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洪伟  李亚萍 《传承》2011,(31):68-69
抗战初期,特别是武汉抗战期间青年学生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青年运动中的作用众所周知,但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在青年方面的政策及作用却鲜有论及。抗战初期国民党在失学青年的收容、教育、动员、组织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推动了中国的抗战。  相似文献   

2.
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更好地获取海外社会资源,增加抗战力度,中国国民党恢复了在1928年撤销的海外部,把海外部作为海外侨社的主要指挥机构,直接从体制内部增加了抗战政策执行的力度,扩大了国民政府在海外管理外侨机构的力量,成为国民党获取抗战资源一大举措。依据相关文献资料,从制度史的角度,对国民党海外部的历史渊源、演变、机构设置、人事和经费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抗战时期海外部的恢复,对国民党海外工作的开展、利用海外侨力、扩大组织力量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抗战期间海外华侨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奠定了管理基础。海外部加入抗战活动的同时,也将党争带到民族大义上面,消减了部分抗战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最广泛的政治动员,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作为抗战时期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全国性党报,《新华日报》积极宣传抗战主张,发动群众团结起来抗战,充分发挥了抗战政治动员的号角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为了动员更多的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毛泽东积极地探索抗战时期中共的人权思想,形成了既不同于国民党“一党专政”,也与英美式民主和俄式民主有所不同的,具有中国抗战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思想。[1]相比抗战前他强调阶级性--为民作主而言,战时他的民主思想具有“让民作主”的特点,注重保障最广大抗日民众的人权。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认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进行全面的民族战争。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它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基本路线。抗战时期,中共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大力开展了争取国民党进行全面抗战的活动。1938年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公然宣称“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加紧了对国民党的政治诱降,同时以主要兵力投入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蒋介  相似文献   

6.
王正方 《台声》2005,(8):23-23
适逢“七七抗战纪念日”,在台湾,官方的民进党选择了沉默。只有在野的国民党与新党举办纪念活动,包括历史文物展览会。新党组团赴大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9月份国民党将在台北举行抗战胜利60周年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邓群 《传承》2010,(12):4-7
抗战爆发后,中共将桂系定性为国民党系统中的"中间派""地方实力派",解决了如何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如何对待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政策问题。针对桂系的"外联内防""上联下压"的政策特点,中共桂林地方组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结合、又联合又斗争的工作策略,促进中共和桂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联合,推动了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后,中共将桂系定性为国民党系统中的"中间派""地方实力派",解决了如何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如何对待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政策问题.针对桂系的"外联内防""上联下压"的政策特点,中共桂林地方组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结合、又联合又斗争的工作策略,促进中共和桂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联合,推动了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政府组织的滇西抗战,较集中地反映出相持阶段国民党抗战的诸多特点,为全面认识这一时期国民党的抗战提供了事实依据。本文拟就此略述拙见。 一 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是相持阶段国民党继续抗战的决定因素。武汉失守后,原国民党统治区的大片国土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面对百分之四十的日军猖狂地进攻和对中国内地不断加强的空中攻击,国民党军队不得不进行“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对日本侵略军的这种“攻势与反击”仍不失主动顽强抗敌之举。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5,(9)
抗战期间,桂林一直是国民党统治区内抗战气氛比较浓厚、抗战文化开展比较活跃的地区。皖南事变前,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地方,进步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而桂林进步文化却近乎安然无恙。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桂林文化城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加强党对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巩固和扩大抗日文化统一战线,重视、关心文化人的安全和生活,极大地推动着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著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张丽梅 《前沿》2010,(22):144-147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深刻认识到民众社会动员的重要性.但是国民党的民众社会动员,始终以其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其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执行的是伪三民主义,并始终贯彻片面抗战和攘外安内交错的指导思想,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国民政府民众社会动员运动的发展,从而也导致了国民党社会动员的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12.
抗战前夕中国共产党争取抗日民主的斗争王双梅(一)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国内和平准备抗战的阶段。但国内阶级矛盾并没有减少和消灭,国共两党之间,国内其他各党派之间,工农大众与国民党统治阶级之间,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只是由于...  相似文献   

13.
张玲 《求索》2011,(7):233-235
为了帮助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抵御外侮,实现持久抗战的目的,宋美龄积极动员广大妇女参战,其动员主张延续了国民党对中国妇女问题的立场和政策,而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出发点的妇女工作方法也顺应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先进力量所提出的抗战原则和政策。她的妇女工作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妇女正确认识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前途,坚定了妇女们的抗战信心,号召了一大批妇女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对加强和实现全国妇女团结,形成妇女界的抗日统一战线,积极有效地开展抗战支援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其不足之处在于仅强调"灭私奉公",忽视了女性的个人地位与权利。  相似文献   

14.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第二阶段——相持阶段。中国的政治中心从武汉移到重庆,自此,国民党顽固派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以反共为中心内容的五届五中全会,颁布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自1939年至1943年,国民党发动了包括“皖南事变”在内的三次反共高潮,同时调动了张群、宋美龄等四出活动,拉拢中间党派,图谋从政治上孤立共产党。日本侵略者在侵占广州、武汉以后,也把他们的军事力量主要放在对解放区的清乡、扫荡方面。这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国民党在积极反共的同时,对中华…  相似文献   

15.
<正>自抗战进行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加紧反共摩擦和对各小党派的迫害,使大后方的各党派对国民党蒋介石日益不满和失望,同时也对形势的发展日感忧虑,担心反共摩擦会导致国共分裂,致使抗战失败。他们感到必须联合起来,以调解国共关系,制止形势逆转。同时,国民党坚持的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6,(Z1)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和解放区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抗日战争胜利指日可待,国民党政权准备独吞抗战胜利果实,反共反人民之心也昭然若揭。1943年3月10日,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国统区广为散发,竭力宣扬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业绩”,论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合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发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抗日进行种种限制,为敦促国民党彻底改变片面抗战路线,实现全面、全民族抗战,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文章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产生...  相似文献   

18.
论抗战时期民主宪政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发动的旨在争取民主、要求抗日的民主宪政运动的兴起和不断发展有其特有的背景与条件。面对可能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 ,怀着满腔爱国热忱、阵容已经壮大的民主党派再也不能容忍国民党当局的专制统治 ,纷纷要求国民党当局实行民主 ,积极抗战 ,从而掀起声势浩大的民主宪政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策略方针影响推动下 ,宪政运动得到发展 ,并逐步达到高涨。  相似文献   

19.
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武军近年来,史学界有人认为,抗日战争是国民党领导的,其主要理由是:第一,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中央政府,国民党是唯一的执政党,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战的重要战场,国民党军队广大爱国官兵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  相似文献   

20.
腐败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马广荣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性质决定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其垮台如此之快。尤其是在抗战胜利后仅仅四年时间就土崩瓦解,究其缘由,腐败成为国民党政权灭亡的加速器。一、腐败使国民党丧失了执掌全国政权的能力1.国民党失去了号召力和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