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企业里的官都难当,大官有大的难处,小官有小的难处,所以名剧《七品芝麻官》里一连道出了十几个“难难难……”可见古往今来,官无论大小都是不好当的。说当官难,难就难在当官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行,否则那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笔者当年就活受过这么一回罪。那年,我25岁,担任了某化工厂的电话班班长。开始时自然是少年  相似文献   

2.
如此“权力观”害莫大焉●北京姚玉成据载,广东省佛冈县原县长廖添财在一次中学开学典礼上大肆宣扬:“你们(指学生)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就是为当官发财。当官就要当大官,当个科长有什么意思,要当县长、市长、省长,发财就要发大财!”就是在这样的权力观指导下,廖...  相似文献   

3.
当家和作主     
利平 《瞭望》1985,(23)
几年以前,河南豫剧《唐知县审诰命》轰动一时,后来拍成电影《七品芝麻官》在各地放映,也是场场爆满。这个戏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知县唐成的“当官”座右铭:“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封建时代的“芝麻官”,敢于为民作主,敢说敢为,那是颇为可赞可敬的。 现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作的是人民官——人民的公仆,更应当为人民当家,为人民作主,才不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的一句“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了媒体的关注。议论的焦点集中在:当官到底该不该像官。张云泉是主张“当官不可像官”的,所以,他骑自行车上班,维修公共厕所时自己跳到粪池子里,在接待和处理上访时还总是赔礼赔罪赔钱……有些官员,出行有轿车,住宿进宾馆,吃饭入酒楼,平日里“一尘不染”,偶尔与群众打个照面也是拿腔拿调的,显出一番“与众不同”的样子。与他们相比,张云泉真是太不像官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上为什么出现“想当官”、“争官当”甚至“伸手要官”的现象?为什么历来比较热衷于做学问、“成名成家”的某些知识分子,近年来追求当“长”的意识也特别强烈起来呢?九月十四日《经济日报》刊登尚丁的文章认为有三个缘由:一是工资待遇方面。按照目前的工资制度,“升官”就能“发财”,而搞学术却没有那么容易。因此,有些本来有志于专业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也往往被吸引来“争官”了。二是当了官还有其他特殊待遇。例如,行政官员一到什么级,就可以安电话、坐小汽车,在医疗、看文件等方面也有特殊照顾,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家、大一经的封建专制制度长期统治着这块土地。小主产的宗法家长制的统治,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就是“家国一理”:即用治家的办法治国,用治国的办法治家。这就是孔子说的“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宋代理学家程颐讲:“正家而天下治矣”,周子通说:“治天下观子家”。总之一句话,用当家长的那套经验办法当官从政。  相似文献   

7.
“甘于平凡而拒绝肤浅,甘于平淡而追求作为”,应是人生的座右铭。人,淡泊人生才是真。作为从政当官掌权者,淡泊人生才能立德、做事、为官。淡泊是以勤奋的贡献、奉献为因,以不图回报、不斤斤计较地位名利为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官欲”重、“官念”浓,“官德”劣、“官气”横。他们当不上官有气,官当小了也有气,唯有当上大官才神气,于是官越当越大,人越做越小。  相似文献   

8.
刘诚龙 《各界》2011,(1):54-55
官做到一定程度,说起话来常常是很温吞的。曾国藩官做得大,说起话来滴水不漏,但他有句话比较猛:“不信书,信运气。”曾国藩是科举举仕,为什么又说官场当官是靠运气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干部序列上,省委副书记算得上“大官”了。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只能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接触”。但郑培民却是个例外。许多普通农民竟与郑培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打心眼里把郑培民当兄弟、当朋友看。人常说“时位移人”,可郑培民不是这样的人。从湘潭市委书记到湘西州委书  相似文献   

10.
鄯爱红 《求知》2017,(3):61-61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於朝者,则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见於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於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是故,国有德义未明於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於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相似文献   

11.
年轻的于学忠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坐上宕昌县卫生局副局长的交椅,他说:“在候选人中,我是最年轻、资历最浅的,按过去的机制,自己当上这官的可能性太小了。”马文采是宕昌的一位外科大夫,在宕昌县的机构改革中当选为县中医院副院长,他说,自己喜欢搞业务,从未想过当官,也未推荐自己当官,却被群众选举和上级部门任命为副院长。 甘肃省宕昌县一年来在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办事的大前提下,结合县级机构改革和乡镇班子换届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和公开考核考察相结合的“三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制度,平稳精简了…  相似文献   

12.
薛鑫良 《民主》2004,(2):44-44
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最近讲了一段既感人肺腑又发人深省的大实话。他说:干部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更新“官”念,坚持“两手抓”。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往往能够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实践证明,凡是“有福官享,有难民当”的,就难以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有权威,难以发展。华西提倡的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党员干部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一面为人民谋利益的旗帜”。只要我们做到“有福民享”,老百姓也不会让干部穷到哪里去。只要我们“有难官当”,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老百姓也一定会支持我们,共同克服困难(引自2003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他还说过:“看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引自2001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领导干部在老百姓那里有许多别称,最普遍的,就是挂个“官”字招牌,尸位素餐的被称为“庸官”;专干蠢字的被称为“昏官”;以权谋私的叫“贪官”;造福民众的就叫“父母官”。显然,当官当多IJ了王。义士。母的份上,肯定是个好干部,于是言者喷喷,听者恰恰,似乎得着了莫大的荣誉一般。然而,凑近(党章),捧起马列主义的本本,看看想想,便觉这夸奖里包含着批评。“父母官”,其实是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标榜,形式上,他要求各级官吏视民如予,骨子里却是封建等级制的典型体现。(周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  相似文献   

14.
官都是从平民百姓开始的.没有人从娘胎里一生下来就是官.因此,当官是啥滋味平民百姓无从知晓,而当平民百姓是啥滋味,当官的没有一个不知道.  相似文献   

15.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6.
晋朝名将向优,在做绚阳县史时,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一坛官家的成鱼托人送给母亲。陶母不但没有收下,反而写信责备他说:“你做了官,用公物赠送我,这不仅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听母亲教训,从此经常检查自己为人,克勤克俭,热心为民,成了一位道德高尚、受民拥护的官员。这件事,传为千古佳话。我想,假如古代评选好官吏,陶侃固然当之无愧,但我们也实在不能忘记向母的作用;倘若那时评选“贤内助”、“好家属”之类,投向母一票,大家肯定会举双手赞成的。试问,倘若内母当初收下成鱼,沉醉在“儿子当官,全…  相似文献   

17.
几千年来,中国的老百姓都有称地方官员为“父母官”的传统和习惯。而古今的“父母官”都誓言旦旦地要“为民作主”,即所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殊不知,纳税人才是国家的主人,是“父母官”们的衣食父母。地方官员的月薪粮饷都是纳税人的税款转换成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后发给的,因此说是纳税人养活了“父母官”。由此看来,“为民作主”多少带有一些封建意识的色彩,国家公务人员要“以民为主”才符合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我们的权力是  相似文献   

18.
谷祥 《瞭望》1986,(23)
供销社的体制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成效如何?评价不一。有的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改革的任务;有的说,供销社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半官半民”的企业;还有的说,改革只是动了皮毛,未动筋骨。 我们认为,供销社改革的目的是彻底改变其“官办”性质。官办是否真正变为民办的主要标志,在于“服务第一”的方针是否在供销社的组织上、经营上、管理上真正得到落实。所以,应当从供销社的服务水平上  相似文献   

19.
“公仆”顾名思义,指公众(人民)的勤务员。公仆精神实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然而,有些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淡薄,他们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居,当起了威风凛凛的官老爷。“父母官”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当官者有‘暖民如子”这一说,老百姓也敬佩清官,仰之如父母,于是乎,“父母官”成了当官者的美誉。然而封建时代的“父母官”毕竟跟共产党的干部格格不入,一个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老爷,一个是勤勤恳恳,平等待人的服务员;在与群众的关系上,前者带有施舍含义,后者则提倡奉献精神。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看成…  相似文献   

20.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 为官要有一个“怕”字,它实 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官有所畏”是一种勤政意识。法律上有渎职罪,就是当官不尽职尽责,造成严重损失,就会受到法律追究,弄不好连吃饭的“行头”也保不住。明白了这一点就得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对得起党和人民,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就得时刻反省自己,是否能够知错即改,及时洗刷身上的污点,这实际上是一种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鞭策。“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