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时下,不少地方把政务公开作 为廉政勤政建设的一种有效 措施,开展了不少活动。但是,群众反映,政务公开中,报喜报成绩的多,报忧报失误的少,特别是工作和决策上的失误很少公开。为什么难以公开政误?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么几怕:一怕承担责任。既然有失误,必然有原因,而追究原因就会导致追究责任。二怕失去威信。认为“政误”公开多了,群众就会对干部失去信任感。三怕影响士气。认为公开了“政误”等于自揭短处,会影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其实,“政误”公开是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落实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针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有了“政误…  相似文献   

2.
瞭望哨     
《瞭望》2001,(1)
“政误”也要公开江苏陆永炳周政时下,大多数行政机关把政务公开作为廉政勤政建设的一种有效措施,并投入了不少精力开展这项活动。但是,社会各界群众有这么一种反映,在政务公开中,报喜报成绩的多,报忧报失误的少,特别是工作和决策上的失误很少公开。说没有“政误”是不切实际的。可是,“政误”为什么难以公开?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点:一是有些领导怕承担责任。既然有失误,必然有原因,而追究原因就可能导致追究责任;二是有些领导怕失去威信。决策失误公开多了,下属会对领导失去信任感。三是有些领导怕影响士气。他们认为,公…  相似文献   

3.
“政务公开”在许多机关实行,目前,一些机关又推出了“政误公开”,将部门机关决策失误或出现过错的“丑事”、“坏事”、“不齿事”抖出来,以表明自己的认错态度,进一步接受公众监督,立即迎来一阵喝彩声。相比较以前的“政务公开”“政误公开”自然更进一步,表明了部门有坦承失误,勇担过错、自我批评的勇气和决心,对于那些拒不认错,相互塞责,乃至出了事故拼命捂盖子、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某些部门来说,此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也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但笔者认为,凡事最怕一阵风,“政务公开”也好,“政误公开”也罢,关…  相似文献   

4.
近闻,不久前湖北省枣阳市选择了10个有代表性的基层党组织试行党“误”公开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在党务、政务公开栏中专辟党“误”公开栏和整改“回音壁”,让党员、群众以记名或不记名的方式,将本单位党组织党务决策中的失误和不足在党“误”公开栏中“亮相”,并让党组织把整改的具体情况在整改“回音壁”中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笔者不禁为之叫好!好就好在:其一,主动公开党“误”,显示了党组织敢于承认失误、勇于纠正错误的宽广胸怀,有利于提升党员、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常有这类事发生: 由于政府部门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灾难性事故、突发性事件,政府部门首先想到的是封锁消息,竭力阻止政“误”公开。不是吗?某县发生爆炸事故后,与救援战斗几乎同时打响的是当地有关部门与新闻媒体之间展开的“封锁”与反“封锁”的新闻战;某市被誉为“美化江滩,美化江城”的“政绩工程”——“外滩花园”严重违反我国《防洪法》,对这一典型的“政‘误’工程”,政府部门却竭力掩饰之。如  相似文献   

6.
现在人民群众对于政务公开的呼声很高,各级组织对l于政务公开的要求也很严格,但是政务公开在实施过程中,并不能让人满意,似乎政务公开就只剩下一面冷冰冰的“墙”了。  相似文献   

7.
最近,秦皇岛出了件新鲜事,市政府办公室把那些不涉及国家安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机密的文件,以“秦皇岛政务”名义正式公开发行,老百姓可以在全市各县区设立的公开发行点订阅。 这件事委实令人赞叹。 “红头文件”多是“官方文书”,过去只在相关单位的小圈子里传来阅去?虽然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一般说,老百姓也是很不容易看到的。这次,秦市政府公开印行“秦皇岛政务”,使老百姓可以公开订阅不属机密的“红头文件”,其意义已超出了这件事的本身,确实值得为之击节。 老百姓看上“红头文”,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领导层政…  相似文献   

8.
厂务公开,乃时下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仅仅厂务公开还不够全面,因为“厂务”二字的含义一般都指“厂里正常的工作事务”,而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非正常现象或叫“失误”之类,往往不在其内。因此,愚者管见,这类“厂误”也应当向群众公开才好。 近闻江苏海门县供电局在全国电力系统广泛推行厂务公开活动中,积极探索新路子,在操作中实行“厂务”和“厂误”都公开的办法,让广大职工能知厂情、议厂政、务厂事。今年以来,他们在局里印发的《海光信息》上增辟了一个叫“局情通报”的新栏目,里面不仅登载近段时间企业的发展规划、重大…  相似文献   

9.
嘹望哨     
《瞭望》2000,(Z1)
莫让群众“雾里看花”吉林 罗天柱前不久随某县村务公开工作检查组采访 ,在某村见到这样一个情景 :检查组召开部分群众座谈会 ,听取意见。会上大家一言不发 ,可散会后突然有人唱起了那首广为流传的歌———《雾里看花》。检查组的同志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随即深入各户了解情况 ,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 ,他们那里的村务公开有“三多三少” ,即事后公开多 ,事前公开少 ;数据公开多 ,情况公开少 ;“冷点”公开多 ,“热点”公开少。“三多三少”问题的存在 ,使群众感到村务公开像“雾里看花”。事后公开多 ,事前公开少 ,也就是只公开办事结果 …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与法制》2000,(12):8-9
1999年初,大连市政府召开了政务公开工作大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行和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政务公开工作开始在各地各部门全面推开。一些与社会、群众联系密切的职能部门,特别是窗口部门,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热点”问题;围绕干部考核、任用,行政收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方面实行公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1988年开始,上海开展了“两公开一监督”的公开办事制度工作,经过八年的持续努力现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底,市委、市府在认真总结“两公开一监督”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本市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是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改革性举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也必须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一、.实行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性质决定的政务公开制度,能不断完善行政法律制度,提高党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各切党和群众的联系。我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相似文献   

12.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的溢美之辞,似乎不能算定论。待他离任之后,不在其位,群众对他的评价如何.才最真实、最公正,也大体可以作为这个官员在任职期间品行好坏、政绩优劣的鉴定。为官者离任后,百姓的顾虑少了,包袱扔了,胆子太了,敢说真话了.也就能识“庐山真面目”了。  相似文献   

13.
新年以来,从各地关于人代会的新闻报道中,我们读到了不少关于政务公开的好消息。有的就本地"十二五"发展规划向全省群众公开征询意见建议;有的把各界普遍关心的财政资金和公共性资金的运行管理状况,列为政务公开的重点领域,强调包括土地出让金、私车牌照拍卖等公共性资金"收入多少、如何运行、用在哪里,都必须向社会公开";有的邀请群众代表列席人代会,就政府工作发表意见,等等。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市委书记在任期间透支该市15年财政资金搞城市建设;在调任另一市委书记期间,又大规模举债建设新区。这位领导干部任期内举债大搞城建的结果是,自己被提拔重用,而他的后任却为其留下的大量债务头痛。近年来,像这样为出政绩而不顾地方经济实力、不惜债台高筑的领导干部为数不少。对此,人民群众尖锐地批评说,莫让“政绩”变“政债”!  相似文献   

15.
陈勇 《党政论坛》2001,(3):39-40
一政务公开 ,是指国家政务活动中 ,凡是涉及到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的事项 ,只要不属于国家机密 ,都应向社会和群众公开 ,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实行政务公开 ,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促进廉政勤政建设 ,提高行政效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 .政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  相似文献   

16.
韩明轩 《学理论》2013,(23):17-18,37
顺应世界政府改革的趋势,服务型政府与政务公开逐渐成为政府改革过程中的关键词。在全国政府改革的浪潮中,大连市政务公开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大连市政府下一步努力方向,从工作推进思路上来讲,首先要做到政务公开与党务公开实现联动效应;从工作的实现手段上来讲,要紧紧围绕"深化资源整合,推动政技融合,引导社会参与,加强责任追究",确实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一种××公开的做法正在各地兴起,如厂务公开、校务公开、警务公开、村务公开……等等。凡此政务公开对增加政务透明度、强化群众参与的民主管理,无疑是一项有力举措。但在办好事时还要把好事办好,否则一旦政务公开流于形式化,非旦不会受到欢迎,还会引起人们反感和消极情绪。比如一说到分开,就是把一些情况、资料,数据等等以多种形式公之于众,也就算公开了,完事大吉了,至于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深度及广度,群众的反应如何,下步工作如何改进,则一概和自己无关,以至于那里的群众怨声载道,甚至使政务公开难以进行下去,严重的还会引发不安全事…  相似文献   

18.
每一时代,都会产生打上自己印记的语词。就当今而言,能够称为时代标志的语词不胜枚举。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公开”一词,就是其中之一。常见有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等等,也就相应地有了公开栏、监控录像、电子眼等新玩意儿。  相似文献   

19.
(一)在省直、市县、乡镇政府部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近几年,我省在推行以“三制”(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政务公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去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各级行政“窗口”单位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通知》。各市县、乡镇和“窗口”单位为贯彻落实两个《通知》精神,加大领导力度和协调力度,相继成立了推行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  相似文献   

20.
阿源 《瞭望》2004,(19)
上海市政府决定,从5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按规定,政府各职能部门、区县政府、重要机构应该公开的信息,都要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上公开,群众可登入该网站查询;两周一次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