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美自去年10月启动"2 2"会谈机制后,3月17日和18日,两国外长和防长在莫斯科举行第二次会晤,重点讨论了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以及反恐合作等问题。从结果看,双方在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和反恐合作以及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在反导部署问题上分歧依旧,未能取得满意成果。  相似文献   

2.
谢荣 《瞭望》2001,(10)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 2月 24日在开罗举行了会谈。这是俄罗斯外长同美国布什政府新任国务卿的首次会谈,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双方在会谈中最关注的是美国推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和反导问题。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会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双方表示将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建设性对话”。 俄美双方关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争执由来以久。布什新政府自 1月 20日开始履行职责以来,政府领导人多次强调将加快推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进程,并威胁说如果不能同俄罗斯达成协议将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俄方…  相似文献   

3.
徐斌 《瞭望》2000,(24)
借领导人更替之机,美俄已经开始加快了调整相互关系的步伐,但叶利钦时代美俄关系由热而冷,经历“妥协-失望-逆反-对立”的过程,在普京时代,这个过程还会再重现吗? 美国总统克林顿于6月3日至 5日访问了莫斯科,与俄罗 斯总统普京进行会晤。双方虽然在关键性的修改反导条约问题上未能如美所愿,但美俄宣布将致力于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继续讨论削减战略武器和反导条约问题,在调整和改善相互关系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之后,克林顿和普京还将在8国首脑会议等场合进行多次双边会晤,美俄关系的调整进程还将继续。领导人的更替成为…  相似文献   

4.
与美国签署有关俄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标志着俄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俄罗斯和美国11月10日宣布,两国已经就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协议的所有原则性条件达成一致,双方计划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签署上述协议,与会的俄美两国总统届时将出席签字仪式。业内人士认为,俄美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标志着俄罗斯消除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障碍,距离“入世”的目标越来越近。持续8年的“拉锯战”俄罗斯于1993年正式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当时称“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并于1994年开始相关谈判。在过去十多年马拉松式的谈判进程中,俄美两国为就俄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一致进行了多次双边谈判,这一谈就是八年。  相似文献   

5.
美俄就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问题达成协议——真能使世界“变得更加和平”吗  相似文献   

6.
《瞭望》2010,(Z1)
<正> 俄美两国的核竞赛会就此止步吗?双方关注的导弹防御系统问题又将如何发展? 2月8日,俄罗斯和美国就新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第九轮谈判在日内瓦举行。在外界看来,一个新的核裁军条约呼之欲出。但俄美两国的战略意图何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国家杜马在4月21日 通过表决批准全面禁止核试 验条约。此前的4月 14日,俄杜马以 288票赞成、131票反对和4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了拖延7年之久的俄美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代总统普京在条约批准后发表声明说,批准该条约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美国总统克林顿同时表示,杜马的决定“为两国进一步展开核裁军谈判打开了大门”。 舆论普遍认为,俄杜马的表决虽然为重新启动俄美核裁军进程开亮了绿灯,但裁军道路上仍然充满荆棘,条约的履行难以一帆风顺。 向西方发出和解信…  相似文献   

8.
汤华 《瞭望》1996,(41)
9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美、俄、法、英等60多个国家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的最后关键阶段,7月29日中国政府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这是为了响应广大无核国家的正当要求,推动尽早达成这一条约,以最终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也为8月间如期完成条约谈判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俄美关系的总趋势是美攻饿守。美攻是为了扩大“冷战”成果,俄守是为了缩小“冷战”失败的损失受美国总统布什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预计将于7月1日到访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的老布什夫妇豪宅,并与布什总统进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10,(52)
<正> TOP 10 NEWS十大新闻之三新闻回放美俄艰难签署新约全球军控仍待博弈4月8日,美俄两国总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的核裁军条约,以替代2009年底到期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份有效期为10年的新  相似文献   

11.
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7月4日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顺利分离。美俄航天器从6月30日对接以来,两国宇航员共同合作,完成了多项太空使命。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久前表示,俄罗斯的核遏制能力依旧能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随时消灭任何敌人,这种力量即使与几个核大国同时作战也是有保证的。 俄罗斯杜马于今年4月中旬批 准了俄美达成的《第二阶段 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好评。但军事观察家认为,此举虽然旨在削减俄美的核潜力,但是并不意味着俄美今后会放弃核威慑和核遏制。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原子能部部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就强调,必须提高核遏制潜力的效率,保持和加强俄罗斯的核武器工业。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更明确地指出,必须制定一整套核技术措施,防…  相似文献   

13.
谢荣 《瞭望》2001,(14)
在美国 22日宣布驱逐俄罗斯 50名外交官之后,俄外交部当天召见美国驻俄大使科林斯,向美国提出抗议。紧接着,俄外交部 23日宣布,驱逐美国 4名外交官,同时要求另外 46名美外交官在 7月 1日前离开俄罗斯。   俄国的舆论认为,此次事件发生在美国布什新政府刚刚开始执政不久,因此不可避免地将对俄美关系未来的走向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美国采取的极端行动在俄看来是很难用正常的思维去理解的。俄罗斯的许多媒体都指出,美国新政府的行动是“冷战”思维在作怪。俄方认为每个国家在其它国家进行间谍活动都是正常的。而且美国在俄搞的…  相似文献   

14.
美俄美两国互逐外交官,使两国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丑闻之中。这一外交风波发生在布什刚刚上台两个月后,未来俄美关系走向引人关注。双方针锋相对互驱外交官,不可避免地将影响两国关系,但两国总统都已表态不愿把事件扩大化。   从俄美的过去和现实关系看,两国“既斗争又合作”的基本框架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美攻俄守的基本态势将继续下去,但俄将积极与美进行较量,以维护本国的利益。 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 3月 22日证实,美国已经要求 4名俄罗斯外交官在 10天之内离开美国,并要求另外 46名俄罗斯外交官在 7月 1…  相似文献   

15.
普京上台后便开始调整外交政策,积极推行务实外交。今年以来俄相继出台了“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新军事学说”和“俄外交政策构想”。在新外交战略中,普京把“确保国家安全”和“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将复兴俄罗斯、争取与俄利益相符合的大国地位作为俄外交的长远目标。目前看,普京外交工作的重点一直围绕着三个问题:维护反导条约、争取经济合作与经援、解决车臣问题。 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第一次参 加了在日本冲绳召开的西方 7国加俄罗斯的8国首脑会议,但却引人注目。舆论认为,冲绳首脑会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4月21—22日在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的会谈表明,美苏战略武器条约仍然难产。这不仅是因为双方在进攻性战略武器上的分歧尚未弥合,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个超级大国想要在达成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协议的同时,也就外层空间战略防御,即所谓“星球大战”计划问题,作一笔交易。  相似文献   

17.
黄泳 《瞭望》1994,(41)
9月26日至2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主权国家元首的身份第三次访问美国。同前两次一样,叶利钦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强调了一番两国的“伙伴关系”;但不同的是,两国领导人坦率承认,美俄之间也存在分歧。克林顿称,美俄之间是“并不完全一致的伙伴关系”,叶利钦则认为,美俄就象一个家庭似的,免不了要“争争吵吵”。西方舆论认为,美俄伙伴关系正在进入“蜜月后时期”。  相似文献   

18.
有的是进攻性态势,有的是防御性举措,最令人侧目的是美海军战略: 由海向陆,对岸打击,防卫线筑到了别人家门口,不可不谓咄咄逼人。由海上起家的日本也不甘落后,把 200海里防卫区域扩充到了整个亚太地区。这两个国家的特点是:“安全”目标都不在自己的海域里。 冷战结束后,美、俄、日、英、法各国纷纷调整了自己的海军战略。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各国海军的战略调整各具特点,发人深省。 美国:“由海向陆” 冷战时期,美国海军战略主要是针对苏联海军在全球范围的威胁,准备与之在公海和远洋进行决战而制定的。冷战结束后,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裁军大使胡小笛4月1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2001年裁军审议委员会上指出,美国推进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一种变相的单方面核扩军,将严重阻碍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并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相对稳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全球战略稳定,是国际裁军的军控进程取得进展的前提和条件。有关国家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核武库和最精良的常规武器,同时还奉行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核心的核威慑政策。在此情况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势必成为这个国家进攻性武器的倍增器,它不仅将严重阻碍美俄及全球核裁军进程的发展,而且也…  相似文献   

20.
袁征 《瞭望》2001,(52)
1月20日,布什宣誓就职美国第44任总统,美国对外政策随之出现大幅调整,从执意发展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到最终退出《反导条约》,从拒不执行《京都议定书》,到中东政策的大幅摇摆,从单方面挑起美俄间谍纠纷,到处理中美撞机事件中的蛮横无理,布什主导的美国外交战略咄咄逼人,目空一切,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独霸心态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