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去机关办事,发现了一种时尚语言,叫做“没办法”.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有的机关同志就会摆出一副涉世不浅、造诣颇深的神态,两手一摊:“对不起,没办法”.在他们面前,任你千般耿直、一腔热血,不生出“没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惭愧,也会不由自主地附几句“当官难”的感叹.但是,“没办法”的事见得多了,就难免产生质疑:坐吃俸禄的“和尚”们,咋就只会念让人丧气的“没办法”经呢?  相似文献   

2.
“吃不够”与“吃不下”湖南刘柱石要说这公款吃喝风,也狠刹数年了,可有那么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在“风头”上偷偷摸摸地吃,在“风声不紧”时大模大样地吃。为什么就怎么也“吃不够”呢?近日读到一则史料,悟出一个答案来。1949年3月26日,是党中央迁进北平的第三...  相似文献   

3.
送“红包”     
礼堂里,锻工车间主任宣布:“本年度先进班组已经评出,是锻工甲班。” “哗——”伴着掌声,甲班班长阿华从主任手里接过了优胜锦旗和奖金。 一散会,大伙儿将阿华团团围住。 “班长,这锦旗挂在班里,这奖金大家吃一顿吧。”胖子阿海建议道。“吃有什么意思,我看还是去唱卡拉OK吧。”喜欢唱歌的小王抢过话说。“我看还是分了吧!”青工长发试探性地说。  相似文献   

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看到达官贵人在国家遭受天灾、百姓吃糠咽菜时仍然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便毅然利用皇后寿宴之机办起了“劝廉宴”。此宴非常简单,只有“三菜一汤”。朱元璋以菜劝臣:一劝吃萝卜,二劝吃韭菜,三劝吃青菜,四劝喝葱花豆腐汤。据说,这每一劝都有深刻寓意。就说“葱花青,豆腐白”的第四劝吧,其意在说明:为官者只有“一清二白”,才能保证“吾江山不变色”。由朱元璋的“劝廉宴”,想到了“忆苦饭”。这是过去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常用的一种方式。即吃一顿旧社会穷人咽的糠和菜,长征时红军嚼的草根和皮带,“三年自然灾害”时社员吃的…  相似文献   

5.
年年投资搞工程,年年有人没 水吃。在广大贫困山区,饮 水工程的管理与维修成为困扰水利部门的一大难题。近日,记者在山西省的吕梁、临汾等地采访时发现,这些地区在解决农村人畜吃水困难中引入市场机制,实施对水利工程的养护、更新及永续利用,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市场潜能。“大锅水”:解渴≠解困 政府对于农村饮水解困的投入是巨大的,缩减任何投资项目从来不会波及人畜吃水。然而连年巨额的投入往往被连年新增、返困的缺水人口吃掉了,吃水问题依然严重。山西吕梁山上的一眼旱井写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天上水、地下水,蓄来都是…  相似文献   

6.
谢狱 《瞭望》1988,(39)
报载:安徽蒙城范集乡戴源村原支部书记兼村长戴某,被村民称为“吃喝书记”。他在村里开了一家饭店,自1981年以来就尽兴地大吃大喝,开会吃,检查工作吃,上面来人陪着吃,村干部无事闲坐吃,多时一天可吃上五六餐,自1981年至1986年,这个村的吃喝费达三万三千多元。村民说:“干部肚子填肥了,书记家的饭店生意做活了,俺们的血汗钱给吃光了!” 据说,由于“好事者”写信向蒙城县委揭发,经查实后,“吃喝书记”的党籍已被开除,村长职务也已撤消。村民们高兴万分,大放爆  相似文献   

7.
“不吃‘罚酒’吃‘敬酒’”,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回顾掌握农村经济政策的教训时,谈到了这个切身体验。 吃“罚酒”,指的是头几年省委摆脱不开极左束缚,硬性纠正包产到户,受到农民抵制。吃“敬酒”,说的是省委去年作出放宽农业政策的决定以后形势大变,出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8.
领导就是服务,这是湖南省岳阳市副市长欧政文为官做事的一条准则。 那是1986年的“五一”劳动节,已是晚上11点多钟了。欧政文刚躺上床,突然,电话急促地响起来。他拿起听筒,对方一股火气直扑过来:“你是管交通的副市长吧,君山出了事,你知道吗?我们现在困在君山,没住、没吃、没衣挡寒,过渡又无船,你管不管?” 原来,这天万余名游客游君山,早晨还是天气晴朗,谁知临近中午风云突变,七级大风夹着瓢泼大雨,向这些游兴正浓的游客席卷而来;游客们纷纷抢  相似文献   

9.
“宁家沟路子”靠意志筑成 在费县的版图上,宁家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当年曾以穷而出名。“瓜干吃半年,打兔换油盐”。1000多口人赖以生存的1206亩山岭薄地,瓢一块、碗一块地散挂在崎岖的山坡上。山里没路、没电、也没水。1978年,全村人均收入仅86元。 穷则思变。宁家沟人均山场有9亩。要想甩掉贫困的帽子,只能在山上作文章。 大干的第一炮就打响在黑山头上,要在那里建300亩果园。从当年农历十一月上旬到腊月二十五,整整  相似文献   

10.
一则“关键时刻、怎能感冒”的药品广告,电视里几乎每日可见。起初,我不大理解,后听人剖析方知,是说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务必不能出岔“生病”,劝观众吃他这种药,以便健康地抓住“关键时刻”求得吉利。  相似文献   

11.
聊“天”     
平白 《瞭望》1999,(31)
咱中国人以吃饭为最大的事,所以“吃”跟“天”比,叫“民以食为天”。过去,人们见了面,头一句是问“吃”:“您吃了吗?”第二句话会说到“天”:“今儿天真不错。”说完之后,如果投机可意,又有点闲功夫,就聊天。──聊天大概是从“吃”和“天”开聊的。在中国文化中,对“天”的解释很复杂。《说文》:“天,颠也。”“颠”就是头顶,这是“天”的最原始的意思。甲骨文和金文的“天”字都是画一个人,突出他的顶部。从古代某些文献中可偶见“天”的本意,如《周易》:“其人天且料”.“鼻*(音。i)是古代割鼻的酷刑;“天”呢,…  相似文献   

12.
“是”之妙     
一九二二年“创造社”的三巨头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同时聚集上海。一天,在郭沫若的住所,成仿吾从湖南带来了一块腊肉,讷讷地对郭沫若的妻子安娜说: “请,请安娜主妇烧一烧,烧给大家吃!”  相似文献   

13.
眼下吃风大盛,城里盛,乡下也盛。“城乡差别”当然还是有的,比起城里的什么“满汉全席”,进口“生猛海鲜”,乡下吃的要简单得多了。被标榜为“上档次”象征的澳洲龙虾。阿拉斯加生蠔之类,绝大多数乡下的“美食家”们无缘得见,甚至闻所未闻,不知道人世间还有那些美味。吃的花费也菲薄得多,城里那些所谓上档次“豪宴”上一个人的消费,就够乡下“美食家”们吵吵哄哄闹他几桌了。所以有评家曰:乡下的那种吃只能算是“穷吃”。  相似文献   

14.
最近闲暇时,卒读旅澳华侨袁玮一篇题为《无待的悉尼》的小说。小说反映一个地老天荒的情爱主题。主人公与一位叫杞的女人打得火热,难舍难分,但杞是有失之妇,难以与他琴瑟和鸣。无情的现实使之颓丧、悲哀,使之坠入了一片“无待”境界中,于是他“真诚地考虑过自杀”,甚至考虑了上百种自杀的方法,诸如用剃刀割腕、上吊、吃安眠药之类……虽然主人公后来死去活来,但作家刻划的主人公心态──“什么也没去思考,什么也没期待,什么也没干”的“无奈”境界,倒使我在这个故事未免俗套的表象背后,窥视到了作家的良苦用心,也使我顿悟生命…  相似文献   

15.
故事发生在郑州铁路分局新乡机务段3040号机车组。一天出秉前,细心的司机长郑学培发现平时有说有笑的同事粱晓生无精打采。脸上象霜打了似的难看。“小梁心里肯定有事。”老郑思忖着。为了避免值秉中出事,老郑找小粱交谈。小粱道出了实情:“老婆要跟我离婚。”这可不是件小事,老郑没顾得回家休息。直接到了小粱家。问小梁的爱人:“听说你和小梁最近闹了点矛盾?”这一问不要紧,小梁爱人的气就上来了;“郑师傅,你是不知道啊!人家当司机的哪个象他,回来不是吃就是睡,家务事儿一点都不管。”老郑  相似文献   

16.
今天吃啥?还真是个大难题。按节气说,一入秋,又到了进补的时候,北京人叫“贴秋膘”,就是吃肉。但是,敢吃吗?若依照某些媒体的报道,吃牛羊肉担心“疯牛病”,吃猪肉忧虑“瘦肉精”,吃鸡肉怀疑“激素残留”,吃鱼虾怕污水,喝牛奶发愁抗生素,沏茶留神铅超标,蜂蜜中小心氯霉素。远离荤腥也不见得安全,蒸米饭想起毒大米,煮面条查出增白剂过高,蔬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在饮食上有个特殊的爱好:喜辣。“菜无论荤素,皆以辣子佐之”,以辣得满头大汗为乐事。平时吃饭,有菜没菜都可以,可辣椒是不能少的。黑面馍夹点辣椒便是一顿饭,还吃得蛮香。若没有辣椒,吃十个碟子八个碗也不香。1936年2月,毛主席率部东渡黄河征讨阎锡山,他却忍痛放弃了这一嗜好,因为“部队连饭都吃不饱,我不吃这个,标准高了。”4月初,部队攻下了襄陵镇,还捉了阎锡山的一名县长,毛主席高兴了,马上吩咐厨师老高炒了一碟油炸辣椒。这时,聂荣臻同志向毛主席请示工作来了。见主席吃辣椒吃得开心,就和他聊起辣椒来。主席风…  相似文献   

18.
行为科学有一个著名的“保龄球效应”;保龄球场上的指导者评价打球人,一个人一球打过去,打倒了七个瓶子,剩下了三个。面对这样一个确定事实,有两类指导者。一类指导者板着脸孔指责说:“怎么搞的!还有三个没打倒!”另一类指导者则微笑着用期待的目光和肯定的语气说:“好!打倒了七个!”这时候,在被评价者心里大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反映:第一个指导者评价以后,被评价者心里不大痛快地想:“你怎么就没有看见我已经打倒了七个!”很是不服气。后一个指导者评价以后,被评价者内疚地想:“我怎么搞的,还有三个没打倒,下一次一定把它干掉!”这就告诉我们,在静态确定性评价与动态指向性评价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应把鼓励和期望看得比批评更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何立波 《党政论坛》2009,(12):18-18
喂猴。儿子吃东西,不会像人那样吃完,更不可能去珍惜。比如儿子抓苹果吃,抓到爽甜的,吃上几口,就忙着抓下一个。抓到不爽甜的,吃一口后,就丢了,回头再抓。等到没吃的了,才又捡回刚才丢掉的来吃。  相似文献   

20.
我叫“集体”。我的名气、荣誉曾令人羡慕不已。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们要有“集体观念”,“热爱集体”;不少人赞美我,曰“集体精神”;还有人把我推上权力之颠,曰“集体领导”。然而,这只是我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我的痛苦、悲哀,一般人是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长期以来我的待遇和别人总是不同,甚至有天地之别。如吃,在自家吃,量入为出;在朋友家吃,斯斯文文;在我这吃,那就茅台杜康,山珍海味,蝎子乳猪,应有尽有,而且吃得心安理得,奋不顾身。再比如个人的彩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等,人们关怀备至,大都享受独生子女般的待遇;若是我的,则被视为破砖烂瓦,随便放,到处扔,磕磕碰碰,在所不惜。再如当今最时髦、最神通、最至高无上的钱,花自己的,一个个精打细算,有时为一二分钱也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