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进入中亚,现在是踌躇满志,甚为得意。但是,它是否能够保持住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它在中亚的图谋能否如愿以偿,这还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首先,俄罗斯决不会轻易将中亚地区拱手让人。中亚地区被称为俄罗斯的“后院”或“势力范围”。俄罗斯在中亚承继了苏联70多年存在所积累的巨大影响力。俄罗斯在中亚的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美式民主输出过程中可能面临种种挑战,但它将在策略调整的基础上继续这一政策。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中东和中亚地区仍是美国输出“民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访问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3国时强调,美国与中亚国家有“共同利益”,双方要加强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她毫不掩饰美国对该地区的特殊兴趣,并答应向3国各提供300万美元的补充安全援助。美国的战略意图 中亚5国独立后,美国非常重视这个地区,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加强与它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美国与中亚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利益的互换,因而关系的疏密完全取决于中亚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美国把中亚视为直接关系到对世纪美国国家安全利…  相似文献   

4.
由于目标模糊和政策游移,美国近几年来对中亚的经济——政治渗透并没有取得多大实质性进展。普京纠正了叶利钦对中亚的忽视,俄罗斯重返中亚并重新掌握了中亚主导权。可以说,“9·11”前,美国虽然将里海定位为自己的“利益区”,但总体上承认中亚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9·11”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改变了中亚地缘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5.
俞邃 《瞭望》2005,(42)
中亚自“9.11”事件之后美国掌握完全战略主动的局面正在被其他势力分割。美国不会满足于目前它在中亚的得分,更不会甘心扩张意图受阻。  相似文献   

6.
“中亚热”的兴起及其缘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热”的兴起及其缘由●施鲁佳最近一个时期,在国际风云中一向比较沉寂的中亚地区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美、俄、日都在积极发动外交攻势,围绕这一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中亚”泛指前苏联南部和外高加索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  相似文献   

7.
胡曾胜 《党政论坛》2005,(10):19-21
近来中亚地区频频发生的“颜 色革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 普遍关注,报纸、媒体无 不大幅跟踪报道,专家、学者纷纷 撰文分析。但是无论怎样评说,有 两点是确定无疑的:中亚地区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难以平静下 来;美国的霸权已经进入中亚,并 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成为该地区一个  相似文献   

8.
严明 《瞭望》2005,(43)
美国国务卿赖斯结束中亚三国之行后随即访问了法国,先后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法国外长杜斯特·布拉齐进行了会谈。当年因为法美在伊拉克问题上交恶而曾经扬言要“惩罚”法国的赖斯,此次巴黎之行却一直保持着满面笑容,刻意凸显“亲善”。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她还用教名直呼法国外长,颇显亲切,而后者也声称:“美国是我们的朋友,美国的利益也是我们的关切”。  相似文献   

9.
中亚地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独联体的中亚诸国,急需与外界建立新的经济联系。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亦有同中亚诸国进行合作的需要和愿望。以非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国家为主的中亚经济圈正在形成。这引起美国和西方的担忧。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东欧和中亚的“颜色革命”与10多年前苏东剧变的“第一波”相比,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这次“颜色革命”背后的“美国化”手段,又有许多新特点。 近一时期,格鲁吉亚、乌克兰、 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先后爆发“颜色革 命”,形成了继上世纪80年代末90 年代初苏东剧变之后的第二波“美国 化”浪潮;通过这种方式,美国实现 了对这些国家进行政权更迭和政权改 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2)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自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至今已三年,这三年间"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迅速。然而,这一战略名称并非是我国所专有的,早在1999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有了以"丝绸之路"命名的战略计划,并且直到现在美国在中亚都实行它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面对中美在中亚的战略重叠,想要实现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必须认真比较双方各自的战略构想,为双方合作发展提供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2.
11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新疆喀什·中亚一南亚经济圈发展战略北京论坛”上,与我国新疆喀什毗邻的多个中亚、南亚国家驻华使节纷纷表示,中国对中亚一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参与,将对提高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中亚、南亚各国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诞生之前,我国西域已经有一条沟通东西往来的大道——“玉石之路”,传递的主要物品是和阗玉。这条“玉石之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在6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把和阗玉传入中国各地,流传到中亚、欧洲。这条道路同丝绸之路一样,在我国古代史上闪耀着文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使命”观与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涛 《理论导刊》2001,(7):49-52
“使命”观是美国人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传统是这一观念的反映。从表现上看,孤立与扩张是矛盾的,但从深层次看,两者都表现了美国人的使命意识,是实现美国“使命”的不同方式。随着美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人实现“使命”的方式更为粗暴、更富侵略性,“使命”观危险的一面日渐突出。   美国人的“天赋使命”   在许多美国人的意识里,美国是上帝选择的特殊国度,美国人承担着改造世界、拯救人类的神圣使命。这一观念在美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当中根深蒂固。美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巴尼特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美国在中亚的争夺来揭示中亚的变迁.俄美两国的争夺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地缘政治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中亚五国虽然受大国争夺的影响,但总体上保持独立发展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在美国出台的一些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文件中,经常出现“无赖国家”这个概念。那么,所谓“无赖国家”究竟是指哪些国家?美国为什么称这些国家是“无赖国家”,并对它们采取了何种政策?现在为什么又放弃了“无赖国家”这一称谓,而改称“需要关注的国家”?后者与前者有什么不同?这一过程背后的实质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华盛顿专电 10月底,美苏双方同时宣布,布什总统和戈尔巴乔夫主席将于12月2日和3日在地中海美苏军舰上举行“非正式”会晤。 这一宣布颇使人们感到意外。刚在一个月前,美国国务卿贝克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美国西部杰克逊举行会议时宣布的是,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定于1990年春末或夏初在美国举行最高级会谈。何以时隔不久又插进一个“非正式”会晤? 布什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不厌其烦地解释说,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超级大国首脑会谈,而只是一次“会谈”,是一次“临时性的非正式会晤”,没有固定日  相似文献   

18.
霍孟林 《理论导刊》2015,(2):109-112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俄罗斯和中国作为中亚两个最大的地缘邻国,在中亚地区各有其利益诉求,两国的利益诉求虽然不完全一致,但两国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且实际上存在许多利益契合点。为了推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要不断扩大双方的利益交集。  相似文献   

19.
文扬 《党政论坛》2014,(13):43-44
对于国际秩序的确立和捍卫,美国有着深切的使命感,认为承担这一任务非美国莫属.尽管美国领导世界的实力和能力已大不如前,但这种使命感反而愈加强烈.就在上月,奥巴马在对西点军校毕业生的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期待美国出手相助”,“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而且至今仍然如此.这是上一个世纪的现实,也将是下一个世纪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克林顿政府在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为期半年的审议之后,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以“扩展战略”取代冷战时期美国长期推行的“遏制战略”,作为冷战后美国的基本对外战略。克林顿及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克声称:“继遏制战略之后,美国必须采取一项扩展战略:扩大世界上由市场民主制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按照美国的构想,不仅要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而且力图以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改造”别的国家。其主要手段是:强化“民主堡垒”,巩固美国和西方盟国组成的“民主国家大家庭”;消化“民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