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频 《法人》2011,(4):86-87
闽商不同于晋商、湘商,根本之处,在晋商、湘商生于捉耕文明,闽商脱胎于海洋文明。这决定了闽商以面朝大海的开放姿态,给中华文明带进一股新流。  相似文献   

2.
李军  邢盼盼 《江淮法治》2009,(21):61-61
昔日的徽商文化,历经四百年风雨春秋,演绎出一个个商界传奇,成为雄冠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一个响亮商业品牌;  相似文献   

3.
徐志频 《法人》2011,(8):81-83
传统赣商作为中国帝国制度下一个商帮的活标本,与帝国制度一道,没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而当代赣商的问题不在于他们个人的商业能力,在于作为一个商人的群体,他们发展现代商会可资吸取的精神资源在哪儿?  相似文献   

4.
明清是地域商贾相对活跃的时期,有所谓的"十大商帮"或"九大商帮"。系统梳理明清地域商贾与文学互动的传统,应该贴近历史真实,更新研究方法,着力发掘明清时期文学与地域商贾及地域文化等三者之间交叉互动中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与美学价值。明清时期文士与商人的交往方式往往有常态性、特殊性两大类,其中常态性的有士而为商,商而为士;文士为商贾撰写墓碑和传记;商贾拜师学诗文;养士资助,诗酒相会等。考察明清时期文士与商人的交往方式还有某些特殊形态的,这主要一是交流中心的聚集与扩散;二是相似地域流派的接力与流变;三是相异地域商贾与文学的比较;四是地域的本土特色与流动视野。  相似文献   

5.
作为嘉道年间的湖南理学家,唐鉴秉承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特色,结交了陶澍、贺长龄、贺熙龄和曾国藩等名贤,阐发了许多经世主张,做出了一些利国利民的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商帮     
从体制来看,在最北端的山东商帮.很有国有企业特色。苏南商帮具有集体企业的色彩,越往南.民营企业的特色愈浓烈。新商帮的种种模式.代表了中国企业寻找本土生存通道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郭风莲、刘忠洋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思想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其青年时期,而他的青少年阶段完全在湖南这块具有浓郁湖湘文化特色的热土上度过,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民风民  相似文献   

8.
翠怡苑记     
长湘公路之东,左公故里之侧,有楼面山临水隐于深秀者,翠怡苑是也。苑主谭氏世住此地,自明迄今,已六百余载。谭氏因迫于生计,于公元一九六二年随父传亮公远徙湖北,业农、业工、业商,徒手奋斗,皆有所成。然越鸟南枝,胡马北风,树高千丈,叶必归根。公元一九九二年新熟、新模兄弟相继返湘,其妹德洁虽远在穗城,亦常回省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全球化发展,网络文化已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景致,也出现了一个全球性的市民社会,但网络文化在引起种种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一文化侵略,这 就要求各个民族文化都发扬自己的优势,并在强大西方文化的攻势下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本文试图从文化传统、经济制度等方面阐明中华文化的优势,从而指明中华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虽然出现了裂痕,但其内核依旧,她不仅面临挑战,同时也获得了学习、借鉴、发扬光大的机遇,其生命力是强大的。  相似文献   

10.
徽商是我国历史上明清时期江南第一商帮,本文从当时徽商所处的社会制度环境出发,立足徽州地区的有利有弊的自然地理环境,剖析了当时徽州人的思想文化观念,从而简要分析了促使徽商外出经商的三大缘由。  相似文献   

11.
周茜蓉  颜卫青 《政法学刊》2009,26(3):96-101
作为精神文化的警察文化反映警察文化的本质属性,作为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警察文化反映了警察文化的本质维度。警察文化自然还应该是一种管理文化,但是,它内在地属于包含于政治文化中的行政文化和组织文化范畴。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规定的关系,二者的集合构成警察文化的完整内容。警察文化在政治和社会两个维度上辩证地展开决定警察文化对警务活动支撑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 大的商帮,也是当时国际贸易中重要的 大商人集团。晋商独有的地域性特征与 中华传统文化相交融创造出了独具特色 的晋商法律文化。晋商在不懈努力下所 创造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体现了晋商法 律文化的深刻内涵--"依法、守则、自 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宪政的多元文化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宪政文化的研究中有必要采取一种全面的文化观点,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多元文化背景,多种文化要素形成了一种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作为中国现今的文化事实,它们将共同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宪政诞生于西方文化的母体但她属于世界。在建设社会主义宪政的过程中仅强调一种文化渊源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法律文化的研究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间有许多有创见的论著问世。从这些论著中可以看出,法律文化的概念是一个引起争议、分歧最多和最大的问题,因为它是贯通所有法律文化研究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核心概念,并且,有关法律文化研究的其他许多理论问题都和这一问题相关。仔细察究,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法律文化概念本身,而在于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要了解法律文化的概念,首先要了解文化的概念。只有了解了文化的概念,才能对法律文化的概念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文化概念是法律文化概念的源头和基础。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此文作者着力分析了各种不同的文化概念的内涵和“法律文化”研究应对文化概念如何定位,以及如何由文化概念引出和演化出“法律文化”这一新文化概念,并对这一新文化概念的“合法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检察文化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作为一名检察官,对“检察文化”一词并不陌生。对检察文化耳熟能详的同时又诚惶诚恐:到底什么是检察文化?检察文化和法律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检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回答,是我们打造检察文化,弘扬检察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向文化层面的延伸。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廉洁文化建设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文化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通过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及文化的独特功能,将廉洁知识、观念、价值、规范及其行为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制、见之于行”,可以更大范围地提高廉洁从业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更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道德、科学等。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也称社会文化。我们所说的检察文化,就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它产生于检察机关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之中,是存在于检察官群体中的特有的文化。本文试对检察文化的特征、作用及其建设等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董学文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我们宣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寻求在文化建设中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把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文化自觉,指的是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功能有深刻的认知,对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有正确的把握,对发展文化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有主动的担当;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  相似文献   

19.
监狱是一个文化场。监狱存在着一种“势场”,即监狱环境文化,监狱环境文化是由监狱的狱风、监狱文化和环境、监狱警察和服刑人员的精神面貌以及社会舆论氛围等形成的一种气势和情境。监狱环境文化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监狱环境文化蕴含着强大的势能和强劲的驱动力;监狱环境文化对服刑人员的精神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监狱环境文化主要具有激励和凝聚、熏陶和潜移默化、自律自省和约束、扩散和辐射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钟珏 《中国律师》2009,(3):43-44
顾名思义,律师文化应是以律师为主体的文化,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行业文化。律师文化是律师之所以为律师的文化标记,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行业文化,具有亚文化的特征,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律师文化是反映律师的社会价值、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反映律师对服务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职业操守,以及反映律师崇尚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