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知     
《当代党员》2011,(12):2-3
碳捕集与封存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就是在发电厂与排放废气的烟囱之间装上特别的装置,通过化学吸收的方法,让这些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一种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被剥离、分解,使发电厂这种高污染企业真正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绝非易事。以下是文章作者接受无碳生活挑战,以验证我们能不能在完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前提下生活,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天,当然这不包括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绝非易事。以下是文章作者接受无碳生活挑战,以验证我们能不能在完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前提下生活,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天,当然这不包括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4.
子宇 《先锋队》2010,(2):63-63
频繁的台风、干旱、洪水,冰川加速融化,物种加速灭绝。这些都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而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椿桦 《廉政瞭望》2010,(11):43-43
排放二氧化碳将面临征税,这是从国家部委传出来的消息,算是一个可靠说法。 用税收杠杆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减排目的,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按照专家们的解释,又觉得有问题。专家说,我国碳税的纳税人可以相应确定为:向自然环境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单位和个人。  相似文献   

6.
江声 《党建文汇》2002,(14):30-30
你知道这些数据吗?1吨二氧化碳:从伦敦到纽约,4~8个小时的航程,平摊到每个乘客头上的二氧化碳就是1吨。  相似文献   

7.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能约6.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相似文献   

8.
医学专家指出,赖床有损健康,久睡当心睡出毛病。 室内空气污染不容忽视据测定,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是人们的卧室,尤其是在早晨。卧室的空气早晨最浑浊,即使虚掩窗户,也有23%的空气未能流通。不洁的空气中会有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这对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有影响,因而那些闭窗贪睡的人经常患感冒、咳嗽、咽炎等疾病。 越睡越困的原因生理学家发现,人在睡眠时呼吸变慢,血液中二氧化碳积蓄增多。如果每天睡上十几个小时,血液中积蓄的二氧化碳就会变成人体内的麻醉剂,使人昏昏沉沉的,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越睡越想睡的原因。同时。睡眠时间过长还会使人的大脑皮层因为抑  相似文献   

9.
环保新名词     
《党课》2009,(3):125-125
碳足迹 碳足迹就是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指的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制造得就越多,碳足迹也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森林碳汇     
《求是》2010,(1)
<正>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森林碳汇就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2):15-15
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个概念可能包括某个区域、某个群体或者某个生物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京都议定书》附件中强调了六种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氧化亚氯、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这些气体被认定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帮凶”。在影响气候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比率至少占60%。  相似文献   

12.
司马利他 《党课》2014,(10):115-117
更炎热的世界不断升高的海平面 科学界普遍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已让地球的平均温度明显升高,结果让海平面升高了约20.32厘米。科学家们推测,即使人类从明天开始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现有的温室气体也会在未来几百年中继续给地球加温,人们留给下一代的将是一个更加炎热的世界和不断升高的海平面——而这几乎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发现氧气     
《学习导报》2013,(10):63-63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深入的过程正如发现空气由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也不过是二百多年的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余川 《江淮》2012,(2):46-47
台湾年轻人张杨乾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费10分钟在博客上记录自己每日的碳排量。在某天的一篇记录中,他这样记载:搭公交车11公里消耗0.88公斤二氧化碳;搭电梯35层消耗7.63公斤二氧化碳;热水澡15分钟消耗0.42公斤二氧化碳……今天总共消耗12.976公斤二氧化碳。把每天的生活轨迹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直接挂钩,张杨乾是华人第一人。因此在台湾,他被称为"减碳达人",他的"低碳部落格"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20):16-1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下简称环境署)日前发表声明说,环境署已制定最新减排措施,旨在实现该机构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为全球减排及可持续发展树立榜样。声明说,环境署将通过减少因公搭乘航班、减少生活及办公能源消耗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闻博览     
热词百科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碳中和是指国家、团体、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国一向致力于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7.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一度成为全球人类目光的焦点,中国在这个国际场合承受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压力,相信一般的老百姓还没有直接的感受,但在政府层面,压力之大已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8.
《党风建设》2002,(12):26-26
大气污染 全球每年使用矿物燃料排人大气层的二氧化碳达55亿吨,每天平均有800人因吸入污染的空气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一度成为全球人类目光的焦点,中国在这个国际场合承受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压力,相信一般的老百姓还没有直接的感受,但在政府层面,压力之大已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20.
肖浩 《党课》2011,(3):93-95
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活动规模不断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伴随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胁着入类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