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法官的执法理念中要有清晰的司法保护意识,不管审理哪一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也不管是什么样的未成年被告人,法官都必须把司法保护放在重要地位,体现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司法保护与审判活动同时存在,司法保护贯穿于整个审判工作过程。法官一方面要及时处理案件,用特殊的审理方法教育失足少年;另一方面要通过司法保护措施的运用,挽救和矫治失足少年,预防他们重新犯罪,这两者都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少年审判制度的开拓者,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从成立到现在的11年间,在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方面,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不久前,在全国法院系统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大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长宁区少年法庭集体一等功。 填补了法制园地的一块空白 1984年,上海和全国各地为了确保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都广泛开展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长宁区人民法院在总结斗争成果和工作经验时发现:不少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往往是其未成年时期犯罪  相似文献   

3.
这部由深圳影业公司摄制的彩色故事片,一开始就出现这样的字幕:“本片为了体现挽救孩子、造就人才的宗旨,首次起用少年犯扮演少年犯”。影片导演、著名电影演员张良之所以作出如此大胆的、带有风险的决定,是希望通过这次艺术实战,“促使犯罪少年进行自我教育,争取立功赎罪”,也使其他犯罪少年和社会上的失足少年“从中受到激励,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四月,《瞭望》杂志曾经报道了郑州市二里岗街道女干部邵玉华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的事迹。如今,四年多过去了,邵玉华由一个普通的街道干部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三八”红旗手,并担任了郑州市齐礼阎劳教所所长。她仍然一心扑在挽救失足青少年的事业上,并取得了新的成绩。 认准的道儿十头犟牛拉不回 邵玉华教育失足青少年的事迹在报纸上介绍以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党和政府给了她很高的荣誉。这一切,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一九八四年五月,邵玉华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些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3)
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不成熟,加上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即具有了犯罪前科,被贴上犯罪人的"标签",从而给其今后的复学、升学、就业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帮助失足少年重返社会,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已成为当前司法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前科消灭制度的设置,为犯罪的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既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  相似文献   

6.
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工,是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刑事犯罪分子,丝毫也不意味着对这部分青工的转化工作可以削弱或者取消,恰恰相反,达正是对他们抓紧教育的良好机会。研究失足青工情绪和情感的特点,把握他们各种不同情绪的变化,从而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实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品质,这是做好失足青工转化工作的重要途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6,(1)
正支部简介民进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支部现有会员21人,主要为在职或退休教师,分属徐悲鸿中学和华新小学。2015年支部被民进江北区委会评为区优秀支部。关爱帮扶失足少年是民进江北区委会开展的一项特色社会服务活动。在走访失足少年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孩子走上犯  相似文献   

8.
少年,由于其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跳跃性大,社会知识有限等特点,使得辩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在其他诱惑的结合下失足违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笔者仅就未成年人失足的原因、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谈点浅显看法。 一、未成年人失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看守所作为国家刑事羁押机关,性质特殊、责任重大,务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更加注重文明管理、人性化管理,努力把监管工作的过程变成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过程,变成展示法治文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的过程。只有从观念转变开始,采取实实在在的教育感化措施,才能既确保在押人员的基本人权,又实现挽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一年是教育改造违法犯罪青少年取得新成果的一年,也是预防犯罪工作取得新进展的一年。从全国来看,中央和有关部门召开的治安和劳教、劳改工作会议,对社会治安和犯罪防范工作起了重大作用;各级党委、有关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在教育转化失足青少年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部分大中城市和地区青少年犯罪有所减少;一批失足青少年经过帮教后停止了违法犯罪活动,涌现了一批“浪子回头”、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社会秩  相似文献   

11.
犯罪少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尤为重要,但人们较少关注.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联合回有关犯罪少年教育权保护的立法,以及西方国家在保护犯罪少年教育权问题上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以期对我国犯罪少年教育权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姚一鸣 《民主》2014,(7):43-45
<正>从旧书网上觅得的十几册民国杂志《开明少年》,1948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开明少年》的前身是《新少年》杂志,抗战胜利后改名为《开明少年》。杂志不仅有不少有关青少年教育的精彩文章,而且封底的图书广告充满书香韵味。如在"开明书店印行洁本《红楼梦》(茅盾叙订)、《水浒》(宋云彬叙订)、《三国演义》(周振甫叙订)"中,不仅编排精致,以名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5)
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设立专章,从法律的角度要求不仅要教育、感化、挽救,同时还必须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立法指导思想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中的律师辩护权、法庭审理程序的不公开进行、犯罪记录封存与有效矫正,这几项措施对于未成年犯罪人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未成年犯罪人的权利保护和挽救未成年犯罪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对未成年人犯罪从"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出发,社区矫正相对于监禁矫正而言,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宽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触法少年的行为矫治出现了方向性偏差,保护性有余而惩罚性孱弱。试图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运用刑罚手段来制裁少年触法行为,并不是一种理性选择,更不是匡正我国触法少年行为矫治惩罚性孱弱的妥当路径。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一方向性偏差,只有从造成这种偏差的理念切入。触法少年的行为矫治应是惩罚性与保护性价值平衡的结果。但目前我国触法少年行为矫治呈现出"强保护性、弱惩罚性"的特征,应适度偏向惩罚性。从这一理念出发,我国触法少年行为矫治惩罚性路径的实现可从完善触法少年行为矫治措施体系、构建不同矫治措施之间的转换机制和推行触法少年行为矫治裁定的司法化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由于家庭、学校的引导、教育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同时个人自制力差,再加上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的。预防的措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教育、感化和挽救犯罪的青少年,避免其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6)
学校布局调整之后,作为乡村文化事实继承主体的乡村少年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乡村少年的"不在场"、文化认知偏差、亲情教育的缺失等方面。如何尽可能减少布局调整对乡村少年的客观影响,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从少男少女中走出来的写作天才接连问世:沈阳出了个张天天,上海出了个韩寒。深圳出了个毛昱……其中韩寒年龄最大,且对学校教育口出“狂言”,所以颇有“树大招风”这么一点意思。其实,从改革教育的角度看,大可不必拘泥于韩寒发表的某些观点上。而应当将韩寒和张天天、毛昱少年天才合在一起来看,看看这类现象背后有些什么规律?它与我们传统的教育制度关系如何?对深化教育改革和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5)
晚清军事教育变革是我国军事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它开始于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在清末"新政"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其目的在于挽救清政府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其特点体现在"师夷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晚清军事教育变革并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甚至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但它为中国近代国防建设和民主革命培养了人才,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宽免制度是意大利未成人犯罪行为消灭原因之一,是其福利混合模式少年司法制度的集中表达。本文在评析意大利少年司法宽免制度发展历史、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该延续"恤幼"的传统,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建立少年司法宽免制度。本文同时探讨了宽免的适用、类型、程序、效力及附条件的宽免与社会化处遇之间的转向机制,即由司法社工作为"转向中枢",构建与少年保护机构、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现教育、保护和社会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