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机制与走向以医改进程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合法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法治理论问题,也是法治秩序得以形成的重要变量。三十年来的\"医改\"进程表明,公共领域正在中国蓬勃兴起,并促进了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机制的时代转向,即从内部创议走向社会动员、从公众默认走向价值回归、从符合真理观走向共识真理观、从中心的内部循环走向中心与边缘的双向互动,展现着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民主化变革。虽然其中还存在着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它无疑构成了对多元和谐秩序的关键支撑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新兴动力。  相似文献   

2.
法治艺苑     
《中国审判》2014,(11):100-101
坚信书法是一种坚持、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与创作者其人融为一体的表达方式。行云流水的线条之美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见证之一,是值得每一代中国人传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3.
王琳 《检察风云》2013,(6):16-17
《检察风云》出刊400期了。中国人有逢十纪念的习俗,400期的坚守更值得纪念与祝贺。纪念是为总结过往,以便更好地走向将来。要为《检察风云》的过往作出一个全面的总结,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常态化社会管理是具体地运用公权力解决社会问题而形成的“权力/权利”公法关系的机制.社会国理论认为,公权力有义务为公民提供服务和帮助,促进其有尊严的生活,这是常态化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础.它包含了比传统的“形式主义法治国”更加强烈的法治需求.我国常态化社会管理应当遵循六种主要法治思维:决策的开放性思维、执法的合作性思维、执法的合理性思维、执法的诚信度思维、执法的康洁性思维和程序的适当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建立之后就可以自动完善和良性运转,市场失灵和"坏的"市场经济在实践中并不鲜见,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我们不断呵护一定的条件来保障。法治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构成了这一保障条件,无论是在宏观需求层面,还是在微观的内生需求层面,甚至在法治自身价值层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建立了一种必然的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14时28分,时间凝固了。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相似文献   

7.
“法治中国”的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中国的提出决不是要停滞改革,而是要在法治框架内稳步实现社会转型。这既是建立在对国内外形势更为深入的分析之上,也是对法治观念、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更深刻的洞察。“法治中国”是法治精神的全面延伸,需要把法治精神内化为政府、政党和公民对法治的信任,把法律、法治话语当成思维决策的意识形态,把法治精神全面延伸到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解中去。“法治中国”实现了由局部到整体的升华。法治中国使改革有了长远目标。在法治中国的目标明确以后,法治优位成了我们认可行动方针,任何改革都应该于法有据,应该重视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应该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8.
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构成了当今中国两个最鲜明的主题。然而,由于法治与改革具有不同的思维走向,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冲突,要想同时搞好这两项伟大的事业,首先需要处理好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树立正确的法治改革观,进而才能发挥改革、法治对社会进步的促进功能。目前的中国,不进行改革社会矛盾难以化解,社会转型难以完成;而不推进现代法治建设,改革则可能会失去方向,社会转型会失去目标。法治中国建设事关国家治理体制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而我们不能仅仅把法治当成工具,还需要把现代法治作为目标,用法治精神塑造改革的决策和行为过程,引领改革的伟大事业。法治优先、改革附随是法治改革观的主要内容,也是十八大以来法治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法治快报     
《公民与法治》2014,(24):2-3
12月4日确立为国家宪法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此举意味着,中国人将以崭新而生动的形式向宪法表达敬畏,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0.
11.
2001年对于中国人来说确实是大喜之年.北京人经过8年的卧薪尝胆和励精图治,终于挟国运世风在莫斯科哭着喊着地拿下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中国男子足球队经过44年的前赴后继,总算在一位洋教头的调教和率领下,过七关斩四将一溜歪斜地冲出了亚洲;而中国人在15年的漫漫"入世"路上,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带着朦朦胧胧的期盼,终于晃晃悠悠地走到了终点.也许,正因为这些胜利来之不易,人们才备感欢喜和振奋.然而,喜庆过后,在我心底沉淀下来的却是"杞人之忧"--我宁愿自己是个无事的杞人!  相似文献   

12.
论民办高校失信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学强 《行政与法》2005,(9):99-101
由于教育体制的变革,法律制度的粗疏,社团法人的局限,民办高校的弱势地位等制度性原因导致信用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功能丧失。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产权制度明晰化,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信用制度体系化,政府行为法治化等制度性措施来规制的失信行为,以保证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e limits of the rule of law are here tested by a case study. Two Arab prisoners were killed by Israeli security forces, a political cover-up was initiated and the tacit assent of the Supreme Court towards executive actions was achieved. The paper examines some theoretical posit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ology of the Rule of Law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 Althusser, Luhmann and Haberma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structural and/or neo-structural functional theory is in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situation. The paper suggests alternative variables to account for the legal system's subservience to the dictates of political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4.
许浩 《行政与法》2007,(1):24-25
城乡结合部是工业化进城中产生的副产品,是一个全国性难题。湛江市也急需着手防范或化解城乡结合部的消极影响。本文分析了湛江市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剖析了其中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点对策性措施,希望对市政府整治城乡结合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法治隐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充满温馨、具有亲和力的词语。“和谐”这一颇具东方智慧的词语进入了中国执政党的重要文件,成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同时,“和谐”将对政府公共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乃是幸福之源,中国正走在通向和谐社会之路上。“和为贵”、“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和谐”这一中…  相似文献   

16.
马云  傅义 《行政与法》2004,(7):48-50
我们应从简单的规则主义法治观转变为复调的法治观。复调的法治观,以规则主义法治观为主旋律,以 法律家之治作为必要的伴奏乐。恰当的法律家之治可以弥补规则主义法治观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法治建设、司法公正、人权保障和打造"现代政府"等方面有积极的有利的一面,但经济全球化对法治建设也有不利的一面,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Andrew Ashworth, The Criminal Process: An Evaluative Study ,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315 pp, hb £45.00, pb £12.95. Andrew Sanders and Richard Young, Criminal Justice , London: Butterworths, 1994, 496 pp, pb £18.95.  相似文献   

19.
治理视野下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行政与法》2008,(9):31-33
把治理以及善治理念纳入政府绩效评估法治化过程是一个必然趋势.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在评估实践总体上尚处于自发状态,已有的立法效力不高、范围不广,规则缺失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了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法治化的进程,政府绩效评估法治化在结构与功能上应高度关注合法性、合理性、责任性、有效性这四个核心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20.
《政法学刊》2015,(4):20-27
信访制度是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而存在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信访和法治并不存在对立,信访制度受法律规范调整,同时,信访制度也推进了我国的法治化进程。相对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形势而言,信访法治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主要论述了信访和民主、法治、司法的关系,以及对信访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