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瞭望》2004,(2)
2004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三年,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年,我国的主要承诺有:  相似文献   

2.
《民主》2002,(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一项重大抉择,对我国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江泽民同志指示:“要向大型企业,要向各行各业解释清楚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到底有什么利弊,以便在全国上下对这样一个重大外交政治问题统一认识。”为了适应广大读者学习和掌握有关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的需要,本刊从今年1月号开始,从近期出版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书籍中摘选有关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知识,略加编排,陆续刊登,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1999年 11月 15日 ,中国与美国经过了 13年“拉锯”式的艰苦谈判 ,终于达成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以下简称“入世”)的双边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已经扫除。“入世”将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和纺织品的进出口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纺织品的影响及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一、“入世”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入世”后 ,对中国国有企业来说 ,可能是喜忧参半 ,而对纺织业来说可以概括两句话 :一是商机 ,一是危机。如何把握商机 ,摆脱危机 ,有助于国有企业提高经…  相似文献   

4.
从1900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到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时间整整一百年。中国加入WTO与百年前的“门户开放”政策有着本质区别“。门户开放”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破坏中国主权与独立的反动政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顺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政策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肖锐 《行政论坛》2003,(1):79-80,F003
美国此次启动201条款,表明世界贸易组织还很脆弱,对于大国撇开世界贸易组织,而单方面采取制裁行动的行为 没有限制力。美国启动201条款,既是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不尊重,也是无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一种行为。此种举动,对作 为刚刚加入WTO的中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考验,为我国积极做好反倾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标志着我国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这是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加入WTO,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其意义和好处,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中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15日 ,中美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个振动全球的重大事件 ,对中国来说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决策 ,而是一个影响广阔而深远的战略决策。(一)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拖了13年。去年4月 ,朱基总理与克林顿总统在华盛顿没有谈成 ,11月 ,中美两国代表团在北京却谈成了。这是为什么?中美两国政府和领导人 ,特别是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从发展中美关系的战略高度出发 ,非常重视这一谈判。中美两国发表的新闻公报指出 :“中美两国…  相似文献   

8.
柯缇 《瞭望》2000,(15)
世纪之交,我国对外开放和经 济结构调整正处于重要的发 展时期,由过去20年以“引进来”为主,发展到目前中央倡导的有步骤地“走出去”,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正在发生质的飞跃。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的双向性。无论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在当今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对外开放历来都是双向的,尤其是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更要强调“进出结合”的方针。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新世纪里,…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只有转变职能,才能严格履行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下的义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要求,当前的政府职能需要在10个方面作出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 席马永伟近日表示,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保险业面临严峻挑战,而最大的挑战反映在保险监管方面。2001年,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  相似文献   

11.
经过13年拉踞战,今年11月15日终于签订了中美市场准入协议,这预示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指日可待。香港股市飚升到97年以来的最高点,但深沪股市次日却反弹乏力,至今还在大盘调整。一些人欢呼雀跃,一些人忧心忡忡,大多数人喜忧参半。在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看待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简称“入世”)问题,这是人们当前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谈几点看法。一、经济市场化必然导致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必然引发国家经济安全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预见到,由于世界…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金融业的创新与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已经稳定并进入赢利期,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开始广泛展开,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监管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需要及早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带来的新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以加强我国金融业的创新与监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取得了根本性突破,这对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将知识产权列为世界贸易体系三大支柱之一,作为发展世界贸易的核心,制定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严格执行Trips协议将是中国的义务,而我国知识产权法必然面临着进一步与Trips协议相适应和协调的问题。因此,中国如何实现作为WTO成员应有的权益和履行WTO法中的Trips协议,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知识产权法律权益,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在Trips协议框架下世界知识产权法的发展趋势Trips协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铁路公安工作来说既有全新的发展机遇 ,又会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铁路公安机关在组织体制、管理方式、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适应问题 ,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想法 ,力求使铁路公安机关在面临多方面挑战的同时 ,勇敢面对挑战 ,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抓住这一有利发展机遇 ,使铁路公安工作步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鲍妍 《学理论》2012,(27):81-82
造成中国国际货易发展困境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发达国家的市场运行机制依然是主导制度;其次,我国的对外贸易骤然崛起,这必然会引起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关注,不自觉的成为各方焦点,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我们需要解决出口产品的结构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等.那么,笔者将就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论述分析,并提出一些必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徐复  谭丽英 《求知》2001,(11):10-1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毋庸置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必须遵守这一组织所制定的各项规则,包括《农产品协议》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规定以及中国政府在“入世”的双边与多边谈判中的所有承诺在内,这将对我国农业产生深远影响,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17.
辛文 《瞭望》2001,(29)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日前表示,有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问题已经全部解决。这一消息使得我国现有15个保税区的改革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入世后保税区将何去何从?深圳福田保税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11月 ,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签订了协议 ;2 0 0 0年 5月 19日 ,中国与欧盟就中国加入WTO签订了协议……。中国已站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门槛上 ,它使中国同国际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入世对中国而言 ,是机遇也是挑战。这点无需置疑。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本文重点对入世之际我国财政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谈几点意见。一、转变财政职能 ,适应新时期要求财政的职能一直是中国财政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 ,对财政职能最主流的提法是“两职能”说。该观点认为 :财政的首要职能是分配职能 ,即运用各种…  相似文献   

19.
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与全球贸易于维香编者按:乌拉圭回会谈判的结束,使我国的复关问题更加紧迫了。我国虽然参加了这轮谈判,但只有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才能签署其最后协议。1994年是我国的复关的关键的一年。现在,各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认真深入地研究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政府采购无论在观念和制度上,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都面临着挑战。因此,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设计制度框架体系,同时,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关注制度的调整与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