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推动下,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并成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力量。已经并正在形成的东盟与中、印、日、韩、澳、新自由贸易区,对东亚区域经济的整合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应进一步调整参与战略,以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目的及实施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能加强双方经济合作关系,迎接区域化的挑战,促进东亚一体化进程,而且有助于提高双方的国际地位,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贸易一体化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洲半个多世纪的区域一体化实践为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体化合作提供了理论和组织模式借鉴,但欧盟(原15国)是一个"同质"成员结构的区域,其一体化历程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一体化组织模式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制度性安排;而东亚是一个"异质"成员结构的区域,东亚的"异质"结构特征意味着其区域经济合作将有着自己独特的路径,贸易一体化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初级阶段,建立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区域生产网络是东亚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区域化会带来安全改善。然而,笔者认为区域化的模范生欧洲与区域化的新星东亚令人忧虑的现实表明,区域化也与区域安全恶化相伴,据此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命题——区域化与安全化悖论。区域化与安全化悖论的产生存在普遍性原因。以东北亚解析区域化与安全化悖论表明,对区域化中主要国家的不同认知,国家以经贸政策界定和期盼安全政策的发展和方向,以及区域内同盟在区域化的背景下日益内向化、一体化,均扮演了重要作用,即区域化与安全化悖论既是环境压力的结果,更是国家政策主动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美国与东亚经济失衡与摩擦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巨大而复杂。一方面,为应对与美国的经济摩擦,东亚先进经济体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国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区内后进经济体,将其作为自己的出口平台,从而促进东亚地区产业分工与国际生产网络等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另一方面,作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立场、东亚对美国市场和美国货币的非对称依赖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导致国家间竞争逐渐让位于区域组织间竞争,东亚经济的崛起使东亚具备了一体化的初始条件和实力.东亚经济一体化既有必要,亦有可能,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迅猛发展对东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东亚经济从合作范围到合机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东亚经济合作依然迟缓,东亚政治文化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并且呈现多种区域经济整合模式。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台湾作为东亚地区较为重要的经济体之一,虽然积极争取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但由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与政治的敏感性,一直处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边缘,也由此产生海峡两岸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互动问题及台湾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适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区域主义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区域主义的发展甚为迅猛.最近欧盟已经通过了<里斯本条约>,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步伐正式启动.而在东亚,日本新上台的鸠山内阁也提出把"东亚共同体"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如今摆存中国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应该以何种方式加人区域化进程,并在这个进程中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态势表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区域化与全球化可以趋于一致。区域经济合作是全球化的基础和有益补充。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区域内部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推动力。有的国家把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实现本国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这种新型的地区合作模式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带是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中崛起,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在东亚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战…  相似文献   

11.
苏浩 《亚非纵横》2007,(1):24-29
一、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进入21世纪,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内国家间的合作广泛展开,区域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合作的领域在迅速扩大。这一切意味着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已经启动。东亚合作机制是由东亚各国最高领导人倡导推进的,东盟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非正式  相似文献   

12.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力量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事业蓬勃发展。但是,过去由日本主导或作为“头雁”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和中国的腾飞已荡然无存,东亚在经济合作中主导力量缺位。谁又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领导的作用?当前,中日尚不可能,东盟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可发挥统招者的作用。东亚各国以及其他参与国亦惟有借助于东盟这个主导平台,才能更好、更快、更顺利地走向区域经济合作和奔向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光明大路。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三级分工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两大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与建设,既是东亚甚至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国家战略。不同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联盟(东盟)、一个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是在经济水平、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特征基础之上的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巨大的区域差异性、系统复杂性和政治敏感性。因此,不能仅仅从国家的维度,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来思考中国—东盟自…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东亚的区域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国际观察》2002,(6):55-59
区域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发展的潮流,东亚也概莫能外.本文就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同时指出东亚区域主义发展的动力和特点.东亚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都比较特别的区域,区域内的合作有着自身的困难,本文也在其发展的障碍和克服障碍的措施上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东盟给东亚以及亚太地区的地区主义提供了一个“检测事实”的方法。它能指出哪种区域合作的方法可以推广,区域一体化又能深化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冷战的终结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合作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发展的趋势。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地缘优势组建区域经济组织,形成集团竞争力,以提高竞争实力。但区域化并不阻碍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必要阶段,在WTO框架内,两者相互促进,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困境与现实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世界贸易的55%~60%是在贸易集团内发生的."到2002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注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共有162个,其中近80%都是在90年代成立的."①在30个实力最强的经济体中,只有中国、日本、韩国没有参加任何地区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已经历三次区域化浪潮,其中第三次浪潮仍方兴未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合作似乎永远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选择,区域一体化总是受到学者和政治人物热捧。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一体化进展并不顺利,多数甚至连关税同盟都未完全建成,加勒比共同体是其中的典型,一体化说得多做得少。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将区域一体化定义为公共产品区域成员结构化共享,建立了以一体化程度为目标函数、以一体化收益和成本为约束条件的分析框架,对加勒比一体化现状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显示,加勒比一体化迄今仍停留于"纸面一体化",其根源在于一体化的收益与成本不匹配:一方面,一体化的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不明显;另一方面,克服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偏好异质性的成本高昂。此外,由于加勒比地区国家广泛存在主权迷思,区域机构得不到充分授权,公共产品供应能力受到限制,降低了公共产品区域共享收益。  相似文献   

19.
安全复合体理论与东亚安全区域主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复合体理论”采用物质主义与建构主义混合的研究方法,以区域为聚焦点的安全相互依存为基本前提,阐述了由权力分配主导的物质结构和友善—敌意模式主导的社会结构组成的区域安全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的“国内—区域—区域间—全球”多层次的动力、“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多领域议题、“国家—非国家”多样性行为体和从“冲突形态”经由“安全机制”到“安全共同体”的连续统一进程。本文以此为理论工具,在分析新兴的“东亚安全复合体”安全结构及其变化的多层次动力和安全区域化现实的基础上,描绘了东亚安全区域主义走出现存的“霸权”、“均势”和“联盟”等“弱安全机制”,经由以“大国协调”和“集体安全”混合体为基础的真正的“综合安全”和“合作安全”等“强安全机制”,最后至区域一体化推动的内生的“安全共同体”的可选择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东北亚经济圈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区域化和一体化的倾向同时并存,如同竞争和依存关系同时并存一样。在经济区域化方面,有欧洲共同体为中心的大欧洲经济圈(EEA 圈),将于1992年末完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经济圈,以中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