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蕙 《瞭望》2002,(21)
去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中日韩领导人(10+3)会议上,东盟和中国领导人同意在今后十年内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成为最受人注目的事件。而加大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力度,是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首要和最具实质性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国际热点     
《瞭望》2020,(16):64-64
东盟与中日韩——举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4月14日下午以视频方式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是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后,东亚地区就共同应对疫情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特别会议体现了东亚国家共担风雨、共克时艰的决心和意愿,会议达成的一系列共识不仅着眼于当前,也为疫后合作指明了方向,对恢复地区经济活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出访重在经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井 《瞭望》2004,(48)
11月底,温家宝总理访问老挝,并出席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及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中国一次重要的"大周边外交"行动,将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和日韩的全面和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4.
杜新  李嘉 《瞭望》2003,(48)
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将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是今年10月在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由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的。这对于广西南宁来说,是巨大的契机。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承办方案。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高虎城说,中国-东盟博览会将集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于一体,充分展示自由贸易区经济  相似文献   

5.
“10+1”联手抗“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家宝总理上任后的工作日程中,4月29日的曼谷之行显然是一次临时安排。当国际观察家们还在猜测这位新任中国总理将首访哪一个国家并以此揣度中国新政府的外交走向时,他出现在曼谷。与他同时出现在曼谷的,还有东盟十国的领导人。这次“10+1”特别会议的主题非常鲜明:中国与东盟如何联手抗御突如其来、正肆虐于东亚和东南亚的非典型肺炎。  相似文献   

6.
朱镕基总理在2000年出席 “东盟和中、日、韩”(“10+ 3”)政府首脑会议时,提出要研究中国与东盟发展自由贸易的可行性问题,与会各方极为重视,东盟也给予积极响应。会后,中国和东盟成立了由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和学术机构的专家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之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东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联合研究。现在,专家组已经完成了研究报告,并对中国与东盟  相似文献   

7.
6月16日至19日,第36届东盟外长系列年会 (包括外长会议、东盟—中日韩(10+3)外长 会议、第10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和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本次东盟外长系列年会,有三个特点。 ——着眼长远,寻求共同发展。第36届东盟外长会议的主题是“迈向东盟经济共同体——相互合作,面向世界”。因此如何切实解决成员国间经济发展不平  相似文献   

8.
近日,第11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第11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8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等在新加坡举行。尽管东亚地区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建设和谐东亚,促进和平发展,符合有关各国的共同利益,正成为21世纪初东亚地区出现的一股历史新潮流。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5,(6):24-25
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是应第六次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要求,而于2003年正式建立的。该网络是第一个面向东亚,由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政府认可的学术研究合作机制,其主要功能是集中各国的学术资源,研究当前东亚各种重大问题,为东亚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向“10 3”领导人会议提交建议和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0.
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定于12月13日在日本福冈召开。以往八次中日韩峰会都是借鸡生蛋(主要是利用东盟10+3的场合),这次会议在三国内部举行,是三国领导人的专门会晤,因而具有特别意义。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当前,韩国经济受到的冲击最大,韩元不断贬值,对外债务增加;日本经济也已进入衰退期,日元大幅升值,股市狂跌,丰田等大型汽车生产商决定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6,(44)
10月30日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纪念峰会,是我国今年三大多边外交活动之一,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也将同期举行。中国领导人和东盟10国首脑齐聚南宁共商合作、发展大计。而南宁也因此成为我国一次接待国家领导人人数最多的三大城市之一。中国与东盟为什么会选择在南宁举办这一必将载入史册的历史性盛会?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6,(32)
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及东盟与对话国外长会议是紧接东盟外长会议之后召开的两个会议,因此这三个会议被称为“东盟三会”。 东盟与对话国外长会议由东盟成员国外长与其对话伙伴国外长出席,主要讨论政治、经济、东盟与对话伙伴国的合作等问题。它开始于1977年召开的第二次东盟首脑会议关于加强与欧共体、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韩国对话联系的决定,旨在通过对话争取这些国家和集团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对东盟的支持和援助。每年一度的对话会议从70年代起延续至今,1995年在文莱举行会议时,参加对话的国家已扩展至4个层次共19个国家,即东盟7个成员国;7个(日、美、澳、新、加、韩和欧盟)对话伙伴(也称为全面对话伙伴国);2个磋商伙伴(中国和俄罗斯);3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老挝、柬埔寨)。中国1991年起参加对话。1996年5月举行的东盟高级官员会议决定将中国和俄罗斯升为对话伙伴,并宣布将  相似文献   

13.
雅加达专电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第29届外长会议、第三次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和东盟与对话国会议7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闭幕。此间舆论认为,这次会议有三个明显特点:东盟影响不断扩大;东盟更加团结、坚持原则,用一个声音讲话;东盟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和扩大。 东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近年来,随着世界多极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东盟的组织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这次东盟三会上,中国、俄罗斯与印度这三个对本地区和平与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大国,被接纳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使对话伙伴国由7个(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韩国)发展到10个。它们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后,无疑将  相似文献   

14.
翟崑 《瞭望》2008,(30)
从历次东盟外长系列会议,可以观察东盟在亚太秩序新变动中命运的沉浮。第41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新加坡刚刚结束,紧随其后,与中日韩外长举行了10+3会议,并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俄罗斯和欧盟等对话伙伴国外长分别举行了10+1会议,此外,还举行了东亚峰会外长非正式会议和第15届东盟地区论坛。观察今年的东盟外长系列会议,各大国都表现出对一个团结强大的东盟的期盼,并争相提出一些加强东盟一体化,加深与东  相似文献   

15.
杨尚昆主席已经开始对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访问。这是继去年8月和12月李鹏总理访问东盟五国之后,中国高层领导人对东盟国家的又一次重要访问,表明中国非常重  相似文献   

16.
11月24日到25日,朱镕基总 理将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第 四次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此次会议将就东亚发展的前景及加强东亚合作等问题做进一步交流和磋商,推进东亚地区在新世纪中的合作进程。“10+3”:非正式与正式机制相结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亚成员认识到只有加强自身合作,增强自身凝聚力,才能有助于危机的真正解决。1997年,在马来西亚倡议之下,东亚12个国家(1997至1998年为12个经济体,当时柬埔寨还不是东盟成员,东盟为9国,也即“9+3”会议)开始了每年…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6,(48)
10月底至11月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同期在广西南宁举行。三大“盛会”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史新的里程碑。“三会”是成功的盛会,得到各方普遍赞誉。与会领导人对“三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内嘉宾盛赞“三会”办出了高水平,参加博览会的客商也认为博览会的经贸成效和各项服务一年比一年好。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与欧洲共同体(以下简称欧共体)1978年举行了首次部长级会议,至今已满10年。在此期间,双方曾经举行过7次外长会议,致力加强合作,经济关系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9.
翟崑 《瞭望》2006,(26)
胡锦涛主席6月17日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简称亚信会议)成员国领导人会议时,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的演讲。舆论普遍认为,“和谐亚洲”是中国“和谐世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亚洲”,建立胡锦涛主席提议的“亚洲新型安全机制”,首先要和谐参与目前存在的多个泛亚洲的安全对话与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执政刚刚一个月的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8月21日至28日风尘仆仆对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文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9国进行了旋风式访问。这是梅加瓦蒂上台后的首次出访,是印尼新领导人向外界展示治国信心以及决心巩固和加强东盟团结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按照惯例,每当东盟成员国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