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天在哪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新桃换旧符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回家,是每一个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结,而我的家就在这座我每天生活的城市中。城市的“年”和农村的“年”是不一样的,少了一份红火和热闹,多了一份安静与祥和。就在这份安静与祥和中,我慢慢感受春天的气息。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2017年从青海招录为一师四团四连的新职工,团里为我分配了一套新楼房,2018年我种植了80亩辣椒,年收入八万多元,这在老家是不敢想的。我对目前的工作生活十分满意。"3月9日,四团四连新职工李基农高兴地说。李基农所说的新楼房,是四团安置近两年招录新职工的一项新举措。该团为在团场参加工作的新职工分配一套约60平方米的公  相似文献   

3.
30多年前,当我从乡下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觉得和乡下没有太多的不同,只是楼高一点,马路宽一点,因为那时的我还只是个几岁的小孩,啥也不懂。没想到,改革开放的大潮,让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向了这座城市,改变着这座城市。罗伟特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一个学工商管理的学生却天天在学校天台经营自己的菜地,让保...  相似文献   

4.
他说,只要是充满希望与激情,就会于平凡乏味之中找出有意义、有文化、能够丰富生活的亮点。他正是用这样炽烈的情感与善于发掘美、表现美的积淀,全心全意投入到不息的创作之中。《记忆山城》、《重庆大轰炸》、《三峡大移民》、《和平·交流·发展》、《特园一中国民主党派历史号观纪念群雕》一他最惬意的便是,“游历了世界各国之后再回到这座生我育我的城市,能以青铜与白石,为这座城市塑造一座座历史的雕塑丰碑而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5.
李建盛 《前线》2016,(8):84-84
正一座伟大的城市总是有其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博大深厚的文化,它们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它们为艺术家提供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和源源不断的美学灵感。北京就是这么一座伟大的城市。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很多文化形式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这里,我想谈谈当代北京的城市雕塑或公共艺术。当人们来到北京天安门的时候,有许多东西会让我们记忆深刻,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第一座城市雕塑。  相似文献   

6.
我家这60年     
正我叫于绍英,今年75岁,是第一师一团的一名退休职工。今年是兵团成立60周年,这60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家住房的变化,从地窝子到土坯房再到砖块房,又由砖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实现了住楼房的梦想。我小的时候,我们一家老小都挤在一个地窝子里面,里面潮湿、阴暗。以后我长大参加了工作,住的是土坯房,房子有自来水,却没有下水道。那时候做饭烧水都是用柴  相似文献   

7.
正4月15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关门大吉",但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仍在延续。每一座城市,不管当前的医疗水平如何,当重大疫情暴发时,都可能遇到传染病医院救治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传染病应急备用医院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由得让我们思考:是否每座城市都需要常备一座"小汤山"医院?  相似文献   

8.
将军楼     
将军楼是青藏线留给岁月的印痕和见证。作为一名青藏线的军人,每每看到将军楼,就会想起将军当年带领大队人马,挥师高原,将钢钎一挥,把界桩一插,对着喀喇昆仑,大吼一声:“这就是格尔木!”什么是金戈铁马,什么是气吞万里,我想,这就是。当我踏进这座十分静谧的院落时,心情顿时变得肃穆起来。那两层青砖结构的楼房便是将军楼,这是典型的中式建筑,带着檐角,坐北朝南,朱红的门窗油漆已经多处斑驳脱落,几块破损的玻璃,仿佛写满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正当我陷入沉思的时候,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向我走来。他说自己是一名离休干部,曾是将军的战友。…  相似文献   

9.
明镜     
正那天已经飞了四个半小时,四个半小时的旅程使我从今天回到过去,从年近古稀回到刚刚而立——你知道了,我这是去新疆。接着又误点了,我在机场假装吸烟。因为我已经熟知吸烟的害处,而又找不到比吸烟更好的对付误机的办法。我知道不论误多少点,最后每个人都会去到他想去的地方。连比这个更烦人的事儿我也早就经过了,看透了。然而,什么时候起飞的问题仍然提醒着人之大患在有吾身的愧责。后来飞了,后来到了,在一  相似文献   

10.
如今,在农五师八十九团住楼、健身、旅游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新时尚。近几年,八十九团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力度,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很多老年人告别了几十年的旧平房,住进了宽敞温暖舒适的新楼房,结束了烧柴、烧炉子的历史。随着家居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追求健康,在文化广场、健身广场,随时可见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不要给我脸上抹黑” 1949年6月,罗瑞卿调任公安部长,他家迁到北京,住在南池缎库胡同一座楼房内。这座楼房连低矮的顶楼共有3层,房间较多。罗瑞卿建议公安部副部长王昭搬进来,两家各住一半。由于公安部办公室紧张,他又让机要处搬到他住的院内办公。这座房子大门年久失修,门框已经耷拉下来,开关甚为不便。门卫向管理员反映了几次,管理员老于便将机关木工请来将大门修了  相似文献   

12.
我党领导南昌起义的时候,我在福建汀州城内的福音医院当院长。这所医院原是英国教会开办的,规模不算大,设备也不太齐全,可是在当时来说,已经是远近几百里内数一数二的大医院了。1925年五卅爱国运动的浪潮激荡了这座山区的城市,群众纷纷举行示威游  相似文献   

13.
老同学     
张映勤 《党课》2011,(14):117-119
说来惭愧,从小到大,我都没能走出这块地界。小学中学、大学,我都是在同一座城市读的,这说明,我的同学圈子几乎就限于一座城市内。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11,(7)
党的一大: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门牌下是一块闪光的牌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典型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房。这座普通楼房内召开的中共一大改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一座城市的个性,我以为就是这座城市价值观、价值取向、价值的体现。说通俗点儿,就是这座城市为什么可以存在.为什么能够发展,凭什么自立于众多城市之林。在众多的城市中,城市与城市相比,有共性,也有其个性,这个性就是只有这一座城市才有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担任银峰村村委会主任时,杨德兴的内心着实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老天饿不死手艺人."当时,这个远近闻名的巧石匠,凭本事早就盖起了一幢楼房,这在银峰村可算独一无二了.常年走南闯北,杨德兴已看到山外的变化与精彩.可一回到乱石遍坡、九土一分泥的银峰村,眼瞅着人们种一坡收一箩,不少人还在为一担水而扯皮打架,杨德兴心里就不是滋味.这届村委会换届酝酿人选的时候,先富起来的杨德兴呼声最高,可这个硬朗的汉子沉默了--这个家,实在不好当啊!  相似文献   

17.
后院     
正无论你走到哪一座城市,你只要来到后院,便会发现,所有的风景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内心,这种相似令我们怦然心动。所有的陌生与新奇退去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知己知彼的亲近。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所理解的,几乎是贴肤贴肉的,无须翻译和解释,是一猜就能猜到的。这是所有风景中最为性感的一种,它是裸着的。当我们对一座城市感到畏惧与胆怯的时候,那么就到后院去,那里有我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提到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座精致玲珑的小城。城市虽小,但小有精致,小有独特,小有韵味,小有文化。我是贵州省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也是市区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都匀。我有“高原桥城”之称。从地图上看,我是一座被大山环绕的城市,山峦起伏,森林密布,潺潺流水。悠悠古镇,在这座乐山乐水的城市,古典美与现代美、山水美与人文美得到了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当年,在沈阳城内小西城门里,有一座东安百货商店。从“八·一五”光复的那年冬天起,这座商店前门、窗户整天紧闭,可是一到深夜,商店后胡同的木门却有人车出入。一次,有一个卖胡琴的老人,边走边拉,走到这座“商店”附近,不知怎么冒犯了里面的人,被几个突如其来的恶鬼硬拉了进去,从此再也没见老人出来。这座楼房就这样越发使  相似文献   

20.
马杰 《世纪桥》2013,(4):12-15
1946年4月28日是哈尔滨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哈尔滨,这座英雄的城市真正回到了人民手中,哈尔滨成为中国第一座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解放的大城市。解放后的第五天,即1946年5月3日,哈尔滨市政府成立。从此,哈尔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6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及附属机关全部进驻哈尔滨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