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美国布什政府的日子有点不太好过。从5月初以来,华盛顿当局在国外和国内接连遭遇了两次“政治地震”:先是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国际麻醉品管理局的改选中,有关国家采取行动,使美国失去了占据多年的席位,从外部给了布什政府重重的一击;继而是执政的共和党发生内乱,资深参议员詹姆斯·杰福兹脱党成了独立人士,又从内部给了布什政府重重的一击。美国舆论说,布什政府当前的处境是,四处碰壁。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的调整能走多远及效果如何,仍面临不少变数近来伊拉克问题急剧升温,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走向备受高度关注。这是因为,一是共和党输掉了中期选举,表明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公决”失败。拉姆斯菲尔德和博尔顿两个“鹰派”头面人物随后被解职,代表两党的“伊拉克研究小组”12月6日提交政策建议报  相似文献   

3.
9月中旬,美国布什政府公 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 告。该报告是布什政府上 台后出台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报 告,它全面阐述了美国在新世纪的 战略构想及布什政府将要采取的一 系列战略举措,标志着酝酿已久的 “布什主义”正式浮出水面。 建立美国治下的21世纪 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作为 美国政府指导国家安全的方针,内 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诸多领 域。和前一个安全战略报告相比, 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在目标上 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加强美国 的安全,建立市场经济以促进经济 繁荣和推进民主事业,其核心就是 建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2,(52)
9月中旬,布什政府公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 报告,该报告是布什政府上台后出台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它全面阐述了美国在新世纪的战略构想及布什政府将要采取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正式出台了“先发制人”战略,标志着“布什主义”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前景社会主义的前景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目前这一新的阶段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将占什么地位呢?“Z”先生和布什政府中的一些人,美国一些社团之中的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右翼空想家和政客们,都在兜售这样的观点:社会主义已日暮图穷,要灭亡了。那些更为现实的人们则关注着将东德瓦解,以作为资本主义的滩头堡这一事态。按他们的设计,第一步把民德拉入一个松散的德意志联邦,然后组成一个统一的德国。科尔与西德  相似文献   

6.
何事惊惶     
施平 《瞭望》1999,(35)
美国的一些政客,对于“中国”两个字,似乎特别敏感。无论什么事,只要一涉及中国,他们的神经便紧张起来,马上想到“威胁”,马上想到敌对。前一段,所谓考克斯报告沸沸扬扬他很闹腾了一气,真好像中国不知从美国盗窃了什么宝贝,要使美国大祸临头一样。闹腾了一阵怎么样呢?美国人都在说,考克斯报告令人难以置信,连他们吵吵嚷嚷说是向中国人送了机密情报的李文和,也至今证据全无。最近,据美国媒体透露,李文和不过因为是华裔,所以成了某种政治需要的牺牲品。可是,美国一些反华的政客并不管这些,只要能够造成中国“妖魔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11月11日,美国负责伊战后重建事务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突然赶回华盛顿,与布什政府多名高官就伊拉克问题进行了紧急磋商。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可能意味着美国急于从伊拉克“泥潭”中脱身。  相似文献   

8.
亚平 《侨园》2002,(5):38-3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声浪可谓甚嚣尘上。美国总统布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和“采用一切手段”来推翻萨达姆政权。布什认为只有伊拉克变更了政权,“世界才会更安全、更和平”。那么,布什政府为何甘愿冒被指责为穷兵黩武的风险,执意要在海湾再打一仗呢?显然,除了老布什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与萨达姆有一段情仇恩怨外,小布什还有他的更深层的战略考虑。首先,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11”事件后,美国的外交重心发生了重大转变,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美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曾说过,反恐战争可能要10年、20年甚至50年。如何把一场长期的反恐战争进行下去,不断寻找恐怖目标并铲除之,从目前来看,被指为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伊拉克就是这样一个符合美国战争需要的目  相似文献   

9.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叶芝余季康子向孔子讨教为政之道。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成白话,就是:“政,就是正。你带头走正道,谁敢不走正道!”如果抛开孔子所谓“正”的具体内容,那么,这句话至今仍然具有真理性。为政,就是“为正”。只有为政者自...  相似文献   

10.
尚鸿 《党政论坛》2009,(6):29-29
美国新政府对外政策向何处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奥巴马提出的政策主张和美国面临的内外形势看,奥巴马外交“新政”将主要从理顺五大关系入手,着力消化布什政府留下的“外交遗产”。  相似文献   

11.
为美国“单边主义”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单边主义”一词风靡整个欧洲大陆。欧洲政治家们和舆论界在谈及美国新政府的对外政策时,无一不对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作派表示担心和忧虑。欧洲舆论认为,美国的“单边主义”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刘江 《瞭望》2001,(30)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对  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大幅  度调整,使得中美关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尤其是4月初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给两国关系一度造成较大的困难。最近,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中两国前一段的“不愉快”已成为过去。7月5日,江泽民主席应约与布什总统通了电话,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当前布什政府仍在继续调整对华政策,这是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为清除基地组织及其庇护政权塔利班而进行的一次拥有广泛国际支持的反恐战争的话,那么美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摆出的许多理由。则更多地属于“莫须有”性质。这场战争将给世界带来一些变化: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美国“一超”霸权图谋之间的碰撞将更加激烈。伊拉克是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的实验场,是美国实施“一超”战略的关  相似文献   

14.
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得手之后,美国内保守势力不断鼓动布什政府趁势一举铲除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尽管布什政府也有此意,但还没有真正下决心要对伊拉克大动干戈。 但是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导致布什政府在对伊拉克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问题上举棋不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2月中下旬,美国布什政府接连采取了两个较大的外交行动;一是国务卿贝克对北约14国的穿梭访问,二是布什本人的亚洲之行。布什上台不久,就走了这两步棋,不仅表明了他对美欧、美亚关系的重  相似文献   

16.
常听人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话虽不尽然,有时也有一定道理。就拿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来说吧,自从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就闹得沸沸扬扬。尽管遭到美国国内大多数民意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可布什政府对此却情有独衷,有点儿“迷”了。 所迷者一,是企图借发展NMD系统遏制他国,夺取在全球更大的战略优势,使其一超独霸的地位永久化。然而,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企图以NMD来维系单极霸权,阻挡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岂不是螳螂挡  相似文献   

17.
孙茹 《瞭望》2001,(17)
4月18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7届会议又一次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反华人权提案,美国利用人权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第10次遭到了失败。由美国操纵导演的这一出拙劣的反华独角戏和前9次一样,落得个山穷水尽、天怒人怨的下场。美国布什政府这次提反华提案的理由和去年克林顿政府的说法如出一辙,都是歪曲事实,攻击中国人权状况“恶化”。不同的是,这次美国提反华提案正值布什领导的共和党新政府上台之始。布什政府本应从美国政府一再提反华提案一再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检讨美对华人权政策,但遗憾的是,美政府任由对华政策变成美国内政治的牺牲…  相似文献   

18.
新春伊始,美国总统布什对中日韩三国进行了访问,此举寓义深刻,表明布什政府的亚太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正如外国舆论所说,此次布什访问东亚其实是为制定未来“接触亚洲”政策而迈出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布什执政4年,几乎搞砸了美国与世界上主要大国的关系,而中美关系是少数幸存者之一,因此布什政府希望能保留这个“重要政绩”,减少民主党的攻击借口。  相似文献   

20.
以朝核问题为视角探析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远 《学理论》2009,(14):20-21
布什执政初期,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对朝鲜则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的遏制政策。“9·11”恐怖袭击后,布什政府对朝政策日趋强硬,称朝鲜为“邪恶轴心”国家,并将其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和军事打击的目标之列。朝核危机后,美国坚持以“全面的、可核查的、不可逆转的方式”消除朝鲜的核武器计划。朝核试验后,布什政府将朝核政策做了策略性调整,积极调动国际社会力量加大对朝鲜的施压力度,对朝鲜采取遏制与接触并举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