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晋堂 《北京观察》2004,(10):44-46
"望子成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怎么成"龙"呢?"玉不琢,不成器".用什么来琢?教育.中考、高考的竞争,为何在"减负"声中不见根本的缓解?择校之风为何久盛不衰?"赞助生"、"条子生"何以不能绝迹?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由于学校之间软硬件的不同,由于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的差距,又由于自80年代起施行的重点校制度扩大了校际之间的差距,学校分成不同等级已经成了客观事实.如果到中小学走一圈,不用太远,就在城近郊区走一走,就会感受到学校和学校真是不一样!还教育一片晴朗的天空,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仙居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区域面积广,村落分布散,乡村学校多,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且主要集中在城区,小乡镇学校与中心镇学校、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学校之间、乡镇之间、城乡之间教育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全县教育"大而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25)
正"短期内,区域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会一直存在。"专家认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通过提供先进技术、智能设备和解决方案,缩小区域和学校教师、学生的差距,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化。随着生活品质提升,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教育公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美国弱势群体教育计划以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实际运行的结果表明,它在对保障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权益、减少群体间教育的差距以及实现教育的优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为主"政策以后,内隐于教育活动中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开始显现,目前,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中还无法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美国弱势群体学生教育计划在充实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道德通过"何以可为、何以勿行"的教化发挥着规约"心灵秩序"和"构筑精神寓所"的功能.现实社会中,道德链条中以道德需要为首因的德育环节本真的遮蔽,直接导致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也成为制约社会层面公共道德水准的重要成因.本文立足当代德育"吊诡"困局,在重梳道德需要内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究了开掘道德需要介入道德准备律、凸出情感常数及融浸"注错习俗"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6.
"零月薪"何以匹配公众对学费的投入和付出?"零月薪"何以满足公众的教育预期?"零月薪"之下,公众对教育投资的热情何以激发?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社会相脱节的三个问题华东师大教师杨晔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和脱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我认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学理科的对经济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8.
任翔 《思想战线》2003,29(6):114-116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大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西部省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云南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有着不断完善的基础和较好的条件,机遇与挑战同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对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地区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8年前,孙云晓先生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去年9月,孙云晓又发表了<千年警世钟>一文,作为<较量>的续篇,同样引起社会关注.作者通过对两次中日青少年探险活动的观察、思考,提出与日本孩子相比,中国孩子在体质心理、吃苦耐劳、生存竞争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与问题,进而警示目前中国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危机.  相似文献   

10.
阶层结构与教育获得始终存在功能论与冲突论之分歧,教育机会分配是否公平取决于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程度。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不同阶层占有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数量呈现明显差距,优势阶层竭力将各种资本优势转化为子女获得优质教育机会优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促使不同阶层子女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数量差异呈现减少趋势,但是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中的阶层差距正在凸显,成为考量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教育机会分配应坚持最有利于社会最不利阶层或群体。教育公平化根本路径,在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社会阶层结构差距。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发展中的"城市取向"、 "效率取向"及"精英取向",农村教育投入不够, 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教育不公反映了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成都的进程中,成都市  相似文献   

12.
"问题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而存在,"问题学生"的产生缘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学校教育的薄弱性、家庭教育的缺失性、自我发展的不定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位一体"抓好高校"问题学生"的转化和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贵港市覃塘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追求教育公平、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几年来,覃塘区依托教育项目促进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实施"校舍维修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化解了"大通铺""大班额"难题,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自治区标准,缩小了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距。同时,创新教师管理促使师资配置均衡,着力在"招聘补充、调配交流、培训提高、支教巡教"上做文章,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力量均衡。此外,坚持"文化立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倡特色办学,按照"总体规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6,(5)
阿鲁科尔沁旗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严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以及生源数量上的差距不断拉大。主要表现在教育财政投入水平较低、城乡办学条件差异较大、城乡师资力量对比悬殊、农村牧区生源流向城镇、校际间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等方面。据此,阿鲁科尔沁旗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对策应该是:一、政府行为要到位(经费投入要保障,教师补充要常态,人事管理要放权);二、教育行政部门要尽责(城乡学校之间、蒙汉学校之间相互帮扶、结对共建要有制度,学校干部队伍培养、教师素质提高要有机制,城乡学校均衡发展重条件更重内涵,多种方式评价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三、农村牧区学校要自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好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世界中,青年所面对的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就是在青年自己所理解的想像中的青年地位与社会对青年地位的理解之间的差距。青年对自己地位的理解与社会对此的理解,以及青年地位在价值体系中最近的众多变化,都是由于过去整个世纪的社会经济、人口和教育  相似文献   

16.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高考临近,弃考人数却在逐渐上升,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对教育的反思.通过"弃考"这一现象,对就业难、费用高、差距大及升学率等问题进行深刻分析,折射出"弃考"背后的教育之痛,剖析了"弃考"背后的原委,提出高考存在的价值及应对"弃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十五"以来,我省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全省105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我省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上学难、上学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近几年来,各地在进行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改造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有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引起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当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个方面的紧密配合。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观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建立健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这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子系统内部的协作机制、各子系统之间的协作机制和三系统总体间的协作机制等三个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为适合的教育服务,是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水涨船高";不是把优质学校"拉下来",而是把薄弱学校"补上去"。总体讲,要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义务教育学校"七个一样":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