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民党中常会批准了考纪会作出的撤销国民党两位副主席林洋港、郝柏村党籍的决定,林、郝二人随即发表声明说,这项处分是非法的,他们不接受!不承认!由此而引发了岛内政坛上的一场轩然大波。国民党的大分裂,大改组已成定局,“统独之争”将重新成为下一轮岛内“竞选”激争的焦点。这也是李登辉一再鼓吹的“宪政改革”的必然结果。 李登辉执政七年来,最为自鸣得意的“成就”便是其所谓的“宪政改革”。今年六月,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喋喋不休地自我吹嘘“宪政改革”是“为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正亲民党成立,国民党败选李登辉在把国民党内大部分反对派清理出党后,下一个目标指向了"台湾省长"、党内另一个实力派人物宋楚瑜。当初李登辉的上台,多亏了宋楚瑜的临门一脚,所以李登辉执政之后,对宋提携有加。宋楚瑜也不负李的厚望,成为其集权路上的得力股肱。两人关系一度被媒体描述为"肝胆相照""情同父子"。  相似文献   

3.
杨琳 《瞭望》2007,(16)
在台湾政坛摸爬滚打了近40年,新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可谓“政坛常青树”4月11日,中国国民党在台北中央党部举行党主席就职典礼,新当选的党主席吴伯雄正式就任。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台“立法院长”王金平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全部到场。吴伯雄在就职典礼上表示,摆在国民党眼前的考验非常严峻。他接任后,会秉持大公无私态度,协调推出最有胜选可能的“立委”人选,并尽最大努力提出最有胜选可能的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人选。  相似文献   

4.
辛旗 《瞭望》2000,(14)
在3月 18日台湾地区变更领导人的活动中,国民党遭到惨败。 台湾岛内的舆论认为,国民党的惨败,是李登辉一手造成的。正因如此,自 18日变更领导人的活动一结束,台湾岛内要求李登辉下台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国民党内也出现了要求李登辉立即下台的强烈呼声。但是,李登辉并不想马上放弃他的权力,国民党高层于3月 19日宣布,李登辉将于今年9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上辞职。此消息一传出,台湾岛内的抗议活动更加升级,要求李登辉立即下台的呼声,从台北的国民党中央党部迅速蔓延到台湾全岛及海外。在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  相似文献   

5.
正"新连线"出走,"新党"成立李登辉不择手段巩固权力和推行"本土化"路线的行为,终于激化矛盾,导致国民党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分裂。带头分家的是"新国民党连线"。"新国民党连线"成立于1989年8月,由国民党内一批外省籍"少壮派"人士组成,主要成员有赵少康、洪秀柱、郁慕明等人。他们原本支持李登辉上台,但在见识了李登辉一系列排斥异  相似文献   

6.
施平 《瞭望》2000,(21)
本月20日,李登辉正式下台了,12年来他的分裂主 张和分裂行径不见容于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他本   来还想在国民党主席的位子上赖上一阵子,但是很快被迫辞去党主席的职务,因为他背弃了国民党的广大党员,把一个国民党搞得四分五裂,并且虽然一再碰壁,却还梦想着把一个中国也搞得四分五裂。他给台湾和台湾的国民党人留下的政治遗产是一池浑水。为了澄清这池浑水,中国人不得不花上一些气力。 台湾问题本不应复杂。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历史、是现实,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识,是世界公认的法理。所有同中国建…  相似文献   

7.
王玉 《瞭望》1996,(14)
3月23日,台湾变更领导人产生方式的活动结束。为期一天的投票结果显示,国民党籍候选人李登辉和连战以54%的得票率领先。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籍候选人彭明敏和谢长廷的得票率大大低于“台独”分子的预期,仅得21.1%。而主张统一的非党籍候选人林、郝、陈、王的得票率为24.8%,受到台湾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钟文 《瞭望》1990,(14)
台湾第八任伪正副总统选举,经过一年多的角逐和临选前的争斗,最终以李登辉当选为“总统”,李元簇当选为“副总统”而落下帷幕。 这次大选是蒋经国之后国民党高层权力的一次再分配。为此,国民党内部各派政治势力纷纷出笼,不惜撕破脸皮、大打出手,酿成了国民党逃台40余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党内斗争。斗争的结果,将对台湾政局未来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跌宕起伏的争斗过程 这场斗争在国民党高层内部酝酿已久,经历了较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各种势力并起,相互混战。从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起,便有一股反李登辉势力开始暗中活动。一年多来,这股势力不断集结发展,终于公开挑明要与“二李”争夺正副“总统”的职位。 但是,在反对势力的不同派系之间仍然是同床异梦、各怀心计,未能结成统一的联盟。因此使李登辉得以在1月31日国民党中常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两国论”一抛出,立即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国际社会也普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李登辉并未有所收敛。8月10日,他在谈到“两国论”引起国际社会哗然时,竟称“愈闹愈大,愈闹愈好”。在8月28日至29日国民党第15全会第2次会议上,李登辉执意将“两国论”写入国民党的文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看来,李登辉是铁了心要否定…  相似文献   

10.
<正>迈入120岁的中国国民党,即将迎来一位54岁的新主席——台湾新北市市长朱立伦。在国民党于2014年11月29日举行的台湾各县市地方选举中遭遇重挫后,身兼党主席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压力下决定请辞党主席职务。国  相似文献   

11.
李登辉迫于国民党内外民众的 巨大压力,不得不于3月24 日上午黯然辞去已任职12年的国民党主席职务。与之同时辞职的,还有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黄昆辉等高级党务主管。李登辉自己种下的苦果 李登辉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有今天的下场。回想主政台湾期间,呼风唤雨,何等威风,党政军警特大权,一人独揽,民主其表,独裁其里,耍尽权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多少人遭受打击和排斥。如今呢,虽然恋栈难舍,但毕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李登辉主政台湾,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力培植“台独”势力。把“台独”写入党纲的民进党,就是李登辉…  相似文献   

12.
近些日子,有关台湾泛蓝、泛绿阵营的报道经常出现,实际上这两大阵营是对目前台湾政治势力的基本划分。台湾的主要政党包括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国民党是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党,现任党主席为连战。新党和亲民党都是从国民党分裂出去的。1993年8月,赵少  相似文献   

13.
严峻 《瞭望》2001,(27)
近一段时期,李登辉似乎耐 不住退休后的寂寞,不断 跳出来公开支持陈水扁和民进党。继李登辉在《虎口的总统》及《李登辉执政告白》两本书中,一方面大力攻击“泛蓝军势力”(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另一方面为陈水扁执政以来造成台湾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开脱责任,并为其鼓劲加油后,6月8日及13日,李登辉与陈水扁两度晤谈,共谋所谓的“政党重组”。6月13日,李登辉公开向民进党进行信心喊话,称“民进党在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国民党开除了近几年在台湾颇有点名气的雷渝齐等二十四人的国民党党籍。理由是这些人在一九八三年底的“立法委员”增额选举中,“违纪参选、助选”,发表了攻击“党国”的言论。雷渝齐被除名的真相如何?从他这三年的浮沉说起,或许一叶可以知秋。雷渝齐是一个教师,三年以前在台湾政治舞台上还鲜为人知。他是在一九八○年“立法委员”增额选举中崭露头角的。一九七九年底,国民党制造了“高雄事件”,将大批党外人士投入监狱。但是这并不能平息人们的不满。为此,国民党又网罗一批“政治打手”。颇有辩才的雷渝齐被选中了,被推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个时期,李登辉利用各种场合,就台湾前途定位和两岸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尤其是他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对话,具有相当浓厚的分裂主义色彩,是反映他真实思想的内心独白。他的这些言论,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违背了国民党过去一直坚持的关于追求两岸最终实现统一的目标,不仅引起了大陆同胞的普遍关注,而且也使台湾岛内包括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感到震惊和困惑不解。人们不禁要问,身为台湾头号当权者的李登辉,究竟要把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置于何地?要把2100万台湾同胞引向何方? 李登辉近期散布的不少言论,有许多堪称奇谈怪论:李身为国民党主席,竟称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并把国民党政府当年到台湾接受日本投降,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台湾相提并论;李身为中国人(台湾人当然是中国人),竟说“中国这个词是模  相似文献   

16.
安华 《瞭望》2001,(38)
李登辉在9月7日接受日本《读卖新闻》驻台记者采访时公开提出,期待“台湾团结联盟”能成为台湾政党改组的重要诱因,并通过12月份的“立委”选举,推动与执政的民进党等本土势力“统合”,形成台湾当局的“安定执政党”。各方信息表明,在李登辉主导下刻意标榜所谓“本土化”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具有明显的三大特征。强烈的“李登辉企图” 李登辉在台上12年,着力形成旨在终结“国民党外来政权”,带领台湾“走出中国”,建立所谓台澎金马“生命共同体”的“李登辉路线”。但李登辉下台1年多来,他原来所  相似文献   

17.
正1988年1月13日,78岁的蒋经国在台北猝然去世,台湾"两蒋时代"宣告终结。"蒋氏集团"强人统治的崩塌,让国民党内部瞬间失去了控制派系斗争的核心力量,各派势力蠢蠢欲动,一场权力争斗随即展开。"接班人"之争1988年1月27日上午,台湾台北,国民党中常会开得十分胶着。此时距蒋经国逝世已近半月,中国国民党主席之位仍悬而未决。当时呼声最高的当属李登辉。李登辉,1923年出生于台湾  相似文献   

18.
兆达 《瞭望》1995,(36)
彭明敏与李登辉都是二次大战期间留日、战后一起回到台湾大学继续学业,又先后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返台后又都是受到蒋家父子重用的“杰出台湾学者”.但由于二人性格迥异,彭明敏锋芒毕露,公开鼓吹台湾独立,不见容于当局而出逃海外,成了当局通缉的重大案犯;李登辉则长期在国民党内,深藏不露,直至接管了国民党政权,当上了台湾“总统”.彭李二人尽管有一度遭际不同,但却是莫逆之交,一个  相似文献   

19.
张雷 《侨园》2001,(5):8-10
国民党7月底举行的四年一度的全党大会,目标是“在野”之后的“党中央”权力结构重整,并试图摆脱李登辉阴影,走向“连时代”。  相似文献   

20.
朱维究 《团结》2002,(2):29-31
李登辉执政12年间排除异己、分裂国民党,在逐渐实现政权“本土化”的同时,五次修改“宪法”,为“两国论”出台做了法律准备。2000年,“总统”选举陈水扁上台,百年老党国民党成了在野党。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左右着台湾局势,使得祖国统一前景不仅变化莫测,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