的简单后果论,在司法过程中坚守并追求“规范性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