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色列国的创始人本—古里安说:“没有埃及,以色列不会面临战争;没有叙利亚,以色列不会实现和平。”  相似文献   

2.
9月12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抵达沙特吉达开始了为期8天的访问沙特、埃及、叙利亚、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自治地区中东之行.这也是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次出访叙利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区.舆论认为,村山此行具有双重目的:一为加强同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的经贸合作,巩固石油供给线,确保本国能源安全;二为介入中东和平进程,加深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加快跻身政治大同行列.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克林顿5月中旬致信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重申美国的立场:美国认为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克林顿表示,美国作为中东和会的倡议国之一,决心发挥有效的“全面伙伴”作用,继续努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为此,克林顿在不到一个月内两次派遣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到中东地区进行穿梭访问。这些表明,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的最后协议后,美国把缩小叙以分歧作为其外交的重点。但是,叙以之间的立场目前还相去甚远。 以色列总理拉宾通过克里斯托弗向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提出了一揽子和平方案,以期解决戈兰高地问题。按照拉宾的方案,以色列将用5至8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撤出1967年占领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从撤军的第一阶段开始,以叙两国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双方互设大使馆,开放边界,建立经济联系,双方边界建立非军事区,并在非军事区内驻扎美国军队,安装预警系统,以便保障两国边界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巴解组织,两个几十年来的宿敌握手言和,达成原则宣言,互相承认,签署加沙一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使1991年马德里会议以来踏步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最棘手的问题实现了突破,但阿以和谈并没有呈现“一点突破、全面开花”的连锁反应。相反,中东和平进程的车轮转速似乎放慢下来,由于叙利亚扬言抵制,在华盛  相似文献   

5.
从马德里始发的中东和平号列车经过近5年的历程后,目前驶入一处危险境地,原因是,几个月以来,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从台下到台上,从耶路撒冷到华盛顿不厌其烦地推销他的“安全换和平”新概念,强调阿拉伯国家只有先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才能指望实现中东和平。同时,他顽固坚持所谓“三不”施政纲领:不许巴勒斯坦独立,不放弃东耶路撒冷,不放弃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把包括以色列历届政府在内的中东冲突各方所认可的土地换和平原则抛弃一边。 安全换和平,此说新则新矣,却十分不合逻辑与情理:其一,安全是小天气,和平为大气候;安全是末,和平乃本。因此,一个国家、一个群体真正安全,必先营造真正和平。 其二,土地换和平,类似对等的易货贸易:以色列归还阿拉伯国家的领土,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作出和平承诺,也即持久、全面和大范围的安全保证,这是阿以对打几十年才达成的一种妥协。而依内塔尼亚胡的  相似文献   

6.
对中东和平进程至关重要的叙利亚—以色列第二轮和谈 ,从1月4日开始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谢泼兹敦举行 ,于当地时间1月9日晚结束。双方因在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等问题上分歧严重而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漫漫复谈路叙以和谈自1996年2月中断以来 ,国际社会一直在促成叙以恢复和谈。然而 ,叙以和谈何时恢复 ,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意愿和决断力。在叙以谈判中 ,以色列是矛盾的主导方 ,以色列主导着谈判进程。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执政3年多的时间里推行“以安全换和平”的政策 ,动摇了阿以和谈的根基 ,从而使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僵局。内塔尼…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7,(25)
全球要闻︵六月九日十五日︶俄罗斯恢复向叙利亚提供军火俄罗斯联邦驻叙利亚大使维克多·格肯达6月10日在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俄罗斯决定恢复向叙利亚提供军火和先进军事技术,并认为此举不会打破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平衡,也不会对以色列或其他第三国构成...  相似文献   

8.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中东政策主要包括:控制中东石油资源、以"大中东民主化"战略为核心改造中东、借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名、瓦解美国在中东最后一个公开对手伊朗并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尽管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但巴初露端倪,主要是:改变前任政府的强硬作风,修复美国在阿拉伯人中的形象;一如既往地捍卫以色列的"自卫权",对巴勒斯坦人的处境表示一定的同情,支持其建立国家;对伊朗和叙利亚等所谓的激进国家采取包括对话在内的综合战略.  相似文献   

9.
克林顿政府上台之际,正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中东政治气候再次阴云密布之时。以色列于去年底驱逐了415名巴勒斯坦人,致使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停顿,原定于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第九轮阿以双边和谈的计划告吹。如何重新启动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车轮,这是克林顿政府在中东所面临的第一个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开始了他上台后的第一次中东之行,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次对外访问。克里斯托弗从2月18日至25日先后访问了埃及、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和以色列。按他的话说,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情况”,表明美国准备为中东和平“尽力而为”,同时也为了“估价各方是否也准备尽力而为”。但各有  相似文献   

10.
大马士革专电 美国中东和平进程协调员坦尼斯·罗斯最近新一轮中东穿梭访问未能促成叙以就恢复军事谈判日期达成共识。叙以双方都指控对方应对此负责。叙利亚拒绝在当前恢复军事谈判,其原因何在? 本来,自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5月24日在华盛顿宣布叙以就以色列撤出戈兰高地后的“安全安排”达成“谅解框架”后,世人对中东和平进程,特别是对叙以和谈前景抱了较为乐观的看法。叙利亚总参谋长谢哈比与以色列总参谋长沙哈克按早先达成的协议于6月底在美国主持和参与下在华盛顿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严肃认真”的工作会谈,就安全安排问题进行了具体细致和深入的实质性讨论。会谈涉及了有关安全安排的三个主要问题:关于建立地面预警站问题;设立非军事区范围问题以及以色列军队撤出戈兰高地后派驻维护和平部队问题。由于双方在实质问题上立场相左,未能就上述任何问题达成协议。当前,叙以双方意见  相似文献   

11.
耶路撒冷专电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与以色列总理佩雷斯最近会谈后在耶路撒冷宣布:以色列和叙利亚定于1995年12月27日,在美国恢复两国间的和平谈判。这使以叙间中断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和谈得以重新开始,为以叙两国最终达成和平协议,从而结束中东地区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实现公正、持久和全面的和平带来了希望。 克里斯托弗透露;以叙代表12月27日开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一个“私人”地点,进行为期3天的谈判,随后,双方代表返回国内,向各自的政府汇报谈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年初以来,从中东地区传出来 的消息似乎都不能令人乐 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去年9月达成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条款未能得到落实,双方进行的最终地位谈判未能在2月13日如期达成框架协议;叙利亚和以色列去年岁末重开的谈判,因双方分歧严重而中断,迄今难以恢复;黎巴嫩和以色列不仅未能重开谈判,双方还在南部边境地区发生了交火和空袭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有人惊呼,中东和平进程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的境地。 其实,人们大可不必为此忧虑不安,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暂时的停滞、或者倒退反复都属正常现象。这首先…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海湾战后的4次中东之行中,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今,贝克在叙利亚宣布接受美国召开中东和平会议的建议之后匆匆第五次来到中东。这一次,对贝克来说,机遇是比较好的。因为,阿拉伯国家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再次作出巨大努力。 7月17日,首站叙利亚。贝克同阿萨德总统会谈后说,阿萨德无条件接受美国建议是“非常积极的  相似文献   

14.
杨光 《瞭望》2000,(51)
2000年是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的一年。尽管以色列在2000年1月7日完成了1998年10月巴以美3方签署的《怀伊备忘录》所规定的、1999年9月巴以签署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所重申的从约旦河西岸第二阶段撤军,5月又完成了从黎巴嫩南方全部撤军,中东和平进程在年初似乎小有进展,但1999年11月正式启动的巴以之间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毫无结果,原定在2000年1月20日完成的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第三阶段撤军已经变得遥遥无期。3月份,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亲赴日内瓦与克林顿总统就叙以和平问题举行会谈,也是…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3月8日至17日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以色列、叙利亚以及苏联和土耳其进行了访问,重点是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磋商海湾战后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有关问题。但据《纽约时报》报道,贝克此行对解决中东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海湾战争实际上并未给(解决)阿拉伯以色列问题带来多少新思想”。 随着海湾战争的结束,阿以问题突出了。在海湾危机期间,一些阿拉伯国家曾批评美国政府在对待以色列侵略和伊拉克侵略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而美国政府要员为了拉阿拉伯国家反对伊拉克也曾多次许诺:在解决了伊拉克问题之后,美国将竭尽全力解  相似文献   

16.
中东和平进程多磨难,长期是只听车轮响,难见车前行。但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这一进程出现了喜人的新势头。 这种新势头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中东地区发生三件事:6月份以色列大选,以拉宾为首的工党获胜,作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姿态;面对以色列“新的外交攻势”,阿拉伯各方重新审视并协调自己的立场;美国国务卿贝克从7月19日至24日访问中东6国,努力将阿以双方重新拉到谈判桌上来。 中东和平进程近年出现过好势头,但一一夭折。这主要归咎于以色列当时执政的以沙米尔为首的利库德集团。这个集团奉行顽固僵硬的政策,拒不归还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中侵占的阿拉伯领土,拒不停止在  相似文献   

17.
耶路撒冷专电 右翼的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在选举中能以微弱优势战胜工党候选人佩雷斯,出任下届以色列政府总理不仅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也使正处于关键时刻的中东和平进程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现任总理佩雷斯是目前以色列政坛上资格最老的一位领导人,从政50年以来颇有建树。特别是近几年,在与周边国家实现和解,推动整个中东和平进程方面成绩卓著,是公认的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设计者。这样一位世人尊重的政治家,而且是在其和平政策已经取得重要成果的时刻,竟然在选举中输给了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内塔尼亚胡,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以色列公众对和平政策的疑虑。  相似文献   

18.
开罗专电第11轮阿以和谈8月底在华盛顿拉开序幕。就在谈判恢复前两天。以色列和巴解官员透露,双方已就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地区巴勒斯坦人自治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几乎同时,他们还宣布目前正在考虑相互承认,以此作为在以占领土建立巴勒斯坦人自治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巴以关系的突破带动了以色列同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之间关系松动,中东和平进程因此出现了转机。  相似文献   

19.
蒋洪 《瞭望》2003,(27)
一向阴云密布的中东,近来大有多云转晴之势。7月1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在耶路撒冷举行峰会,双方均表示中东和平时机已经成熟,巴以将抓住机遇通过外交手段实现最终和平。  相似文献   

20.
中东和平进程历时 10年 ,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 ,其间既有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的喜悦 ,也有签署《怀伊协议》带来的实现和平进程的一缕阳光 ,更有中东和平“路线图”所带来的希望。但这一切伴随着频繁的恐怖活动 ,报复手段的升级 ,所有签署的和平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 ,在爆炸声中烟消火灭。其根本原因在于 :以色列不愿执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不能有效地制止恐怖活动 ;美国的调停、监督不力、有失公允 ,正是上述原因卡住了中东和平进程的车轮。在多灾多难的中东地区如何继续推进和平进程 ?人们试目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