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父亲与山     
魏鹏 《新青年》2004,(12):16
离开苏北老家来到省城,转眼间已3个年头了。3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年过花甲的父亲。3年前,母亲病故,父亲退休,我是他们惟一的儿子,又外出谋生,家中空荡荡的。父亲一人在家,让我放心不下。我曾想方设法让他来城里生活,但他不肯。2002年春天来城里一回,不到一周就回去了。他说他要  相似文献   

2.
王相民 《新青年》2005,(6):32-33
我曾经当过6年的坦克兵,在这6年的军旅生涯中结下深厚情谊的首长和战友,30年后的今天还难以忘记,他们还经常出现在我的回忆中,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在这些人中,就有我的老连长辛占廷。我称辛占廷为“老连长”,并不是他年纪有多大,现在他也不过就是六十多一点,当时也就是30岁左右。当过兵的人都知道,称对方为“老”连长,或“老”排长,那他就是你刚入伍时的第一任首长,他后来可能升迁、转业等已不再是这个职务了,便在他的职务前加“老”,以示亲切、尊敬。我入伍的第一任连长就是辛占廷,我在部队的6年生活中,有3年是在他的连队,3年来他给我留下了…  相似文献   

3.
捍卫尊严     
小时候,极迷普希金的诗,但对于他的死,总是痛心疾首,不能理解。一个大诗人,不应该没有价值地去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应该与一个无聊的人决斗;他应该活下去、应该继续为他所赞美的世界写诗。我想,他一定还有许多没有写完的诗。长大了,读普希金多了,才明白了诗人: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保持尊严的人,他又是一个贵族,他需要高贵;生命固然重要,伟大的诗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是,保持尊严是生命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生命也就不再是完整的生命了,那只称之为生存。为了保持住高贵的尊严,普希金明知必死而去死了,这本身就已经是最美的诗了。…  相似文献   

4.
捍卫尊严时候,极迷普希金的诗,但对于他的死,总是痛心疾首,不能理解。一个大诗人,不应该没有价值地去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应该与一个无聊的人决斗;他应该活下去、应该继续为他所赞美的世界写诗。我想,他一定还有许多没有写完的诗。长大了,读普希金多了,才明白小了诗人: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保持尊严的人,他又是一个贵族,他需要高贵;生命固然重要,伟大的诗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是,保持尊严是生命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生命也就不再是完整的生命了,那只称之为生存。为了保持住高贵的尊严,普希金明知必死而去死了,这本身就已经是最美…  相似文献   

5.
祁媛  丁帅 《新青年》2006,(9):15
那年夏天,我们6个好朋友--3对恋人,从同一所学校毕业,分别走上了不同的人生历程.我和子帅,在经历了激烈的情感斗争后,走到了一起.子帅不顾父亲的反对,从他的家乡来到我所在的小城工作;冰冰和阿伟,凭借家庭的力量,令人羡慕地双双分配到了省城;而本是同乡的晓帆和建辉,出人意料地分开了,晓帆去了沈阳,建辉回到了家乡.  相似文献   

6.
我奶奶说:那个时候我跟你们现在不一样,你爸爸5岁的时候刚好遇上三年自然灾害,每个人都饿得面黄肌瘦,我那个时候哦,往腿上一摁就一个坑,半天都起不来。你爸更是黄皮寡脸的,好像走路都走不动了,真是凶险呐,还以为养不活他,幸好那个时候给我派了一个在公社食堂煮饭的活,不然你爸爸当时真的就死啦。我在公社食堂煮饭的时候,每天晚上你爸爸就一个人摸黑顺着小路走5里路到食堂来,他那个时候又小又瘦,我就把他藏在碗柜里面坐着,给他拿一个小玉米面团吃了,吃完了他又一个人按原路回去了,那么一小面团就是他那么小的小孩也吃不饱呀,所以到现在你爸爸…  相似文献   

7.
周 恩 来 没 有 亲 生 儿 女 , 从 投 身 革 命 事业 的 那 一 天 起 , 他 就 把 自 己 的 毕 生 精 力 献给 了 祖 国 和 人 民 。 但 是 , 周 恩 来 夫 妇 抚 育过 很 多 革 命 烈 士 的 后 代 , 几 个 侄 儿 、 侄 女也 在 解 放 后 来 到 了 他 们 的 身 边 。 一 周 恩 来 是 北 宋 大 儒 周 敦 颐 后 裔 , 祖 籍浙 江 绍 兴 。 清 道 光 年 间 , 周 家 迁 至 江 苏 淮安 定 居 , 周 恩 来 1898年 3月 5日 就 出 生 在淮 安 驸 马 港 。 周 恩 来 有 同 胞 兄 弟 三 人 , 他投 身 革 命 后 , 在 淮 安 的 亲 人 为 躲 避 敌 人…  相似文献   

8.
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曾对科技领域人才以打猎为喻分过三种类别:一种指明兔子的人;第二种是打兔子的人;第三种则是捡兔子的人。指兔子的人就是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打兔子的人是进行科技攻关的人,捡兔子的人就是让科技在经济领域产生效益的人。有人曾笑问王选属于哪种人,王选说:“我属于第二种,其他两个方面是我的弱处。”对于王选的激光照排的成功,没有人会怀疑他在三个方面的成功。他最先发现激光照排的科研方向,又是最有实力和开拓力的科技攻关者和应用于印刷领域改变中国印刷历史并产生巨大效益的第一人。王选的示弱让人摸不着头脑。10年…  相似文献   

9.
幽默与漫画     
这种人不可靠 甲女:听说你解除婚约了? 乙女:没错! 甲女:你男朋友不是挺不错吗?为什么要解约呢? 乙女气冲冲地回答:因为我去算命,算命先生说我会有两个小孩;他也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他会有三个小孩。你想想看,他那第三个孩子是跟谁生的?这种人可靠吗?  相似文献   

10.
雨桦 《新青年》2002,(2):32-33
一个人坐在礁石上,去吹温柔而冰凉的海风时,我常常会想起一个人来。他叫金正阳,我常称他为小金。我高中时同级不同班的同学。他曾经用他的甜言蜜语对我进行狂轰乱炸。我拒绝过他,但是,他从来不知道,我越是拒绝他,我心里越是想他,越是对他充满了甜蜜的依恋。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残忍的朝思暮想啊?  相似文献   

11.
正雉尾重插1979年,马玉琪去了香港,理由是"探亲"。他去看望他的父亲。曾经,有一部香港电影叫《城市之光》,讲大陆人来香港投靠老父后,如何被这里的繁华所吸引。可在皇城长大的马玉琪觉得,"香港也没什么,就洋玩意儿多点,但我也不喜欢。"真正打动他的,是这里的人。3月到港,5月郑少秋就拜他为师。"在翠园大酒楼摆了许多桌,挂上横幅,亲友、媒体围满全场,郑少秋当时也有些名气了,可仍旧单膝跪地,给我敬茶"。马玉琪  相似文献   

12.
福特总统说过,他最爱吃“三一”冰淇淋。布什总统也爱吃。1992年他卸任后,到休士顿定居,曾光临我开的这个小店几次。 那天晚上快要打烊了,店里只有两三个顾客,坐在靠墙的那排椅子上,还没吃完。店前一下子来了三辆汽车。下来一群人,最先进店的是两位服装整齐的男士,一左一右分别站定,另有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外国朋友到中国来有三个愿望,一是登长城,二是游故宫,三是见见钱钟书。但是见钱钟书先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钱先生晚年闭门谢客,养病读书,辞掉许多社会职务,不出席任何会议,不仅外国人见他很难,就是中国人天天在北京也很难见到他。而我却有机会两次访见他,实为  相似文献   

14.
范振钰是国家一级演员,我称他为“相声表演艺术家”,他不同意:“上面还有马(三立)老呢,我哪称得上艺术家呀!”我解释:“您是名人,现在不是都把名人称为这个家那个家的吗?”范老闻言正色:“什么名人?谁封的?”“还用谁封?范振钰这个名字,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吧!”范老不以为然:“40 岁往上的人,可能知道我,年轻的就不好说了。”这可能也是事实。如今的年轻人,迷相声的不多,何况范老早已退休赋闲,他又是个不喜张扬,不爱凑热  相似文献   

15.
士方 《海内与海外》2014,(6):69+68-69
正自上世纪80年代我开始收藏名人亲笔签名的名片,至今已有藏品60余枚。香港武侠文学大师梁羽生和香港著名作家金依签名的名片很有特色。作为武侠文学大师,梁羽生鼎鼎有名,但梁羽生是他的笔名,他的本名陈文统却知晓的人不多。因此我请他在"陈文统"三字旁签上"梁羽生",这张名片就意趣横生了。金依也是笔名,他本名张初,名片上角有红色"金依"印。我请  相似文献   

16.
小声歌唱     
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男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摇着铃铛,一路前行。你可以看见他的表情———迎面来了车,他也会张皇四顾。但是,如果,车不算多,人不算挤,行进还算顺利的话,你会看见他的嘴巴在动,你听不到他的声音,但我可以告诉你,他,那是在唱歌。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早起闲逛的习惯. 小城南面的坝南早市,是我常去的地方. 我在这里常看到远处的一些农民在卖粮食. 有这样一位农民,他从30多公里外的农村来城里卖小米.他年龄不大,脸上却写满了沧桑,憨憨的样子.我问他,农村不是有市场吗,为什么到城里来卖?他说,城里每斤小米比农村多卖一角钱.  相似文献   

18.
成龙自称穿女装外套多年,而且还说女装外套不像男装那样死板,款式多,选择自然也就比男装多。 成龙日前在香港受访时,很自然地公开他穿女装外套的“秘密”。 成龙前阵子到美国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时,曾抽空到当地的女装名牌店购买女装外套。结果,很多人都误以为他是买给娇妻林凤娇。 不料,成龙的答案却是:“阿娇哪里需要我帮她买衣服,我是买给自己穿的。” 什么?堂堂一名武打巨星,竟然穿女装出门? 成龙倒不以为然。他很坦然地说,很多人都知道他买女装外套来穿的啦! “好多年前我就已经是这样了,女装有大的尺码  相似文献   

19.
阿磊知道我是一个追求浪漫的人,喜欢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小小的感动。他专门把我的手机号码设置成《最浪漫的事》作为个性铃声,而他的手机拨打我的号码时也总会响起同一首歌的铃声“:我能想起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半年后,我们携手步入围城。像所有的围城故事一样,我们彼此都有了“审美疲劳”。他随手乱扔自己的臭袜子,晚归,忘了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只不过3年多的时间,我们就成了两个同居的陌生人,缺少激情,没有了婚前的那些点点滴滴的浪漫。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打他的手机时,铃声变成了他喜欢的《后来》;其实我也一样,他…  相似文献   

20.
正好友任学路要出诗集了,他早早就约我写序。我这人一贯重色轻友,总忙自己的那点儿杂事、破事,竟然一拖再拖,真是罪过……学路兄是多厚道的人,怎么肯催。他不催,我更觉得欠他。人生交一个朋友不易,年岁渐长才懂得这个道理。任兄为人谦和,说话声音不大,好像怕吵到不相关的人似的,其实这是一种礼貌。你托他办事,他应了,就妥了。"重然诺",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他做到了。我与学路兄相识数十年,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